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风,就是中国风格,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如果没有独特的民族魅力,要走向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新闻报道而言,虽然中国的“报纸”起源很早,“新闻”一词的出现也早于西方几百年,但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和新闻是舶来品。上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许多有志之士“睁眼看世界”,深深地感受到了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工业生产以及武器弹药等方面的优越,也十分痛恨中国的落后。于是,他们全方位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技术,其中也包括新闻。  相似文献   

2.
印度与中国同为古代文明古国,地域毗邻,在各自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方面谱写了动人心魄、历史悠久的关系史.我国对印度文学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三个高峰:开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之先河的“五四”时期;文化回暖的20世纪50至70年代;思想多元的20世纪80至90年代.印度文学翻译高潮与我国的现实语境和思想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我国在接受外来文学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五四”运动85周年,本文从启蒙主义视角观照和分析“前五四”、“五四”、“后五四”三个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的主流话语。认为“前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国民”,新闻传播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服务;“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对象变为“公民”或“公众”,主要任务是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后五四”时期,“人民”、“大众”、“群众”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对象,新闻传播的主要责任是动员民众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业。“五四”时期新闻传播中“人的发现”和“立人”的启蒙使命并未完成,直至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秋华 《传媒》2003,(2):56-5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众传媒作为意识形态部门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引领下开始“脱胎换骨”,向西方式的“新闻自由”靠拢,试图借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新闻理论来填补理论空白和指导实践。但是以自由主义为原则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在俄罗斯不断遭到失败,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理念也遭到愈来愈多俄罗斯人的指责和唾弃,俄罗斯的民主政治陷入困境,新闻自由遭到现实的挑战与考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俄罗斯大众传媒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何海翔 《青年记者》2016,(15):89-90
韩国传媒教育发展概况
  韩国传媒业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韩国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主权,实现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形成以报纸为主要载体的社会思潮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开化”韩国“民智”,起到“教化”引导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韩国经济进入“汉江奇迹”阶段,韩国传媒业逐步缓慢地从政治形态向经营管理形态转变,现代意义上的传媒业真正发展,并逐步发展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传媒业。  相似文献   

6.
陈志铭 《军事记者》2009,(10):19-20
“图文并重”这个平面媒体的传播理念.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当时的提法叫“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有新闻研究者称,这是图片在我国报纸报道体裁中地位提升的标志。此后新闻理论界大力倡导现代报纸不仅要做到“图文并茂”,更要做到“图文并重”。使图片成为一种独立的传媒手段和更具威力的传媒力量。  相似文献   

7.
吴静  黄瑚 《新闻大学》2012,(2):60-65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革命派报纸不仅承担起鼓吹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任务,还以“稳定”和“建设”作为经济报道的主基调,通过报道经济新闻、发表经济评论,关注国家的“财政困难”和“借款危机”,鼓励国民“发展实业”和“振兴国货”,肩负起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言人的重要使命,努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是近现代中国流传进来的重要的新闻思想之一。《申报》作为近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报纸,其办报实践较为明显地体现了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文章以五四运动为切口,展现了《申报》在五四运动中的新闻报道活动,分析其间包含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表达自由、观点平衡、新闻本位;对《申报》在五四运动中的行为作了解读:反对压制、全面多元、真实客观;还对《申报》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实践中的"温和自由主义"的奉行、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7):59-65
纳米比亚先后被德国、南非殖民统治。独立后的纳米比亚,执政的人组党采取与南非非国大党相似的新闻政策,即自由主义的、民族和解的、非仇恨的新闻政策,因而纳米比亚的新闻传播业步入了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纳米比亚是非洲经济上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但其新闻传播业却比较发达,它是非洲国家中人均拥有报纸最多的国家,达到每千人100多份,超过南非一倍多;它也是非洲新闻自由度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特征日益明显 ,双向性诉求被忽视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受到削弱。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 ,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 :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 ,而且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失语症”问题 ,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 ,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 ,检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上的失误与偏颇 ,探索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业处于黄金时期,新闻、电视剧、纪录片、综艺和娱乐节目,构成了几代人的记忆.从学科发展来说,媒介技术和传播实践也使得特定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制的确立有了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刷术推动下报纸的繁荣催生了新闻学;二战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穿透”了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乃是欧美两陆传播研究(功能主义进路的大众传播学、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和文化研究)生长的历史语境.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将传统新闻学与新引入的传播学并置,渐成枝繁叶茂的“新闻传播学”,也与媒介技术和传播实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一 在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上,从张季鸾到储安平,有一条脉络明晰的思想线索,即他们身上的自由主义思想,也有学者称之为"报刊自由主义".自然,报刊自由主义思潮并不是自他们而始.张育仁先生就确认严复才是"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思想鼻祖",而胡伟希在他的<十字街头与塔>一书中,也认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运动的真正开创者则是严复".[1]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张、储二人在报刊自由主义思潮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新闻传媒的文化分析秦志希,王萍马丁·沃克说,“报纸远远超出了国家的政治范围”,因为报纸要报道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①就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言,文化与传播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文化离不开传播,没...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语境下的产物,指相对新闻消费主义倾向而言的以“客观准确、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社会责任、公共服务、职业道德”[1]为核心内涵的新闻理念。相对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而言,新闻专业主义新增加了“客观真实、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等内容.鉴于这些原则与中国新闻处境有一定的相符合性,因此,继续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汉学家和中国新闻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白瑞华对中国文化和新闻事业有系统而独特的认知。他认为,中国古代的邸报和京报之所以发展缓慢而没有演绎为现代意义的报纸,是因为源于手抄新闻信的中国本土报纸符合自给自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封建经济制度对本土报纸的束缚,以及本土报纸上情下达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封建帝国的统治。中国本土报纸导源于特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注定其不会演绎为现代意义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陈叙 《新闻界》2002,(5):21-22
一、由辉煌到寂寞的历史轨迹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每一个文化思潮激荡的时候,文艺副刊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一个展示社会文化思潮的窗口、一支文化启蒙的先行军。作为刊载文艺作品、理论文章以及各种知识小品的非新闻版,文艺副刊见证了百年来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变迁,并成为中国独有的报学现象和文化现象。无论是从文艺副刊发展史的纵向考察,还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发展的横向审视都能看出:今天文艺副刊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都极大地减弱了。在“五·四”时期就昭显出巨大影响力的文艺副刊,以当时的《晨报副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界对下面这段论述是十分熟悉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此论断自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历经35年,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熟稔深察,崇奉笃信。我们在单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体制、观念以至新闻生产的程序与方法,并在几十年经验积淀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金字塔。时代走到了90年代,伟大的改革大潮把中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中国也必须发展商品经济,也  相似文献   

19.
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国家要求打破新闻传播的“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斗争,是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1966年9月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时,就已初步提到了在经济领域里反对“旧秩序”的问题。这以后,民族独立国家不断发出建立“新秩序”的呼声。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在阿尔及尔会议上讨论经济合作纲领的过程中曾注意到了新闻工  相似文献   

20.
李慎波 《青年记者》2004,(10):66-67
一何谓“黄色新闻”?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两大黄色报纸——《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它是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美国新闻学者则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89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编辑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