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峡两岸骨肉亲陈大络祖国的宝岛──台湾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个岛屿,它像一片大芭蕉叶覆盖在祖国大陆的东南海面上,这就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它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省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  相似文献   

2.
豫剧在台湾     
孙景超 《寻根》2007,(3):95-97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大约产生在清代中期。因为河南省简称“豫”,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最主要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在河南省及毗连的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省。即使与河南相隔遥远的台湾,豫剧也是相当流行的剧种之一。豫剧既不产生于台湾,又与当地的语言风格、乡土民情相去甚远,何以能在台湾风靡一时且历久弥新呢?  相似文献   

3.
移民与台湾的"内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海 《寻根》2006,(6):18-22
在信息传播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文化和生产技术的扩散与交流,大多是通过移民实现的。中国移民史上漫长而艰辛的台湾移民即承载着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华文化从起源地向四周扩散、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此艰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始于西汉“七国之乱”之时,至唐末五代,先后出现了中原之民迁徙入闽的三次高潮。两宋以后,继有入闽之中原之民,迁至澎湖,进而渡海赴台。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记日:“当宋之时,漳、泉边民渐来台湾,以北港为互市之口。”至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中国移民,主要是福建漳、泉移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台湾全岛,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台湾的资源,成为台湾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4.
在汉代四川,谷物是上天最丰厚的赏赐,当地官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多余的粮食征收、集中和储藏起来,然后运到其他地区以赈济灾民。朝廷通过控制四川的粮食生产就可以保证对其他地区的统治。对朝廷而言,这是通过向蜀官灌输汉代思想的结果。虽然象文翁这样的文化人对其有所...  相似文献   

5.
论明代蜀学家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明代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任瀚学术由博采百家到学宗程朱,最后“反求六经”,作为一种学术实践则由任瀚开其端。晚年尤精研易学,深有所得,为明代易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任瀚工诗,诸体兼备,言必有物,体现其政治、史学等思想;其教育思想因人造就,注重实用。由此可见,任瀚是明代中期“蜀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龟鹿二仙膏是明代道教医家创制的以血肉品为主药的服食方,内丹家用之于炼养时筑基补亏,而医家进一步将其用于治已病治未病。明代中期以来,龟鹿二仙膏作为效验服食良方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成为不少地区药铺(老字号药铺)的重要成方配本,至今仍得到传承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湖北明显陵     
李小文 《寻根》2005,(2):65-71
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城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当地人称松林山。显陵的特色,首先表现在它的占地面积大,为183.13公顷。这里是明嘉靖皇帝生身父母的合葬墓,亦是中国规模最宏大、建筑规制独特的明代单体帝陵。  相似文献   

8.
台湾,是我国东南部一个美丽的宝岛。明代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多是我国高山族人,其行政隶属于福建省。公元17世纪初,荷兰殖民的魔爪伸到这里,并霸占了该岛。公元1661年,郑成功亲率大军二万五千人,战船百余艘,将荷兰殖民赶走,台湾从此回到祖国的怀抱。人清以后,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大批闽南  相似文献   

9.
绘画创作过程,是使无生命的自然物溶心、主体无形的"情"铸形,形成心物一体、情景交融的意象。绘画创作是一个完整的意象思维过程,涉及到绘画意象的发生、形成和传达三个阶段。明代中期画论家绘画意象创构思想有其特点,在绘画意象发生上,主张绘画意象是心物适然相遇的物我冥合、是主体受对象"感兴"触动的神会心得,突显主体审美感知在绘画意象发生中的基础意义;在绘画意象孕育形成上,主张"外静内定"观,突显绘画意象与画家"性情"的本源性关联,强调画家"士气"与"博古"修养对绘画意象创构的作用;在绘画意象传达上,主张画家"即兴"作画,突显绘画意象创构的灵动自由和不受羁勒。明代中期绘画意象创构思想,较比于明代前期重"教化"与"师造化"观,表现出重"墨戏"与"师心源"的转向;相较于元代文人画重"寄兴"一路,表现出对体物象形的强调和世俗趣味的留恋。  相似文献   

10.
凤羽田家乐     
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桃花源的洱源凤羽,每年栽插结束后,坝子中的十八村都要组织一次由本村农民参与的大型群众性娱乐活动,当地白族话叫"伞止",汉语意译为"田家乐"。游者择时观赏,定有收获。起源"田家乐"顾名思义就是由农人自发组织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