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诗歌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交困下而产生了质的突变,中国新诗发展出现了断裂的局面,诗歌从中心走向边缘,诗人受到了新诗发展以来的最大冷落和寂寞。面对诗歌生态的巨变,诗人队伍严重分化与解体,诗人的诗写态度、诗写观念、诗写内容的全面转型,断裂转型后的中国新诗遭遇了新诗发展以来的最大尴尬与危机,由此关于新诗的反思也悄然进行。  相似文献   

2.
笔以对90年代诗歌生存状况的持续观性,深感90年代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严重压缩了诗歌的生存空间,诗人在狭小的空间内奋力挣扎,忍受着商业性化对传统诗歌内质的消解。但诗人们试图在新诗前卫化突进过程中寻求传统内质的精华同现代审美意识的共通共融之处,其望创造出属于这个全新时代的特色诗歌,发出时代的强音。本勾勒限当下诗歌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发展状况是令人堪忧的,但诗人及诗评定所作的努力令人敬佩,这一时代的诗歌处于化,历史和社会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危机都十分严重,诗人为刻画出这个喧嚣社会的生态人情,为发扬新诗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尝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互生共进为新诗的发展开拓了前进的道路,对这一时代的诗歌主导生存状态进行总体性描述,有助于理清思路,寻找出新诗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写在读者心版上的人格芬芳──论马华诗人田思及其诗作朱立立田思,是马华文坛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读他的诗文,我感受最深切的是其中闪烁的人格光辉和蕴含着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格力量源自正直善良朴素谦诚的品性,而这种人文精神则体现在博大深邃的爱心和悲悯忧患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谱系学的角度考察了90年代诗歌的新变.首先用"中断说"来质疑目前流行的"断裂说",同时对90年代诗歌的版图、处境、流向进行了粗略的描述;其次,着重就一些重要的写作现象,如"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 "女性写作"、"老诗人写作"、"流行歌词写作"等,进行了本质化的梳理和"文学史述"性质的总结;力求点面结合地呈现出90年代中国新诗真实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文学的最高形式。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却被严重边缘化,愿意读诗的人越来越少。诗人数量也大幅缩减,大部分诗人进入一种"私人化"写作状态。忧郁、困惑、绝望、颓废等基调凸现,消费时代欲望的书写大为兴盛,人们一时难以辨清新诗的好坏,新诗存在的"价值"受到普遍质疑。  相似文献   

7.
新诗产生90年来,其追求可能性的实践从未停止过:思想改造、革命宣传、延续传统、政治对抗、日常经验、性别经验、底层经验等等,新诗在各个不同的维度追求无限的可能性。其问,新诗被赋予的功能和文化想象也几经其变,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诗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关于近30年来诗人身份的转变,周瓒描述为“从一体化的体制内的文化祭司,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与‘体制’、‘庞然大物’既反抗又共谋又共生的文化精英,到90年代以来身份难以指认的松散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8.
艾青作为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成绩卓的诗人,早在三十年代,便以其新颖独特的诗风震惊诗坛。他早期的诗歌思想深邃,色彩浓烈,感情淳厚,节奏有力,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继郭沫若之后又一次掀起了自由体抒情诗创作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由于20世纪,特别是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革命的浪漫时代,新诗诗人又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很容易与浪漫主义精神产生共鸣,因此浪漫主义思潮流行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成为对新诗产生了最大影响的外国诗歌流派。这种影响不仅来自浪漫主义诗歌本身,也源于新诗诗人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误读”。新诗诗人夸大了浪漫主义诗歌从抒情内容到体形式上对传统的颠覆作用,特别是夸大了诗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和诗体方式的“自由性”,助长了新诗诗人在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上对“自由”的过度追求,特别是误以为诗体的大解放是浪漫主义最显的一个特点,严重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的情态异乎寻常:先锋诗渐渐走火入魔,远离群众,失去读者;传统诗词重新崛起。为了摆脱新诗的困境,为了改变新诗史上一腿长(自由诗)、一腿短(新格律诗)的畸形面貌,一大批有志于建设新格律诗的诗人、评论家、学者,终于集结在一起,在特区深圳成立了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1994年10月,学会在北京召开雅园诗会,中国新诗史上第二个格律诗派——雅园诗派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诗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年轻诗人,泛称第三代。他们的诗歌呈现这样四个状态,即:口语化状态、尘俗化状态、零度状态、知识分子状态。这些状态既有积极因素亦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马华新生代散文作家成为90年代以来马华文坛的一股重要的新势力,他们的创作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审美品格与语言、文体的全方位创新,代表了马华散文新的高度.同时由于与报纸副刊的依存度高,马华散文又呈现出消费时代文化消费的商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诗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起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近百年的历程中,新诗一直以敏锐的感觉,探索的精神,担当文学的先锋队,其他文学门类都直接或间接受益于新诗。当下的新诗虽然表面波澜不惊,但执着的诗人们仍在寂寞中探索,新诗并没有衰落,依然行走在文学队伍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日本、印度、俄国的现代诗歌及现代学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新诗的体建设,直接催生了我国的自由诗革命。与西方诗歌的影响相比较,我国新诗在诗的写作内容和诗的功能上,受日本、印度、俄国的艺思潮影响更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平民化学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具有生活化、写实性质和革命精神的俄国诗歌也受到中国新诗诗人的青睐。泰戈尔和马雅科夫斯基在诗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对中国新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不少中学生爱写散文而忽略了新诗的写作。其实,青年人热情洋溢,朝气蓬勃,更适合写诗。而诗歌又最能锻炼人的想象能力,最能表现激情。可以说,花季年华不能没有诗,青春是诗的年龄。诗化人生,不是要人人都成为诗人;而人人充盈诗情却是现代人生的必需。那么,高中生学写新诗要注意些什么呢?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点有:1.高度集中。诗歌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往往选取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质,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臧克家写于四十年代的《三…  相似文献   

16.
自2007、2008年《诗选刊》"中国诗歌年代大展"及"90后·90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品特辑"问世以来,90后诗人在新诗界频频登场,诗歌界反响强烈而广泛。继《诗选刊》之后,《诗歌月刊》、《诗林》等多家纯诗歌和纯文学刊物,也相继推出了90后诗人专栏和评介。由此可见,90后诗人这个新生代已经全面步入了中国的新诗舞台。他们的加入,为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加了诗坛的活力。与此同时,由于处在成长当中,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令人欣喜的90后诗歌与诗人"繁而不荣"是当今诗坛存在的一大问题,90后诗歌的加入,犹如雨后入室的清新空气,给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并不那么强劲。90后诗人们不但写诗,也积极从诗歌阅读  相似文献   

17.
一、九叶诗人的新诗现代化理论 四十年代的诗坛活动着一批青年诗人,他们继承戴望舒、艾青、卞之琳、冯至等人开创的新诗传统,进一步探索着新诗现代化的道路,在诗歌创作上成绩斐然。其代表人物便是以后被称之为“九叶诗人’的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提、袁可嘉、穆旦。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办了两个有影响的诗刊《诗创造》与《中国新诗》,虽然它们仅存在一年零八个月,就被查封,但却表现了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和诗歌观念,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九叶诗人不同于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他们试图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史上创作最丰硕的十年,期间文学变迁非常剧烈.这 种嬗变主要体现在文坛世代更替与文学范式转换两个方面.从90年代开始,新世代作家逐渐取代中坚一代作家成为马华文坛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当代马华文学也进入了范式转换的新时期,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诗歌、小说、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变上.  相似文献   

19.
陶保玺从语言结构入手,来把握诗人的生存体验和艺术想象,从而为诗学建构开辟了新局面,他善于从细处入手,以进入大处乃至深处的论析,成了他特具风采的“独门功夫”,其代表作是新诗诗体学理论专《新诗大千》和近来发展的一系列诗论,尤其是台湾诗人论,这些论很有创意,它将陶保玺的诗学之路引向了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20.
俄语诗歌对新诗革命和百年间新诗的体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新诗的职能,也影响了新诗的形态,特别是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俄语诗歌使新诗更重视诗的济世功能,使新诗与古诗相比更具有现实性、严肃性,更政治化。俄语诗歌对诗的音乐性和排列美的重视,也使新诗将诗的音乐美与排列美作为诗体建设的主要内容。前苏联的诗歌观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诗,助长了新格律诗的流行。中国新诗人对俄语诗歌的形态有些“误读”,加剧了新诗诗体的自由化与格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