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方法和技能、养成创新意识,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学生完成作业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它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数学教学的延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作业就像老师为学生准备的饭菜,只有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不吃"或"多吃",老师"不做"或"硬塞"都是不正确的。那  相似文献   

2.
陈维杰 《考试周刊》2011,(55):75-76
在从教的生涯中,我与教师们的探讨时发现:学生数学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是使得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掌握不好的一大表现。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  相似文献   

3.
冯政 《贵州教育》2009,(20):40-40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由此,完成作业是学生应尽的义务。优秀的学生不但能完成作业,而且是高质量完成。拖欠老师作业的学生,通常都是一些学困生。  相似文献   

4.
胡志军 《考试周刊》2013,(26):10-11
<正>作业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所以一直以来它都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优化数学作业,对提高用作业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想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凌云 《考试周刊》2012,(91):61-62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分层教学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有效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作业"单一化、一刀切"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层作业的优势,最后结合实例论述了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置身多人的教师办公室,总会被抱怨声包围:"这些学生,课堂上根本不听讲,作业完不成,真能把人气死……"有的干脆把学生"请"到办公室来。教师们慨叹:"数学课真是难上。学校向我们要及格率,要高分,而现在的学生都娇惯得了不得,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现象,笔者意欲寻找出一条在数学教学中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吴华平 《教师》2008,(10):108-109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总是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做数学作业随便,字迹潦草;有的学生错误百出,不肯纠正;有的干脆就不愿意做数学作业。这时,作为老师的你也许会抱怨你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但是,我觉得你是否应换个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一下,你布置的数学作业有问题吗?我个人认为应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巩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里,物理、化学、生物的相关知识的形成都可以通过实验来获得.而数学教学一直都是老师"讲"数学,学生"听"数学.数学学习的枯燥无味,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要学好数学,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数学实验,反复观察,探索,发现.  相似文献   

9.
张琴琴 《广西教育》2011,(13):31-32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却不知为什么学、如何学、学得怎么样。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反映学生有这样几种现象:一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习题,教师都讲解过了,可一旦再次出现在练习或测试中,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了"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科学探究数学的态度,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其中,数学猜想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受到小学数学老师的追崇,很多老师都喜欢把"猜想—验证"作为知识的探究过程。但并非所有数学课上的猜想都能称作数学猜想,也并非所有的猜想都值得去验证,所以"猜想—验证"在数学教学中绝不能滥用。  相似文献   

11.
段军 《广西教育》2014,(13):28-29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也随着数学教师业务素养的渐渐提升,更随着各位教师对教育主张的积极建构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关注,数学教学迎来了万象更新的春天:理论主张的建构,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都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魅力。然而,就在我们为数学教学取得"成功"而庆幸之余,笔者似乎总感觉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仍缺少些什么,总感觉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依旧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评价学生的指标依旧是知识"等,  相似文献   

12.
数学日记     
茅卫东 《陕西教育》2002,(12):31-31
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老师除了布置课堂作业外,还会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孩子们常称其为家庭作业).可是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往往令人担忧,首先是作业质量明显不如课堂作业,更有少数同学不愿做或少做,老师们常常抱怨学生的懒惰和不自觉.原因是课外作业统一机械、脱离生活.学生没有选择作业题的权利,更无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尝试""发现"的机会.那么,布置怎样的数学作业才能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呢?学生的日记触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来试一试,让学生写写数学日记.不想,一试还真灵,数学日记真成了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13.
徐夫利 《成才之路》2012,(34):43-43
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中考前的复习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教学最忌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盲目追求教学或复习进度,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数学课堂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穆明顺 《课外阅读》2011,(9):194-195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信息通道。而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厌烦数学作业,出现不做、不交、抄袭作业的现象。我常想:为什么《超级女生》那些台下的少男少女激情四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可以放弃那么重要的数学作业不做,而甘愿去当“粉丝”?我们的数学作业怎么啦?学生为何如此“冷漠”?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数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代数繁,几何难",这是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也充分说明了数学是一门枯燥和繁琐的学科,数学不像化学、物理那样有"好玩"、"有趣"的实验课,也不像生物,地理那样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6.
很多数学教师都有同感:每次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总会看到不少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写,多写,少写数字或符号,从而导致作业或试卷错误很多,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怎样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中,广大教师几乎把所有的改革热情都放在了课堂教学,而对作业设计投放的精力不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数学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并且也有助于老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优秀的作业质量不仅能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作业模式的多样化,作业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层次性,同时伴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在我校一堂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教学中,老师创设了课堂活动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8+7",这时一位学生快言快语说道:老师"8+7等于15",老师似乎没有听见,还按部就班教学,引导学生探索"8+7"的计算方法,最后小结时,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语言刚落,有的学生喊道,老师,我们早就会了。  相似文献   

20.
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会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数学作业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上完一节课以后,布置作业常规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作《作业本》和教辅资料《一课一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