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2.
巴金 《出版参考》2011,(9):40-40
最近听说上海《新民晚报》要复刊。有一天我遇见晚报的前任社长,问起来,他说:“还没有弄到房子”,又说:“到时候会要你写篇文章。” 我说:“我年纪大了,脑子不管用,写不出应景文章。”  相似文献   

3.
王志 《新闻三昧》2004,(6):44-44
笔给全国很多报刊社当过特约记和通讯员,现在是《中国化工报》特约记和《工人日报》通讯员。通过十几年的“业余记生涯”,我认为,当好报刊社的特约记和通讯员必须具有“六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是目前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的晚报,早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就已经成为上海市民重要的"灯下客",读新民晚报是许多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浙江萧山县广播站自一九八五年六月建立起特约通讯员队伍后,专门为五十多名特约通讯员订阅了《新闻记者》,并每月按址将《新闻记者》寄赠到每个特约通讯员的手中。不少特约通讯员收到《新闻记者》时说:“广播站不忘记我们,我们也不能忘记广播站。”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写稿。《新闻记  相似文献   

6.
初冬的上海,迎来了全国58家晚报的老总们。30年前,当新民晚报首次作为东道主,在沪举行全国晚报年会时,出席者仅6家。而现在,1992年11月18日,正式加入中国晚报大家族的成员已近六十,从而使“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成为晚报界的一次空前盛会。为中国新闻事业和晚报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晚报协会会长赵超构去年与世长辞,不能亲自在新落成的新民晚报大厦接待全国同行,为大会带来了深深的遗憾。因病未能赴会的中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顾行  相似文献   

7.
“晚报现象”引发的思考高云才思考一:“晚报现象”标志着晚报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笔者在上海进行报业调研时,惊讶地发现上海市民在售报亭排队等候购买新民晚报的现象,这在全国其他城市是不多见的。这张报纸目前发行量为160万份,其中95%是通过零售和读者自费...  相似文献   

8.
笔者感到,一些晚报的“晚”,不是“晚间”的“晚”,却是“晚到”的“晚”。这些晚报登载的往往是一些迟到的消息。我到图书馆翻了近一个月的许多地方的晚报,发现在为数众多的晚报中,仅有少数几家晚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的头版头  相似文献   

9.
据悉,新民晚报近日决定,建立一支100人左右的特约通讯员队伍。对所聘任的特约通讯员给予一定的工作津贴,并赠送新民系列报刊各一份。同时,设立通讯员接待日,每月一次,每次一天;各采编部每半年举办一次通讯员会议,交流宣传报道情况。新民晚报舍得花钱热心扶持作者的做法,值得提倡。 近年来,相当多的新闻媒介不太重视通讯员工作。对积极提供稿件、为办报献计献策的通讯员,态度冷漠,既不发报道提示,也不召开会议,甚至采用  相似文献   

10.
南京政院上海分院政治部新闻干事宋忠伟,自1996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凭着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满腔执和热爱之情,已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50多家媒体发表新闻作品1300余篇;先后50余次获得全军、上海市各类新闻奖和征奖;年年被新闻单位评为优秀特约记、优秀特约通讯员;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学院“十佳青年”和“学习成才标兵”。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晚报赴上海新民晚报学习交流采访团全体成员,圆满地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任务,不久前返回乌市。为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学习新民晚报办报经验,乌鲁木齐晚报于今年5月下旬派出编辑部主任张涛、记者部副主任尹继民等六人前往上海取经。在新民晚报社两个月学习交流期间,取经者分别在新民晚报新闻编辑部、经济部、政教部、文化生活部、专刊部和群工部,与新民晚报同仁共同采访编稿,学习他们的办报特色和办报经验,相继在新民晚报发表消息、通讯叨篇。新民晚报在社会新闻版专门开设“新疆记者看由城”专…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11月6日起,《工人日报》全新改版。我们欣喜地发现,《工人日报》比以前更好看、更耐看了。在感受到报社改革冲击波的同时,我也在深思:作为特约通讯员,我们该怎么办?结合个人的新闻实践,我认为:只有在“两心两广三研究”上下功夫,特约通讯员才能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才能在写出高质量稿件的同时提升  相似文献   

13.
某青年科普刊物,有一则在全国聘请5,000名特约通讯员的启事:凡在本单位本系统或兄弟单位亲自征订本刊物达150本以上者,本刊聘为特约通讯员,来稿优先发表。并声明要以征订收据为证。这样的绝招既“新鲜”,又令人费解。我认为,用这种方式聘请特约通讯员,是不足取的。它至少有以下弊端:能推销那么多刊物而应聘为“特约通讯员”的,大概只有邮  相似文献   

14.
新民晚报社的老社长赵超构同志逝世已近两年。他的逝世是上海以至全国新闻界的重大损失。但他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一是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林放式杂文”,如椽巨笔,犀利隽永,篇篇是警世华章;一是留下了丰富而全面的办报思想,特别是办好社会主义晚报的思想和经验。新民晚报社已经把他有关的文章、讲话汇编成《我们应当怎样办晚报》一书发行,引起了全国晚报界的重视和研究,也引起了全国新闻界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在人生之路上若能得到一位良师益友,则其人生将充满乐趣。今天我诚心感谢在新闻之路上给我以关心和支持的良师益友——《新闻爱好者》。我在文学和新闻写作这块百花园地中辛勤耕耘已有好几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先后被《通讯员报》、《我们这一代报》、湖南《青春报》、省中学生记者团、以及《青年导报》等聘请为特约通讯员或特约记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爸爸姓沈名耕夫,作为农民通讯员,在盐城称得上小有名气。但我们对他的名气可不敢恭维,就说写稿这事吧,怕有近二十家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聘他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问题就出在“特约”这两个字上,“特约”者,临时也,编外也,就连近湖乡的广播站,也给爸爸戴了个“特约”头衔。可爸爸对“特约”两字还特别看得重,特  相似文献   

17.
每天下午,在上海街头,常见市民们等晚报、买晚报、看晚报的动人景象。这使我想起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的话,他曾十分贴切地把晚报譬喻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最近,新民晚报又以燕子为主题向广大读者征求报徽的设计。谙熟新民报史的张林岚告诉我,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郭沫若流亡日本时,曾以“燕子”为题写过一首五绝,题赠前往看望他的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诗云:“呢喃剪新谱,青翠滴清音;对此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晚报界一年一度的盛会,1992年11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作为这次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的东道主,新民晚报第一次在自己颇有气派的大厦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其实,新民晚报已是第二次担当全国晚报年会的东道主了,第一次是在30年前,而那次来沪出席会议的仅有6家晚报。沧桑巨变,今非昔比,中国的晚报事业随着时代的步伐飞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新闻界奋然崛起的一支生力军。此刻聚集在上海的是正式加入晚报协会的58家晚报,其外围还有20余家晚报。晚报  相似文献   

19.
在《工人日报》第9届特约通讯员代表大会上。当我双手接过瞿祖赓社长授予的《工人日报》“十连冠”优秀特约通讯员奖杯的时候,我既激动又自豪。正如许多朋友所说,接连十次获得《工人日报》优秀特约通讯员称号,十分难得,十分珍贵,当属殊荣,在常州市、在江苏省,我还是第1位。作为《工人日报》10多年的特约通讯员,在报社领导、记者和编辑的指导、帮助下,我先后被《工人日报》刊用的稿件有145篇,其中10篇,或被新华社转发,或被中央台转播,或被评为好稿,或被选编入书出版。回顾10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作为特约通讯员应该具有“四得”,即:献得出爱,受得了苦,经得住退,站得稳脚。  相似文献   

20.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通讯员时代真的结束了吗?面对广大通讯员的疑惑和不解,曾经干过多年企业报编辑记者、对外新闻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的我,对此问题倒有几分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通讯员要认清媒体新时代通讯员是什么?如果你问起年轻的记者编辑,恐怕十有八九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