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时读书     
王涛 《青年教师》2006,(6):50-51
不记得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说,希望学生此去每年能读一部书,学生大笑,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事,然而事隔30年后的一次校庆上,那位教授问学生,有谁看了30部书,结果一个也没有。  相似文献   

2.
读瓦     
子瑜 《教育文汇》2007,(3):61-61
如今,我已拥有几柜子的书。平时,想读哪本拿哪本,而且每年还要增添一定数量的新书。现在,我的书简直读不完。每阅新书,便自然想起小时候没有书读的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3.
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究竟是什么书?我一时说不出来。要是问我最早给我以较大影响的书是哪一本,那我倒可以立即回答说:是《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4.
丢书的滋味     
读书人最怕丢书,因而对书的呵护不亚于对生命的呵护.但不管怎样地呵护,丢书总是不可避免的.每当我发现哪本书不见了,就一连几天魂不守舍.而尤其是至爱的书失落了,那种心情用悲痛欲绝来形容也一点不过分.   ……  相似文献   

5.
“我哪也不去,就在我的祖国”——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教授坦言事业成功路本刊记者□张鹰/马海泉色彩斑斓的二十世纪即将逝去。作为一个满怀自豪心情创造新生活的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立志要把电动汽车带入新世纪的中国城市交通。电动汽车,人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  相似文献   

6.
在年少缺乏自信的时候,一旦不能读懂一本书或者读懂了但完全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多半会很心虚,觉得责任肯定都在自己身上:这么经典的书,我都不知道它好在哪,肯定是我笨极了。因  相似文献   

7.
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究竟是什么书?我一时说不出来。要是问我最早给我以较大影响的书是哪一本,那我倒可以立即回答说:是《三国演义》。我已经记不真切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是在哪一年了,大约总是在小学五年级前后。因为我记得很清楚,我读《水浒传》、《施公  相似文献   

8.
当我在2007年的不太寒冷的一个夜晚,准备给孩子们说说哪一本书好看的时候,我在书架上发现了这本可爱的《木偶奇遇记》。一个长鼻子的木偶,戴着一顶橘黄色的尖顶帽子,在书的封面上惊讶地瞪着眼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车站     
在我看来,阅读犹如一个车站,有的人可能只是路过,根本就不会进去。而进去的人则面临着选择,读哪本书?搭乘哪辆车?有的书只能带你去近处,有些书却能带你去很远的地方……我小时候爱上阅读主要是受老师和母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16日晴你知道我最喜欢的汉字是哪一个吗?告诉你吧,我最喜欢的汉字就是——书,听妈妈说,我小时候爱哭,一哭起来,妈妈咋哄也不好使。有一天,妈妈生气了,扔过来一本书,我看着花花绿绿的图,就拿起书玩着、看着,不哭了。妈妈说,看来这孩子以后爱学习。上学之后,我是真的喜欢书。平时自己借书,爸爸妈妈给我买书,在家写完了作业,剩余的时间几乎都和书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捐书     
今天,朱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把以前看过的旧书捐一本给学校图书室,让全校同学能看到更多、更丰富的图书。放学的路上,我一直默默地想着:我该捐一本什么书才更有意义呢?回到家里,我一放下书包就跑到书柜前东翻翻,西找找,还是想不好应该捐哪一本书合适。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妈妈走过来,看见我在找东西,便奇怪地问:“佳磊,你在找什么呀?”我一本正经地说:“老师叫我们为学校图书室捐一本自己看过的旧书,我正在找呢!我有这么多书,你说我捐哪本书好呀?”妈妈想了想说:“你还是捐那本《小学生365天好日记》吧。因为…  相似文献   

12.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书是窗口——高尔基说:“几乎每一本书都似乎在我面前打开了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口。”书是钥匙——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感谢世明教授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为了不占用大家时间,我就谈两个感想。第一个是我觉得世明教授的这部书开启了经济法学研究的一个先河。因为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他另外的两本书,一本是他翻译过来的费肯杰教授的著作,另一本是经济法学说演变那本。在读的时候我就觉得,他  相似文献   

14.
我这人有一个小优点,如果读到一本很喜欢的书,就喜欢呱呱呱四处对人说。虽然不可能说到普天下人家喻户晓,但是我周围的人很难有人可以听不见。我在我所在的大学课堂上只要说哪一本书,我所在的大学附近的两家书店,如果有这本书的话,那么这本书就非卖完不可。我到书店去,认识我的老板说,啊,梅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下子就卖完了。我就告诉他们,因为我在课堂上呱呱  相似文献   

15.
读瓦     
如今,我已拥有几柜子的书.平时,想读哪本拿哪本,而且每年还要增添一定数量的新书.现在,我的书简直读不完.每阅新书,便自然想起小时候没有书读的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书     
<正>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母亲心里高兴,晚上会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  相似文献   

17.
<正>不经意间,我想到了另一种"形象代言人"——书籍形象代言人。那天,学生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看的是什么书?能借我看看吗?"几天后,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孩子对这本书达到了如痴如醉爱不释手的程度,着实叫他惊讶。我不禁陷入思索,如果学生对每本经过老师之手的书,都这么喜欢的话,  相似文献   

18.
来访者(以下简称B):孙老师,您好!我是一个12岁女孩的家长。大约在半个月前,我给孩子收拾床的时候,发现她床底下压了一本学校图书馆的书。等她回来,我问她书是从哪来的,开始她不说。后来我又问,她就说是她的同学的。我看她不像说实话,又继续追问:这本书到底...  相似文献   

19.
张家渝 《中国研究生》2003,(3):63-64,60
武汉 池莉著的《老武汉》一书里,副标题是“永远的浪漫”。她在“自序”中说:“中国的整个一部近代史,哪一个城市比武汉市更风头更火热?又有哪一个城市的故事比武汉市更惊险更有趣,更浪漫更跌宕?”我是2000年6月在武昌阅马场买的这本书,当时已断断续续在武汉呆了一年,加之其后的半年时间,我自认为对这座用自已的脚丈量过多处的城市的了解程度超过了故乡重庆。  相似文献   

20.
翻译多尔教授所《后现代课程观》一书的愿望早在出国留学之前便有了。当时读本书时便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活力。似乎可以说,正是后现代思想对革新课程领域的承诺呼召着我远渡重洋,于1996年秋季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拜多尔教授为师,主攻课程理论。随后一年多来对多尔教授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了解与直接参与,促使本书的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