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知客 《健身科学》2013,(8):17-17
我们知道,适当倾诉有利健康。日本的社区医院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老年人有一个地方说说话、聊聊天。在那里,老人不舒服可以看病,身体没有问题也可以有护工陪着聊天。日本是著名的长寿国家,可见聊天对老年人来说与看病一样重要。在中国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公交车、医院或超市里,你经常会遇到一些老人,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总能很快搭上话,自己工资多少,有什么病,儿女干什么工作的,一顺水儿地告诉给陌生人。其实倾诉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养  相似文献   

2.
注意保养是老人得以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老人认为:老年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养,多了解一些有关养生的知识。以他自己来说,老人虽然已是年过百岁,但十分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一次,他和家人在讨论有关痛风的忌口问题,家人认为痛风可以吃蚕豆,并认为这是电脑上说的,但老人坚持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痛风不可以吃蚕豆,家人几经劝说也没有用,只得听从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善本 《健身科学》2014,(5):14-14
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很多人的钱包都比以前鼓了不少,也都有条件更好地享受生活了,但有些老人却没有跟上时代,他们有的抱着老观念,有的节俭的生活习惯了改变不了,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家庭正执行“一家两制”,即儿女吃好菜好饭,老人吃剩菜剩饭;孩子儿孙的穿戴尽可能地好,老人的穿戴则尽可能地节约,甚至还要“捡”孩子的。不少老年人一起闲聊时还不忘调侃一下自己:吃孙子的(剩下的菜),穿儿子的(穿旧的衣服)。  相似文献   

4.
祝大彤 《精武》2005,(11):31-31
素有“松柔艺术大师”美誉的杨禹廷大师,其松功达到了自然空无之境界。他坐在那里跟别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你只要想到他是太极拳大师,精神与老人家结合上,即刻你的精神世界便会起变化,你会发现坐着的不是一位老人,而似衣服架上挂着的一件空空的衣服,你想过去摸摸这件“衣服”,突然会脚下出了轴,  相似文献   

5.
九阳真经     
《网球》2007,(5)
非持拍手的大作为对许多人来说,很快掌握双手反拍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但如果多注意你的非持拍手的话,你会有一个飞速提高。多数人都认为持拍手更重要,但实则不然。这可能与常理不符,虽然你的右胳膊更强——假如你是右撇子的话——人们往往对右手依赖太多,但回球质量并不好。现在,我们试图把自己的双手反拍看作是左手的正手,结果就会不同。  相似文献   

6.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习惯与父母一起进餐,觉得分开吃更自由,时间一长,老年人也习惯自己做饭自己吃.其实,老人与子女或者孙辈一起吃饭不仅有助于家庭和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可谓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7.
人们熟悉、赞美那些为祖国争得荣誉的运动员,却很少了解他们的父母。假如你和那些做父母的聊聊,听听他们的讲述,就会感到天下父母甘将灼热的爱铺洒在儿女成长的道路上。这爱又是那样的真实,无半点修饰,既给了儿女也给了祖国。下面要讲的事情就出现在普通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感觉,但这些感觉,常常有很多是错觉。就拿时间举例:你上特别喜欢、感兴趣的课,会觉得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但要让你上一堂不感兴趣的课,同样的时间,会觉得过得很慢很长。再拿距离举例:你到一个特别愿意去的地方,走一里路很快就到了,但是让你去一个你不想去的地方,同样远的路程你就会觉得路很远。你在干工作时,今天心情好,可能一点也不累;心情不好时干同样的活就会感到很累,而且干得效果也不好。这就是错觉对人的影响。什么是错觉呢?跟事实不符的知觉、视、听、触和感觉都是错觉。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不…  相似文献   

9.
父母对儿女的关爱之情比山高比海深,儿女对父母的安康常挂念,可是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年代,学习工作的繁忙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年轻人对父母的孝敬之意,变得心有余而时间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2,(7):61
记得小时候,到生日那天,一大早父母就给煮好了两个鸡蛋,中午还会改善一下伙食,这算是一年中除了过年,最大的犒赏了。这一天是很幸福的日子,即便是你犯了再大的错误,父母也不会责罚你,因为那天你是全家的小寿星,所有人都会围着你转,还会收到很多的生日礼物。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过生日的讲究也越来越多,煮鸡蛋和吃寿面这种传统  相似文献   

11.
继科7印象     
徐锡英经常会羡慕自己的同事,同事的孩子上大学才离开父母,回到家会对着妈妈喊:“妈妈,拥抱一下!”徐锡英也想听这话,但没人跟她说。同事对她羡慕这种事感到奇怪,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儿子现在这么棒,你还羡慕别人干嘛?”徐锡英这才点头笑了:“我的儿于不会撒娇,但是从小自理能力强,做事特别有主心骨。”徐锡英的儿子是张继科。  相似文献   

12.
挑边     
《网球》2013,(4):20-20
本题测试你对人对事的执着程度。很多人都爱吃牛排,在使用刀叉吃牛排时,你是怎么吃的昵?A、从左端开始切,一块一块吃B、从右端开始切,一块一块吃C、全部切成小块后,再一块一块吃D、从中央开始切,一块一块吃E、只切一小块吃答案解析:纳达尔的选择是C,这类人想要做的事情,不管多少人反对也会一意孤行。但这一型人也喜欢照顾、安慰别人,当他人有烦恼时不会置之不理,而会伸出援手。纳达尔就是这样的球员,在球场上,他用生命在打球,每一球每一分都奋力拼搏,但在获得胜利,眼看失利者难过伤心时,他也会收起自己的锋芒,安慰自己的对手。选择A的人非常重视形式,若是觉得自己想的说的正确无误,就很难再去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B的人性格比较温顺,会常为对方着想。选择D的人常会先考虑自己,但属于实干派,善于社交,人缘好。选择E的人喜欢群体,善于与他人合作。  相似文献   

13.
陈东丽 《健与美》2023,(11):72-75
<正>当减重是你的目标时,你所吃的食物比锻炼更重要。虽然减肥成功归结于摄入的热量少于燃烧的热量,但如果你想让自己更容易减重,需要避免吃一些食物。当你寻找适合减肥的食物时,关键是要选择饱腹感强的种类,并能支持训练和日常活动。这意味着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和体积大的食物会占据胃部空间。在决定不吃什么食物以帮助减重时,要避免吃那些膳食纤维含量低和热量密集的食物,以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不平衡的食物。减重期间要避免吃以下15种食物。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口头禅。口头禅是人在讲话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习惯性用语,有些口头禅是中性的,而有些口头禅则可能不那么积极,有可能给自己或他人的身心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伤害。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些口头禅能不说,最好还是别说。对自己有害无益的口头禅有些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会对老人的身心健康起到负面的暗示作用,值得注意。一把老骨头,不中用了:有些老人经常会把这句口头禅放在嘴边。研究表明,老人适当地服老会让他们更注重身体保健,并且凡事量力而  相似文献   

15.
拒宴添寿     
邻居家大伯,八十有余,几十年来就是不喜欢应酬,他说这是添寿经验.大伯共生养一男四女,儿女成家立业后,不管哪家有事请酒待客,就是不愿意"赏光",至于三亲六眷的应酬,大伯更不多参与.大伯常对我说:"我喜欢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依时定量,不愿大吃大喝,饱口福,经常赴宴,吃了东家吃西家,不但不能吃壮,反而会吃出毛病来."大伯的话虽浅显,但确有道理.我从中悟出三点:  相似文献   

16.
耿乐 《健身科学》2014,(2):14-14
正月过后,相信又会有一些老人要随同自己的子女去大城市“享清福”了。中国人崇尚孝道,为人子女者一旦自己的生活有了改善,就会想着让父母也过得好一点。可很多时候,这种尽孝的心愿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老人来到大城市,过上“幸福”生活后却开始慢慢打蔫,  相似文献   

17.
夜钓无鳞鱼     
我很小就迷上了钓鱼。为了能跟父亲一起去钓鱼,教师布置星期日的作业常在星期六的晚上就做完。开始看父亲钓鱼,后来自己学钓,不久自己能独立垂钓,到目前已有十数个春秋。但令人最兴奋、上鱼快、钓鱼最多要数1994年秋天的一次夜钓。那天是星期天,午饭后,父亲对我说:“你准备一下,晚上咱们去夜钓。”夜钓对我来说是头一次,所以既兴奋又有些茫然。那天午休也没睡,就翻阅父亲的钓鱼书籍和《中国钓鱼》杂志,学习有关夜钓的知识并准备好钓具。午饭后将吃剩下的鸡骨、肉骨收集在一起,大骨头用铁锤敲碎与鸡饲料加少量白酒调拌在一起做诱…  相似文献   

18.
韩起  赵建军  黄伟伟 《精武》2008,(11):36-37
武术杂谈 吴秀峰当年私下里教我老师时,跟我老师说:“爷们儿,我这是给你饭碗。”饭碗是什么?就是打人的东西,就是你凭这个可以吃上武术饭。不能打人的东西当然成不了饭碗,出门就挨揍,谁跟你学?过去没有杂志、网络,就靠到处跟人动手闯名号,打出了名堂才会有人上赶着跟你学。所以说,练武术,就看老师给没给你这个饭碗,给了,你就学到了真东西。没给,你就是练一辈子也是白忙活,学的东西再多也是一堆糠。  相似文献   

19.
大观园     
球迷感言 小酒馆里的饭局/中科之战 文/大头 吃不到山珍海味鱼翅鲍鱼的时候,我们可以到楼下的小酒馆去打发一下我们的人生,并且自嘲道所有武打书里的大侠们都是在这样的酒馆里喝酒吃酱牛肉,尽管事实上我们在坦然地吃着我们的牛肉并且用廉价的乙醇兑水的混合物麻醉着我们的神经,不过没关系,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主要问题是什么才是你追求的。 中国足球从诞生那天起就是这么家小酒店,会在你无聊的时候帮你送几道小菜、尽管也并不那么开胃,甚至你真的在吃的时候往往会皱下眉头,也许在我痴迷了许久以后终于归结于寂寞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人上了年纪,在嘴巴上也会发生变化。有的老年人喜欢唠叨,一件事情重复好多遍,就算你说你已经知道了,他还是会不停地说;有的老年人突然嘴馋起来,跟小孙子一起抢薯片,还吃得津津有味;有的老年人为了一件小事就和老伴没完没了地吵个不停……有句俗语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对老年养生尤其有指导意义,因为人老后很多生理和心理变化都是从嘴的改变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