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积极转变教材观,必然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观念的转变,强调教材的教具作用地理专业人士指出:地理教材是“学”的材料,而不是“教”的材料;地理教材不是教学的依据,更不是考试的依据。如何正确领会这种观点,准确把握“学”的材料和“教”的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处理教材非教学依据与学生依据教材学习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  相似文献   

7.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转变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观念应注重教师角色转变;注重教师“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向“学生实验”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向“生活实际”的转变;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转变;注重教师教学知识向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次大解放、大促进。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化,作为“例子”的教材不再是“圣经”,课外拓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然而,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拓展难度过大、  相似文献   

9.
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是新课程主张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语造句教学应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提高造句的灵活性,创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扩展句子的语言功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教学观要求物理教学要从以往的注重教什么、教多少,向怎样教、如何学转变,即重视科学过程是现代科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新的教学观也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从教学的不同环节进行教学行为的转变,实现有效教学。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开发和使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基本、实在、可行的途径。我们应尽力搜寻现有教材与新科学理念的交汇点。教材中的图就是一个挖掘点,怎样发挥教材中图的教学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