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细雨湿表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2.
方大平 《中学文科》2007,(12):17-18
【北京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3.
北京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  相似文献   

4.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相似文献   

5.
[作文试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08,(3):28-28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这句诗,都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洒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地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地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相似文献   

7.
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春夜细雨》,出题者给出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唐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中的诗句.然后是一段说明文字:"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相似文献   

8.
腾讯教育记者:张平老师,您好!这里是腾讯教育,请您谈谈对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看法。题目是这样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  相似文献   

9.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  相似文献   

10.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地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两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上,谁能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么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4)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  相似文献   

12.
话题展现古人感受雨景,抒写雨情,写出了许多"雨中情""雨中诗":"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雷声千嶂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08,(5):27-27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洒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洒落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似文献   

14.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的题目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引自唐朝诗人刘长卿所作《别严士元》诗句。应当说,这个命题不算不难。可是,一位应考生却对我说:同学们比较喜欢这个命题,因为它给考生留有较大的空间,益于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题,是一道并不出人意料的"材料"作文题,又是一道出人意料并且缺失了"北京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材料"作文题.如果说,"规则""转折""包容""说'安'""北京的符号"这一组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已经基本构成了"北京"特色的话,那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道突兀而来的"唐诗鉴赏式"的作文题,不但与之前的"北京特色"的色调不和谐,而且与首都的昂扬精神、和谐社会、绿色奥运、勇于奉献的时代主旋律相去甚远.笔者对这道作文题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6.
在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关乎心灵成长的约占一半.如全国一卷看漫画"摔了一跤".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相似文献   

17.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相似文献   

18.
五月的山村     
移步换形,细腻描摹,构建了"五月绿"的意象。但是,为了透露"五月绿"的原因,应将第五自然段移到最后——"太阳"是"绿"之源。末段可以删除。此文可变格用作2007年高考福建卷作文,将标题改为"季节"。还可变格用作2007年高考北京卷材料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变格措施是:从下雨的角度写"五月的山村"——用"晨曦未至"前的"太阳"解读"看不见""听无声"!  相似文献   

19.
沉默的父爱     
北京卷作文题目:"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曾有人这样评论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4.这种意境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6岁。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  相似文献   

20.
编者推荐:卒章妙语,意蕴丰富,彰显了"爹"对"我"的厚望。此文可变格用于2007年高考北京卷材料("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