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学校谋求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借鉴欧美国家高职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活力,强化高职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本文系统地详述目前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分别是订单式培养、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以及校企共建基地等,同时文章从合作意识、高职学校和企业等维度指出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管理机构和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宽胜  葛涛安 《科教文汇》2014,(31):171-172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学校谋求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要借鉴欧美国家高职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活力,强化高职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本文系统地详述目前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分别是订单式培养、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以及校企共建基地等,同时文章从合作意识、高职学校和企业等维度指出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管理机构和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文静 《现代情报》2015,35(12):106
通过校企发明专利合作申请的统计,对比广东高校和企业在行政区内外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特点和差异,以期对现阶段广东校企产学研技术创新的功能定位及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和广度有一个总体认识。研究发现:广东校企技术合作呈现出有别于国内普遍规律的特点,企业参与主体以省内主导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参与程度较低;合作对象主要是国内著名大学,与省内高校合作较少;合作创新的技术领域集中在电子通信行业。高校参与主体数量有限,合作对象以国企为多,但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合作的技术领域分散,与区域创新联结的规模和层次都比较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仍是广东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高职教育、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为案例,阐述了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建设重点、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李雨浓  王博  张永忠  姚星 《科研管理》2018,39(3):132-140
校企专利合作是助推高校转型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合作模式。本文采用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985高校”为例,构建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对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高校和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年高校与企业间专利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就高校而言,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在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处于重要地位,并且清华大学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就企业而言,能源型企业在校企合作网络处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阐述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校企合作经验。指出我国高校要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政府要进行宏观指导,政策扶持;要建立科技中介机构;高校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国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校企科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校企科研合作松散,模式单一,成效不佳。这不仅因为政府引导缺乏整体规划,高校政策放开不够,而且因为校企协同不足,未能形成最大合力。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政、校、企三方"联动"校企科研合作模式将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效能,提高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合作领域与渠道,让三方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实行深度有效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8.
舒畅  李娟  夏慧玲 《科技风》2023,(7):68-70
如何使技能型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是一项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高校能否更好生存发展的重大工程。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需求,造成高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本文从基于OBE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三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义敏  刘婷婷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后插4-后插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转型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向着创新型人才发展靠拢,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理念与模式不断创新.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始注重多元化教育资源的投入与建设,尝试协同管理模式,积极开拓社会合作,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等方式丰富教学主体和教学资源,以达到更好地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当前高校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政府政策相扶持等方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吕佳  李候梅 《科教文汇》2014,(12):66-67
当前我国面临着IT人才需求大、大学生就业难这两大问题,因此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是我国高校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当前存在的一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特点,从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教学方式、考试评价体系三方面提出了高等院校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2.
广东产业转移的区域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产业转移的合作模式各式各样,论文是基于合作主体背景下探讨产业转移过程的区域合作模式的。广东产业转移中区域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现阶段政府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并大致呈现政府主导的态势。各区域如何利用产业转移这个契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中检索到的7736项中国大学和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的数据,构建了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图,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的规模、密度、中心度和中心势等网络结构指标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的规模迅速增大;网络密度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专利申请合作网络成员间的联系强度有所区别;企业的中心度和中心势尚未真正形成,反映出中国进一步推进产学合作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14.
麦均洪  龙飘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9):110-11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转化实践中仍存在科研体量与成果产出之间的巨大反差,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因此以知识生产模式3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转化理念、合作路径以及管理机制方面的新变革。并通过对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转化实践中存在着物质化的成果转化理念、封闭式的成果转化路径以及单一的成果转化管理机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基于模式3理论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菊 《科学学研究》2002,20(5):493-496
本文以浙江大学与美国的科技合作为例 ,探讨了研究型大学的国际科技合作。文章介绍了浙江大学与美国科技合作的现状和特点 ,详细讨论了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利惠及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中美科技合作的前景作了初步展望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传播信息速度的加快,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顺利进行却有一定的阻碍。本文建立了校企合作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求高校和企业提高警惕,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强粤港科技合作对促进两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按照粤港科技合作的发展演变过程,可将粤港科技合作划分为自发合作、政策引导和全面合作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在不同阶段,粤港科技合作的内在驱动力、合作模式及合作内容等均有很大差异,从最初的粗放式民间自发合作逐步发展到了现今的政府引导为主、市场发挥调配作用的全面合作阶段,并在科技制度创新、创新资源融合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如微观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渠道"不畅通、联合攻关能力不强等问题,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展了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寻求有精力致力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类专业教育事业的企业,共同建设计算机软件开发类专业,从招生到就业,全程合作,改革传统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唐文之  殷辉 《科教文汇》2021,(12):30-31
高校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方和人才需求方,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可降低培养成本,实现知识的经济化。校企合作的实质是企业将人才培养成本在时间和地点上进行转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为人才转化率和知识专业性。考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两阶段的成本,有必要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最优投入成本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贯爽 《科教文汇》2014,(12):57-58
在现有的高等工程教育中,由于实践环境的缺失,培养的学生工作能力达不到生产一线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因此急需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合作,共同育人。但就现有情况来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参与程度低、角色发挥缺失。为了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本文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现有角色进行分析,寻找企业在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塑造出企业应该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