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启迪:您的教育名著《教育是没有用的》已经在广大教师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人反对您的提法,但更多认真看过这本书的人非常同意您的观点,请问您用“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样一句有些“雷人”的话来做书名.想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2.
我的治学之道(十三)对“素质教育”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教育报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是谁提出来的,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据了解,是北京一位中学校长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来的,是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这一提法被上级领导当即予以肯定。从此,素质教育的提法便流传开来。我很关心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当时教育界最引人注目的现实问题首推素质教育。为推广素质教育,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召开了几次全国性的现场会,报刊上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人们也常把素质教育挂在嘴上……声势  相似文献   

3.
文喆 《中国德育》2010,(12):95-96
“教育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社推出了这本书,书名就是《教教育》。不过你若想通过阅读这本一定会失望而去。因为虽然本书的加德纳、古鲁等100位思想家现当代的教育学者而言,似乎称帖一些,因为比起那些古典哲学似乎稍大一点,尽管他们在教育些学者对“教育究竟是什么”的没有统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首诗道出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这些道理无疑也适用于教育。例如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我们听到的评价大多是褒素质教育,贬“应试教育”;褒美国教育,贬中国教育。然而崔润民先生却另发奇论,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见解。现将崔先生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文章摘编于此,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lt;素质教育在美国&;gt;这两年很火.人们关注这本书大都是因为书名的诱惑,以及书一开篇就提到的创造性能不能教的问题,而吸引我目光的却是美国教育中的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对传统教育理念需要“反弹琵琶”中国教育的另类评说在一次学术沙龙活动上 ,教育学专家、民进北京市委秘书长蒋国华的发言令人深思。他对中国教育的另类评说 ,观点鲜明 ,言语犀利 ,其对错与否可以争论 ,但确具有启示意义。“如果联合国编《教育大辞典》 ,一万年也不会出‘素质教育’这个词条。但要是中国人来编 ,明天就会把‘素质教育’编进去。”提高素质就是教育的本来任务 ,是教育的应有之意 ,“素质教育”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同语反复。素质教育根本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1.4亿小学生 ,6000万中学生 ,当中没有出现一…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江西省吉安地区教研室曹发根讲到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问题想提出来和同志们商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及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等问题。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  相似文献   

8.
今日之教育,就是未来之中国。然而今日中国之教育,正跋涉在一条并不坦荡的道路上。一方面,是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一方面是教育自身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击中左右彷徨,无法突围。一方面,是困顿不堪的老师们继续对学生做着许多连自己也不喜欢的事情,一方面是学生在各种巨大的压力和煎熬下苦苦挣扎。著名作家王宏甲撰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中国新教育风暴》的长篇报告文学,对当前教育的困窘进行了深度透视和扫描,这本书一出版立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反响,由此可见教育热点问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本书借助大量案例和细节,揭示了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同时对新教育进行了热切的呼唤和期待。我们将分三期选载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时下总可以在书摊上看到“第三只眼看×××”字样的书名。其确切意思很难搞清楚。只是隐约感到作者是从彼一端看此一隅,想避开“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引来的眼障吧。于是,身处“创新教育”热潮之中已有不少时日的笔者偶生一念,何不从头脑发热的习惯中跳出来,权且作一回“旁观者”,这样或许可以在冷静中对问题看得更清楚、思索得更远些。 尽管“创新教育”的口号和讨论已在教育界形成热潮,但对它的认识却是莫衷一是。在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没有“创新教育”的提法,而是在阐述素质教育时,将“创新的…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必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反思,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对专业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所作的一些实践性探索,主要反映在渗透什么、怎么渗透、谁来渗透这三方面。努力将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素质教育在美国》,是留美博士黄全愈的撼人新作。这本书比较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差异,提出:可不可以在中美两种教育模式之间找到一个联接点,让中国的教育成为世界上最棒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孩子?书中介绍了美国教育模式。美式教育不那么重视“打基础”。美国孩子不背九九表,认为那是计算器的功能。美国孩子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娱乐玩耍,干自己爱干的事。美国人认为,玩是孩子们天赋的权利。中国孩子已经学会多位数乘除法时,美国的同龄孩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困境     
正美国有位教育学家,他的儿子在学校教育中失败了,由入学前的活蹦乱跳的健康儿童变成了一个孤僻自卑的少年,他作为教育家也无能为力,于是他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教育的困境》,他带着很深的感情写就此书,成了影响美国教育的一本名著。他在书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笔者到中小学调研,许多老师反映: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刚弄清楚什么叫素质教育,现在又冒出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同创新教育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创新教育的前后两个字一颠倒,又成了教育创新,这是不是搞文字游戏?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尖锐,既道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又提出了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对大家开展教育改革有所启发,笔者不避浅陋,直率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什么叫创新教育?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借用中国的三个成语来概括,叫作“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相生”。所谓“生”,…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的出路何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出路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为我们作了明确回答。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它的名字就叫做“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从书名可以看出,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可以预期,新课程改革必将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这本书这次再版算是第五版了。现在想来十多年间读者还忘不了这本书,大概是因为这三点:一是科学发现本身的魅力;二是科学人物和故事的吸引力;三是科学家的治学方法。知识、人物、方法,这正是贯穿本书的三条红线。三线交织。既不同于虚构的小说,也不同于刻板的教科书,也不是纯粹的方法论。是在教育、科学、文学三边地区找了一块空白。这次再版时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侧重了对治学方法的提示。另外又增加了插图,改革了版式,力图在形式上更美一些。本书作者:梁衡《数理化通俗演义》作者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学家。既然知识和…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2003.6做教师的都希望自己的案头有一部集教育知识百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具用书。《中国教师新百科》即是一部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求新、求实、求活”为编写原则的综合性、实用型工具书。该书主编柳斌同志明确指出,这本书的编写着眼于提高中小幼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广大教师服务;要求编撰者不是在纯理论、纯学术上进行更多的探讨,而是把理论拿来,提供指导,帮助教师(及未来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一再强调这套书要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使“老师把这本书放在案头,遇到实…  相似文献   

17.
三、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根据上面所说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不如此,思想混乱就不会澄清和消除,素质教育的意义就会演变而走向反面,就不能为素质教育正名。我们一贯遵循的教育理论将不能进一步发展,教育方针、政策将不能顺利贯彻,教育改革将受到干扰,特别是偏离了正确的改革目标,也不能与世界潮流汇合。(一)不摒弃这一提法,教育思想混乱的局面将一直继续下去这一提法会造成思想混乱,使得素质教育遭遇困境、成为难题,是必然的。一方面,它的宣传,自然会使人们在思想上不…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与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作为当代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80年代末同时提出来的。它们有着共同的教育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社会背景和政策依据。“素质教育”最早来源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的提法,但真正形成一种思潮,还是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以前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人的自身发展,还是针对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及其恶劣影响?应当说,这两方面的针对性都有。本来这两个方面就是密切联系的。应试教育和过分强调为社会服务的教育都是功利性的教育,都没有弄清教育、社会与人的辩证关系,没有把育人和为社会服务的关系统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过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三个基本要素中,信息技术是基础,没有信息技术就无法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是核心,没有教育信息资源,就没有教育信息化过程。下面以美国和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比较入手,找出差距,提出对策,以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来讲,创新教育已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国,以创新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系统工程刚刚开始。我们必须全面树立创新教育这一观念;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环境,从而为经济建设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