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陶亢德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期刊界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办刊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活>周刊时期;<论语><认间世><宇宙风>时期;<宇宙风乙刊>到抗战结束.其办刊思想集中于一句话,"办杂志则只能办杂志,取之于作者读者还之于作者读者",包含着三层意思:清晰的编辑角色意识,真诚的作者至上理念,细心的读者服务思想.  相似文献   

2.
赵国忠 《出版史料》2009,(2):64-64,65,66
上世纪30年代,相继创办《论语》《人间世》杂志的林语堂,1935年9月又与陶亢德合作在上海创办了《宇宙风》半月刊。越年8月,林语堂举家去国,即把办刊的权利交给了其兄林憾庐,但陶、林协作的并不愉快。据前几年出版的《〈宇宙风〉萃编》,周黎庵在“前言”中提到过林憾庐,说他为人忠厚老实,但很古怪,不大会处理事务,这样的性格便和颇有办事能力的陶亢德格格不入。双方合作一段时间后,只好协议分家,《宇宙风》的牌子给了林氏,陶另办了《宇宙风乙刊》,不过名义上二者仍是一家。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学期刊界,"论语派"的刊物是一个奇迹.仅就销量来说,《论语》长期超过三万份;《宇宙风》创办不久销量即达四万五千份,仅次于《生活》周刊和《东方杂志》,名列全国第三;后期的翻译杂志《西风》,也平均"销售超过两万份".  相似文献   

4.
《宇宙风》曾是汇聚了"三老""三堂"、蔡元培、俞平伯、胡适、柳亚子等中国知识界的巨擘重镇,"所跨越的年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观察中国文化人在该时期的对日情感、日本认识轨迹的时空",这些都是徐冰先生选择以该杂志为切口考察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人日本观的重要依据.但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绪章中提出的第三个选题依据——《宇宙风》曾策划、组织过一个"日本与日本人论"特辑.正如徐冰所指出的那样,在"谈日色变"、舆论界均以"某国"指代"闯入者"的1936年,"要编辑《日本与日本人特辑》,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勇气".接下来的讨论便从这个特辑开始.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哈哈镜——《论语》杂志的“专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创办了三种幽默小品文刊物,依时间先后顺序为《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论语》创刊最早——1932年9月16日;停刊最晚——1949  相似文献   

6.
本书从《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火星救援》三部孩子们喜欢的经典科幻电影切入,用手绘图+知识点讲解的方式,从电影情节和青少年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延伸出天文、宇宙等科学知识,涵盖包括宇宙探索、登陆火星、黑洞等科技发展的热点与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7.
苟馨允 《新闻传播》2023,(15):41-43
本文基于影视元宇宙的背景下,探究了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开发与商业化。在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对《大话女儿国》和《创世纪》两部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表现形式、商业化模式、关键因素和策略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型的虚拟现实空间,为影视IP开发与商业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影视IP在元宇宙中需要注重用户体验、社交互动、多元化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和策略,同时还需要借助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工具进行精细化运营。未来,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和风险,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和加强风险控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启示可为影视IP开发和商业化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姜楠 《青年记者》2017,(26):12-13
麦克卢汉在《数字麦克卢汉》中为读者搭建了一个人与技术、世界乃至宇宙的关系框架,这在今天看来仍颇具启发.新技术正不断重构与塑造着新的文化、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成为建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读者》是中国影响力和销量都名列前茅的文摘类杂志,这与它独具特色的传播策略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分析发现,2004年至2016年这十三年来,《读者》的传播策略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7年,杂志完善期;第二阶段:2008—2012年,线上发展期;第三阶段:2013—2016年,品牌提升期.  相似文献   

10.
霍金探讨宇宙神秘的一系列畅销书使全球读者眼花缭乱。如今,这位杰出的宇宙学家首度将目光转向自己,用简明、风趣、坦诚的笔触,讲述了自己从战后的伦敦男孩成长为国际学术巨星的岁月:追踪他的思想家的生涯,论及他的杰作——20世纪标志性著作之一的《时间简史》。本书让读者了解了在过去著作中难得一见的霍金,也是读懂《时间简史》这部名著及霍金个人宇宙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11.
张大伟 《新闻界》2007,(4):112-113,109
《读者》发行量的迅速增长,与其富有创造性的发行策略息息相关。这些发行策略包括充分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低价策略、在合作上与邮局的伙伴关系、市场反馈与监督机制、把质量作为发行量增长前提的质量意识。所有这些策略,都体现出《读者》以人文关怀促进发行量增长的观念与意识,其改版的成功,可以看作是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孙毓修在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编译出版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我国儿童文学编译出版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建构特定的道德教育价值并易于为儿童读者接受,孙毓修在编译出版《伊索寓言演义》时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读者顺应策略:内容上增加了一些蕴含道德教育功能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语言形式上浅显易懂;装帧设计上融趣味性、审美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孙毓修《伊索寓言演义》编译出版中的读者顺应策略对当代儿童读物的编译出版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发布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具有四大主要特色:注重与其他标准的合理衔接;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形成了较全面、规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体系以及注重与国际标准的协调.文章在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些新思维,如众包策略、读者决策采购、微博服务和政府公共服务委托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果壳中的宇宙(播图本)》:从“时间简史”到“宇宙天穹”(英)史蒂芬·霍金 著 吴忠超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2月出版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富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史蒂芬·霍金是一位智慧的偶像。在这部新书中,霍金把读者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用通俗的语言解释  相似文献   

15.
吴佩 《青年记者》2009,(12):56-57
众所周知,创刊于1981年的《读者》杂志,已成为中国期刊业的翘楚。而作为《读者》杂志社在扩张之路上创办的第一份子刊,《读者》乡土人文版自2000年创刊以来,沿袭了《读者》主刊的营销策略,但在面对各种市场挑战时依然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北京的一些大学生中议论着一本叫《荒原风》的书。有的人认为这本书所宣传的哲学观、价值观十分错误,是作者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自白;也有的人认为作者比尼采、叔本华更伟大,尤其是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对自由意境的追求更为强烈。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的确,作为一本用散文诗的形式写成的哲学论著,《荒原风》以其华丽而富有哲理的言辞所进行的有关理想、现实、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的探讨,是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的兴趣的。也正是如此,《荒原风》在其华丽而  相似文献   

17.
1942年末,北平一家书店与上海《宇宙风》杂志联合举办了一项名为“谁是最受欢迎的女作家”的读者调查。结果,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并列第一,于是便有“南玲北梅”之说。这一年梅娘才22岁,足见其文学才华。北平与上海当时都是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无论“南玲”还是“北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分别从读者定位、产品策略、销售策略、推广策略和品牌延伸策略等方面探讨《读库》如何在众多杂志书中脱颖而出,以期对我国杂志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报道为语料,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和关联理论,分析并揭示《自然》杂志如何操纵读者以利于自己的方式理解话语。研究发现,《自然》报道的操纵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模糊化、省略、隐含等手段。这些手段与《自然》的权威声誉、作者良好的论证等叠加在一起,一方面导致读者只能在有限的语境内对信息进行粗浅加工;另一方面有效地阻止了其他语境假设的触发。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多从语篇接收者的认知角度来分析话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报道为语料,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和关联理论,分析并揭示《自然》杂志如何操纵读者以利于自己的方式理解话语。研究发现,《自然》报道的操纵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模糊化、省略、隐含等手段。这些手段与《自然》的权威声誉、作者良好的论证等叠加在一起,一方面导致读者只能在有限的语境内对信息进行粗浅加工;另一方面有效地阻止了其他语境假设的触发。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多从语篇接收者的认知角度来分析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