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向管理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校长都知晓并都在努力实践的一种办学思路。“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一管”和“理一理”。那么,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中“管”什么?如何“管”?“理”什么?如何“理”?恐怕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也都有自己的策略与实践。我是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管而有度,理而有节,乃管理的最高境界矣。谈“潜规则”文化里的管理,其实,“潜规则”有时就像一包“人情味”,有时又像一包“火药味”。如,每到期终,对一学期来校长过程管理的考评,教师给打出的分值,彰显出来的就富有浓浓地“人情味”。如,有的校长努力拼搏,总想干出一番事业,结果事与愿违,他的长短叹息和抱怨等,它就多会充满“火药味”。管是刚性的规章制度的约束,理是柔性的疏导和健康的感情分流,不管是“人情味”的方式呈现,还是“火药味”的方式冒出来,只有依法管理,管而有度,依情为理,理而有节,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才能事事如愿。  相似文献   

5.
“管理”虽然是一个词语,但学校的管理工作按其特点和方法又可分为两个方面:“管”与“理”,这是功能有着明显区别的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由“管”性校长向“理”性校长转变,关键在于:成为一个伦理型校长,它意味着校长必须善于运用符合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的方式来管理学校。对一个伦理型校长而言,需要具备相应的伦理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校将建章立制、从严治校奉为“管”的法宝,教师只需“奉旨行事”即可。殊不知此做法会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久而久之会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懈怠心理,容易滋长抱怨情绪,使整个学校缺乏核心凝聚力和团队的战斗力。那么,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不能仅仅关注“管”学校,还要注意到学校管理的另一面——“理”,只有以“理”服人,才能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很多学校将建章立制、从严治校奉为“管”的法宝,教师只需“奉旨行事”即可。殊不知此做法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久而久之会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懈怠心理,容易滋长抱怨情绪,使整个学校缺乏核心凝聚力和团队的战斗力。那么,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不能仅仅关注“管”学校,还要注意到学校管理的另一面——理,只有以“理”服人,才能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目前大多数校长都习惯于“管”,而忽视了“理”,而实际上,“理”才是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体现。在学校运作过程中,校长要理顺各种校内外关系,理性地为学校发展定位,就要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那么,校长应如何进行学校管理自我诊断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小学学校的校长,常常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既想使自己的工作称职有效,但又感到很难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当下绝大多数学校的校长,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聚在一起时的“口头禅”多是一个字:“忙”。由此可见,许多校长对于工作确实是疲于应付。实际上,校长的工作效率关乎学校的发展,只有工作效率提高了,校长才能在诸多事务中游刃有余,才能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开放式的学校管理要求校长要能“管”会“理”。只有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才能,启动学校各管理要素的合理运作,实行科学管理,管理工作才能抓住根本。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小学存在着重“管”轻“理”、以“管”代“理”的现象。有的校长认为制定的条条框框越多,执行得越严格,就是管得好,把师生管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就是管理成功。这实际上是过分重“管”,而忽视至关重要的“理”,误以为校长治校就是校长管校,习惯于用权力意志取代民主意识,结果劳心良苦,而治绩甚微。实践证明,只有把“管”与“理”两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管”要依理而管,“理”要为管而理,才能产生标本兼治的管理效应,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   一、“管”与“理”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做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班主任除了应具备的吃苦、肯干、有责任心外,更应注重科学的管理。因为良好的班级管理是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基础。而科学的班级管理,重点不是“管”,而是“理”。因为管对班主任来说,是主动地去管,是一个人管几十人;而对学生来说,却是被动地去受管。而“理”却是注重了先理得顺,才会管得住,管得好。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去实现只有管得住,才会管得好的科学管理思想呢?应从“五个方面”全方位,系统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长。那么,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如何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呢?我认为应从“善”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认识上面的两个字吗?“学习”。没错哦!但是,你们会解释吗?这是我国古代对“学习”两个字的篆书,是两个会意字。请观察“學”字:一个学童在看一双手做算术;  相似文献   

16.
校长不等于“老板” 现在,许多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长称作“老板”,这种“老板式”“校长负责制”严重扭曲了教师管理的“促进、改善、提高”的本质。其实校长是学校的法人,全权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主人”与“法人”是什么关系?校长应是教师权益的“代官人”。换言之,校长应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行使权力时,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根据制度的规定办事,并接受教代会负责对自己拟定的条件、计划及重大事项进行质疑、审议和民主评议,使教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过程制度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7.
《湖南教育》2006,(3):17-19
学校人性化管理是一个老话题了。为什么要老话重提呢?我们基于如下考虑。一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新课程旨在建立新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以此采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尤其是校长本人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并且不断提升人性化管理的水平。二是和谐枝园的建设。“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更是我们学校的主题。和谐校园的建设,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学校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充满人性的教育,是尊重人格的教育。教师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工作热情,从而快乐地工作;学生只有在愉快的氛围中才能进发学习激情,形成良好的读书意愿。三是当前学校人性化管理存在不少误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校长本身素质的缺陷,当前学校人性化管理还存在不少误区。这些现实情况都迫切需要我们重提人性化管理。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重构学校人性化管理。因此,在本刊第三期和第四期,我们集中刊发多位校长的来稿,希望通过广泛的讨论,对各住读者有所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教育界有旬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其硬件建设的水平,从根本上讲,还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那么,校长管理一所学校靠什么?我认为,除了上级所授予的行政权力之外,校长主要依靠“法”、“德”、“思”这三把宝剑。“法”就是法律和规章制度、“德”就是道德与情操、“思”就是“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校长如何找准这团“乱麻”的“头”,理出“线”,绕成“团”?我的经验是:头脑清阻,思路清晰,抓好“点”、“线”、“面”、“体”。校长必须胸有全局,使“点”、“线”、“面”上的工作都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这个“体”。  相似文献   

20.
去年3月,我参加学校的赛教活动,抽到了《种一片太阳花》这篇课文。当时,我脑子里一片茫然,感觉无从下手。首先是由于自己第一次接触北师大版教材,对其感到很陌生。更重要的是,像这样的课文,是不容易深入浅出地讲出内涵的。在与它“僵持”一段时间后,我在琢磨:怎样由花的特点自然而不牵强地联系到人呢?怎样才不会造成“文”“理”两张皮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