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权威是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在国家和社会日常运行中,是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简而言之就是要体现宪法的至上性和权威性.但在我国,树立宪法权威主要应当完善宪法自身的不足,健全宪法保障与诉讼制度和提高全民的宪法权威意识.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而宪法的适应性则是宪法的生命。宪法的适应性,是指宪法的内容必须准确地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而不能和现实脱节,其主要通过自身的应变方式使宪法的内容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变化。宪法的适应性是宪法权威真正树立及维系的必然要求,是宪法持续有效的理论依据,是宪法保持其稳定性的基础性保障。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宪政实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这为宪法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和法治发展形势使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成为必然。对政治权力运行模式进行规范和法治目标的实现使得在执政方式转变中发挥宪法的关键作用成为必然。执政党要取得社会认同,扩大和巩固执政基础,就必须要树立宪法意识,在宪法范围内活动,保证宪法权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本从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出发,详细地论述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宪法权威的的原因以及如何树立宪法权威建立社会主庑法治国家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宪法的权威性是法治的基本原则 ,是法治区别人治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在政治领域战胜封建势力的革命成果在法律上的最高体现形式。宪法的权威性实质上是人民权力的至上性。宪法的权威根源于人类自然正义的观念 ,在政治上的表现为限制政府权力 ,在法律上的表现为效力至上。我国现行的宪法之所以低权威性 ,其最主要原因是党法关系中的非宪政因素。因此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党。要在宪法中对党政关系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宪法权威大致包含三层基本含义:宪法至上;宪法至真;宪法至信。笔对此加以概述后,结合我国宪政实际,对在中国如何完全树立宪法权威,作了几点思考:政治与宪法、法律的关系;政党行为法治化;建立违宪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回顾和评论,对近代宪政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需求、民众信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近代宪政失败的原因所在,以史为鉴,提出了建设当今民主宪政的措施和建议,从而树立宪法至上权威,使国家真正实现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现这一方略,就必须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性。但在实践中法律的权威性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因此,探讨树立法律权威有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聂早早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2):32-34,41
对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是对现行宪法的发展,是一次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宪政活动。在我国民主宪政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执政党对宪法的尊重,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树立了宪法的权威:这次修宪是全国人民有序参与政治民主决策和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过程,充分实现了政治民主。发展了民主政治;体现了法治要求,强化了法治原则,彰显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提高;人权观的解放和人权保障力度、范围的加大.是我国人权事业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最能揭示一个国家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最能揭示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价值趋向。政治权威保证法治沿着预定轨道发展,传播了法治精神,推动了法治的实践;缺少政治权威的参与,法治进程将充满困难与坎坷。俄罗斯的宪法框架中肯定了政治权威的作用,将至高权力赋予总统,宪法无疑给俄罗斯总统权力的集中提供了法律保证,而作为权力的行使者——总统,他的政治权威对宪法实施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备受关注的重大议题,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贯彻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切实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要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保证宪法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一、是什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概括地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二、为什么首先,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宪法至上 ,而宪法能否进入诉讼程序是树立宪法权威的关键所在。从宪法发展的基本趋势、宪法的法律性特征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等因素来看 ,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已成为一种必要和必然。  相似文献   

14.
加快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必须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推动宪法政治发展。加快法治国家建设、推进宪法政治发展进程,需要通过政党制度的完善形成执政型政党,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权威型人大,通过法治政府建设造就善治型政府,通过司法体制改革成就适度型司法,法治国家和宪法政治还需要相对自由型媒体和日渐成熟的公民型社会。毫无疑问,这将逐渐改善中国政治生态,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体系,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实践中国特色的分权原则,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全面关系,确立和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权威,并将司法权威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权威关联起来,在政法职能定位的基础上理解和实践中国话语式的司法独立,以重构中国司法。  相似文献   

15.
宪法合法性是宪法至上权威的前提和基础.不具有合法性的宪法,人们没有义务遵守它,不仅如此,人们还会采取各种暴力或非暴力的方式予以抵制,这样的宪法终究不能长久存在下去.完法合法性是由人民赋予的,宪法必须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要求,切实以维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己任.唯有如此,宪法才能真正树立起最高权威,发挥其在法治国家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政、外交工作的总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宪法理论告诉我们,宪法政治就是民主政治,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权威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宪法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建立起执政与全国人大的监督制约机制,树立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应当 在《宪法》里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管辖权限,以及政府与自然人和法人各自的权限,建立起中央政府和与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与自然人 和法人之间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政党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的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凝聚宪法共识,树立法律权威的根本,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宪法解释则是宪法实施的前提。我国宪法实施长期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宪法解释实践,除了对宪法解释的功能缺乏充分关注外,专门程序机制的缺失也是关键原因。为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使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为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提供坚实的表达载体和实现机制,有必要尽快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将宪法解释的相关程序制度化和法律化,推动宪法解释活动的经常化和法治化,切实提升我国宪法实施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政治国家权威以公民的政治认同为基据.秉持稳固的民族国家观念和深厚的政治信仰是培育公民美德的关键要素。《利维坦法哲学》对合法性权威、文化认同和政治美德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刻梳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矛盾与政治冲突,使得民族国家观念仍然是培养公民政治美德、文化认同和政治义务观念的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