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0年8月10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红军指挥"越练越过硬》,报道触及了我军战术演习中"红军一打就胜、蓝军一触即溃"的固有模式,展现了"蓝军司令"王聚生真打实战的风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引起全军上下广泛关注,对我军校正军事训练指导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回望这篇我军新闻史上经典之作的采写过程,江永红的名记者之路也给今天的军事新闻宣传留下不少历久弥新的启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1年12月9日上午,解放军报主任记者高艾苏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中国社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解放军报社、军区军兵种报社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系、南京师范大学代表参加了研讨会。高艾苏现任解放军报记者部机动记者组组长,曾获第四次范长江新闻奖。高艾苏“上天下海”15年如一日,奋斗在军事新闻战线前沿,在军事新闻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采写特色。《战士永远是和平的使者》、《共和国将记住你》、《当…  相似文献   

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十月的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在桂花飘香中召开了解放军报社原社长、高级记者孙晓青的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这是南京政治学院继成功举办江永红、高艾苏、贾永、李文朝、江宛柳等著名军事记者研讨会之后.又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盛宴。来自解放军总政机关、南京军区、军内外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8日南京政治学院举行了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会上,江永红同志以《记者的眼光》为题作了发言。本刊从本期开始,将他的发言分三次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13,(11):F0002-F0002
解放军报社原社长、高级记者孙晓青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10月13日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来自总政机关、南京军区、军内外新闻单位、军地高校新闻院系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全体师生参加了研讨会。孙晓青从事军事新闻工作40多年,采写策划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6.
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节,解放军报社高级记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江永红同志是从我军基层成长起来的,几十年的军事新闻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写作风格,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对江永红同志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新时期军事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8.
江永红,现为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68年入伍,先后任战士、炊事员、班长、排长、指导员、师政治部干事、团宣传股长、教导员。1979年调入解放军报,先后任驻南京记者站记者,记者部机动组长,主任记者,高级记者,记者部副主任、主任等。1980年,他以"蓝军司令"的报道初露锋芒,渐入佳境。先后获全国好新闻奖1次、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相似文献   

9.
2012年,《火箭兵报》刊发一组“记者亲历某部驻训演练见闻”系列报道.6篇被评为当月优质稿,3篇被评为年度好新闻,2篇被《解放军报》转载。总结这次深入某部驻训演练一线的采写实践.记者深切地感到,要写好亲历式军事新闻.必须深扎“亲历”这个根.多采写带有“现场温度”的新闻。善于运用细节将新闻故事化。深刻提炼新闻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毕昕玥、宋歆报道:从广西边防采写《追踪一首战地诗》,到天安门广场实录《世纪大阅兵》,新华社军事记者贾永多次获得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作品透出的时代责任感、新闻敏感和大气、丰厚、灵动,引起了一些专家和校友的浓厚兴趣。去年12月22日,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贾永现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他曾采写了李国安、柏耀平、李向群、许志功、范匡夫等18个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组织并参与采写了新华社纪念长征6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解放军进驻香港等10余项重大战役性报道。1998年…  相似文献   

11.
韩玄 《新闻世界》2013,(9):275-276
著名军事新闻工作者、原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江永红同志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本文对江永红同志一些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在新的时期,我们的军事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如何去做好军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让稿子说话     
董强 《军事记者》2006,(8):62-62
从事报纸新闻的人,总希望赢得编辑和读者的欣赏、褒奖和支持。不管以什么方式,这种“赢得”最终要靠稿子说话。说到这个话题,我常常想起两个人来:一个是段存章,他从农民通讯员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一个是江永红,他从部队炊事员成长为解放军报将军记者。从农民通讯员到高级记者,段存章的路走得并不容易。1938年12月,出生在山西左权县粟城乡柏峪村的段存章,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售货员、会计、县委机关干部、山西广播电台记者。他靠自学走出大山,走进京城,成长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谁也不会想到,段存章当农民时,第一次壮着胆子给《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13.
《胸怀报国志,笔落塑军魂》一文是南京政院新闻系召开的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的综述。贾永是毕业于南京政院新闻系的一个很有成绩的军事记者,近年采写了不少有分量的新闻作品。这次讨论会为他总结的一些采写体会,对记者和通讯员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首期《军事记者》出版前夕,记者走访了原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邵主席曾在解放军报工作过21年,是军报的老领导,离开军报后,仍对军报的宣传和我们的军事新闻业务刊物十分关心。这次走访,记者当面聆听了他围绕办好《军事记者》和搞好军事新闻宣传问题,所谈的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  问:请问,您对《新闻与成才》改名为《军事记者》有什么看法?  答:《新闻与成才》改为《军事记者》,是件很好的事。《新闻与成才》从1985年由《解放军报通讯》改名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当时,我还在解放军报工作,…  相似文献   

15.
石翼 《军事记者》2001,(1):17-19
在当今军事新闻记中,高级记江永红是公认的一把硬手。随着他的新闻作品频频出现和在军内外连连获奖,许多读和新闻界同行迫切想知道他在军事新闻写作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其实,任何新闻作品的成功,都往往缘于作在选材和表现两个方面倾注的匠心。这里,我想仅就江永红同志在新闻选材方面的特点作一点初步的探讨,就算我学习江永红新闻作品的一篇粗浅体会吧。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曾磊鑫、韦金明报道:日前,驻藏某旅召开2003年新闻工作总结表彰会,该旅政委宋景原和旅长夏怀军亲手为士官报道员晏良缀上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这已经是他在2003年获得的第四项荣誉。晏良2002年开始学习新闻写作,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2期的“优秀学员”。两年多来,他认真研读《军事记者》、《新闻写作简明教程》、《吹毛求疵》等函授教材,虚心向辅导老师请教,积极采写稿件,使自己从一名仅有初中文化的“打工仔”,迅速成长为一名“兵记者”,学写新闻第一年便发表稿件110余篇,荣立三等功一次。2003年,晏良戒骄戒躁,勤奋学习,扎实写…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报新闻培训班从7月10日至26日进行了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阶段,解放军报社的阚士英副总编、江永红副总编、董祥起副总编和王作进副总编分别进行了授课,报社各部室有关领导、编辑组长、编辑、记者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向大家传授办报、新闻采写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理论学习阶段结束后,新闻培训班学员分组座谈了他们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报道:12月中旬,海南军区某海防团退伍士官、报道员谢大强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商旅报》聘为记者。谢大强1995年12月入伍,自1997年开始在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学习新闻写作。为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综合能力,他先后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中央党校举办的函授学习,刻苦攻读理论书籍,并虚心向编辑记者请教,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士报》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60多篇(幅),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海南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谢大强于去年12月初退伍后,正值《商旅报》招聘…  相似文献   

19.
邵薇 《军事记者》2002,(2):16-18
2001年12月9日,由南京政治学院主办的高艾苏军事新闻研讨会召开。会议邀请了解放军报社、军区军兵种报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新闻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收到论文50余篇。这是继去年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之后军事新闻学界又一次以知名军事记者为个案的研讨,也是军地联手又一次旨在推进军事新闻发展而进行的理论整合。  相似文献   

20.
苏辉学 《军事记者》2013,(11):72-72
《军事记者》已伴我度过了9个春秋.它给了我写作动力和创作源泉.帮我实现了“报道变铅字”的梦想。没有《军事记者》的启迪,我不会在新闻路上坚持走下去;没有《军事记者》编辑们的耐心指导,我不会在《解放军报》《军事记者》《空军报》等报刊上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