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科研是什么,这是每个参加教育科研的教师虽有所感悟,却又难以说清的问题,一位普通教师结合自己参与教育科研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悟,以朴实的语言,谈出了自己的认识,娓娓道来,发人深思,耐人回味。教育随笔与教育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重要表达形式,前者是教育足迹的真实记录与点滴感悟.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与系统论述。两篇相关文章对如何写好教育随笔,如何从教育随笔走向教育论文,介绍了自己的认识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教育随笔”是教师实践研究的记录,也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资源与索材。教育论文是对特定教育问题的系统论述。虽然教育随笔与教育论文都是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但是它们的思考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教育随笔是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兴产物,教师写教育随笔有其明显的优势.教师在写教育随笔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写作,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素养,修正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许多幼儿园都要求幼儿教师写教育随笔,并将它作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然而许多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她们写随笔仅仅是为了应付园领导的检查,因此在写作时,要么是记流水帐似地简单叙述某件事情,要么是查找有关幼教资料,从中东抄一句,西摘一段,揉合在一起完事。这种走过场的做法使写教育随笔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我认为幼儿教师要写好教育随笔,首先应充分认识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其次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述而且作。我们一些教师常把写教育随笔认为是一种负担,一听说要写教育随笔,…  相似文献   

5.
我是从写教育随笔走上教科研之路的。这些年来,写了不少文章,其中一半左右是教育随笔,大概有200来篇,结集出版过两本随笔专著(与陈明华老师合著),颇受读者的欢迎。我一直在坚持写教育随笔,除了因为读者喜欢之外,还在于这种文章的  相似文献   

6.
云生 《教育文汇》2004,(5):21-22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写教育随笔成为教师搞教育研究的一种时尚。不可否认,通过写随笔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个人素质,养成反思习惯。但是,在阅读了一些发表的教育随笔后,我却有了丝丝失望。  相似文献   

7.
博客     
《天津教育》2008,(4):52-52
朴素岁月朴素心情——马玲新教育随笔;子实的教育世界;汪利兵教授的博客;朱小蔓教授专集;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经常撰写教育随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它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撰写教育随笔,语文教师要真实地叙述事件,及时反思、整理随笔,要有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周颖 《湖南教育》2008,(3):44-45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延续了肖川前两本教育随笔的风格,其文字如诗歌之美丽,其着笔贴近教育实践,其内容直指教育之意蕴.肖老师的教育随笔,其实是他人生的写照,他以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用他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抒写他人生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教育随笔体学人群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崛起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其基本特征,即转变研究视角和立场,强化教育学研究的思想价值,同时创新研究文体和言语风格.在此基础上指出随笔体学人群的崛起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范式在崛起,即教育研究哲学观、方法观和表达观的蜕旧更新.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育随笔的含义和功用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危机引发的教育改革危机,促使学术界引入教育系统设计的思想.根据教育系统设计中教育图景的三维架构,即关注焦点、设计范围与关系图式,基于制度、行政、教学、学习四种不同的中心,可以设计不同的但是同样复杂的教育系统.社会、经济、科技等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新教育图景必然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系统.随着教育系统设计中心的转变,必须超越学校边界,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研究需要建立适合于自身范式的情况下,教育随笔作为一种"一线式"教育研究新范式,开启了学术新景观。它不仅自身具有教育研究范式的特点,还拥有专家和一线教师这一学术共同体,是"上天式"教育研究范式的终结,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教育实验"被当下教育人士称为"三新鼎立"的基础教育改革工程。其中"新教育实验"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高追求和努力方向,明确提出了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为行动途径的实验方案。如果从"习惯"的视野对其进行解读的话,这些行动的最终目的不是别的,而是为学生未来60年的发展打好底色。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反思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必然选择.教育反思包括观念、角色、言行及方法的反思.其途径包括撰写教育随笔、同行“集体反思”、在研究中反思、从学生的视角反思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写教育教学随笔,就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心中的感悟随手写下来。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什么教学问题,学生有什么创造性的见解。听别人讲课时发现了哪些优缺点,备课、批改作业时有什么发现,读了哪篇教育教学著作,看了哪部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  相似文献   

17.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倡导"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把全国属于不同组织机构、不同单位的"新教育人"凝聚在一起,围绕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  相似文献   

18.
三、教育随笔写什么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看似单调,其实每一天都要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每一天都会发生新的教育故事,教育对象每一天都在成长,有心人每一天都可以发现能够用于教育随笔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9.
紧扣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首次从信息视野,即基于信息视野教育研究原理,对教育研究设计进行研究探讨.以教育研究系统的教育研究者、教育系统、教育研究内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媒体、教育研究交互六要素不断迭代深入,为总体研究思路,并以案例进行了实践思考.期望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研究设计及其相关理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杨红卫 《成人教育》2012,32(5):63-64
《传统与变革的抉择——细读法国教育》一书填补了我国系统研究法国教育的空白,开启了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视阈.文章从教育文化的角度,对“教育公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公众对于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