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把握"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精神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0年修订版语文大纲开始,以往大纲中的“听话、说话”的内容统一称之为“口语交际”。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绝不是名称上的简单更换,而是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的内涵更为丰富。因为“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它不仅涵盖了听和说的功能,而且凸显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课程性质,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口语交际”揭示了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听话、说话”往往…  相似文献   

2.
欧雯 《青海教育》2002,(11):23-24
新修订的小语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一种提法的改变,更是一种认识上的转变。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都要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一般意义上的听话、说话能力要求更高。这是一种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也是一种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所以说,注重培养并提高中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口语交际”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呢?一、形成交际氛围,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古人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3.
李虎军 《现代语文》2009,(2):140-141
2000年我国中小学三个新的教学大纲将原小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初中大纲中的“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高中大纲中的“说话能力”,统一改为“口语交际”。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是个提法的改变,首先是认识的变化。”^[1]有的学者指出,改“听说”为“口语交际”,  相似文献   

4.
王艳军 《甘肃教育》2010,(15):42-42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听话”与“说话”的训练,其功能又超过了“听话”与“说话”,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教学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人教版小语教材也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训练。这些,不仅仅是提法、教材编排的改变,更体现了观念的更新。口语交际比起以往的“听话、说话”内涵更丰富了,也表现出了一些以往“听话、说话”课不具备的特征。因此,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课型——口语交际课。那么,口语交际课有哪些功能,哪些特点,该如何上好这类课呢?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开始,以往大纲中的“听话、说话”的内容统一称之为“口语交际”。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绝不是名称上的简单更换,而是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语”的内涵更为丰富。因为“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它不仅涵盖了听和说的功能,而且凸显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课程性质,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口语交际’揭示了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听话、说语’往往侧重于学生个体的单向“独白”,而“口语交际”则强调“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语文新教材把原来的“听话说话”换成了“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变化。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主要差别是什么呢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听话说话来区别。1 .听话说话常常是单方面的 ,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 ,还要适时接话题 ,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 ,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2 .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 ,形式多是当面交谈 ,与生活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8.
修订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语文新教材把原大纲中的“听话 ,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的语言活动。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作探索与革新。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的…  相似文献   

9.
现行小语教材中把以往的“听话、说话”换成了“口语交际”。这是否只是一种提法上的标新立异呢?抑或是老师们说的“换汤不换药”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新的提法应该赋予了口语交际教学“新”的涵义。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和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做人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做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咏梅 《学语文》2008,(5):41-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合在一起改为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理念贯串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之中。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修订后的小学语文大纲中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 ,更是认识上的深刻变化。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它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而且要求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都要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具有更高的要求 ,它是一种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小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在未经过正规训练的情况下 ,说话往往不完整 ,或者句子成分残缺 ,交往过程中有一种羞涩感。因此 ,从低段…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包括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既是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有更高要求,特别需要每个人有较强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能力,口语交际实际上也是一种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其中,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交际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交际过程中更包含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口语交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已不同于老“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教学”。纵观其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及至评价建议,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鲜明特点。课程理念的前瞻性。“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这种课程理念的表述,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把“听话、说话教学”改为“口语交际教学”并不只是名称的改变,它是课程理念的突破性进步。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三个新的教学大纲,将原小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初中大纲中的“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高中大纲中的“说话能力”,统一改为“口语交际”。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中,都采用了“口语交际”的提法。这不只是术语的改变,而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实践功能,突出了综合性和情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海燕 《云南教育》2001,(22):22-23
“口语交际”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新大纲最闪亮之处,莫过于将原大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听话、说话”定位于“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一规定完全符合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思想。在按照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编的一年级新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今年秋季出版使用的二年级教材肯定也有此项训练内容。教学中如何贯彻新大纲的思想呢?我根据新大纲“口语交际”部分对低年级的“能复述基本内容”这一要求,在现行教…  相似文献   

18.
一、利用口语交际课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口语交际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 ,它特别强调双向互动 ,体现(听话、说话 )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处世态度和待人能力。口语交际的实质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听和读是接受信息 ,说和写是输出信息 ,听说是读写的基础 ,它们缺一不可。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文语并重 ,扭转了“重文轻语”的教学弊端 ,强化了听说训练 ,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首先 ,教师要上好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课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  相似文献   

19.
2000年9月启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试用修订本,删去了听话、说话这种教学形式,改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如此改动首先是时代的要求。21世纪即将到来,随着人机对话的普及,新世纪人才没有过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不行的。其次,体现了儿童说先于写的语言发展规律。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年龄越小,培养的效果就越好,狼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和“听话、说话”不同。“听话、说话”是单项的练习,只是学习而已,没有能力要求。而“口语交际”是双向甚至是多项的练习。它不但要培养学…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把原来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同时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是:规范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口语交际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是听说能力的新发展,他不仅包括听话和说话,更重要的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的要求更高,是一种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处事的能力。随着大纲的颁布以及新版教材的发行,口语交际教学开始纳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