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这个话题是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内容。我是一名语教师,想通过教《西沙渔人》一的教学片断来说明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想谈点教育外的话题。这个话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母爱     
《母婴世界》2013,(5):10-10
在去长沙的高铁上,我与一位十七岁女孩的父亲谈到了母爱。更准确地说,是他与我谈起了这个话题,而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特别是本期特别企划的主题关于母爱),马上被这个话题抓住了。  相似文献   

4.
本栏目主持人婴音我很高兴地约到了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的稿子,他谈的是关于家长不应该去欣赏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个话题。我想,这个话题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孩子的天真可爱,欣赏他们的聪明乖巧并不等于去欣赏赞同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欢迎来信来稿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5.
王栋生 《河南教育》2007,(10):12-13
《河南教育》转来了一些读者来信,要我对应试教学加剧谈谈看法.我不是很想谈这个话题,因为我对此已经开始厌倦,可是也感到回避不了这个话题,所以把自己的一些看法写出来,算是对读者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10年前有人预测韩寒只不过是个话题,这个话题和别的话题没什么区别,会很快消失。10年后韩寒仍然是个话题,别人甚至叫他“意见领袖”。我想他应该不会喜欢这个称呼,因为他所说的那些话不是“意见”。而是实话罢了。  相似文献   

7.
话题中的情形,我遇到过,可能教这个内容的很多老师都遇到过,因为问题背景不同,所以,我就借话题中的问题来说说我的处理情况。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这期“家教话题”我约请了儿童文学作家蒋应武先生来谈谈关于让孩子在群体环境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话题。个性对人的一生很重要。我想,家长们一定深有体会,希望你们来信谈谈对这个话题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我谈几点对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讨论这几年在国内非常多,反而国外的发达国家很少听见。我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的时候,经常去伯克利、哈佛、MIT、哥伦比亚等著名大学,经常有机会与他们的校领导以及老师们接触。很少听到他们提到这个话题。后来我在国际组织中工作,也很少听到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我想,可能他们已经越过了这个阶段。下面,我谈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圣诞节夜,几个过去的老同事邀我同乐.期间,大家谈及为什么要做教师的话题.夜里,我辗转反侧.今天上班,这个话题依旧萦绕心间,于是,我敲响了键盘. 我为什么做教师?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未来,你是谁”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子命题是“未来,你可以是谁”。  相似文献   

12.
也谈请家教     
这期“家教话题”请来了我刊的热心作者和朋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钱虹博士。针对目前社会上“请家教热”的现象。谈谈这个话题是很有意思的。钱虹博士在文章中提出家长要重视对“家教”本意的认识,把重点放在对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上,改变观念,放弃对“家教”的迷信。我想,家长们对这个话题一定会感兴趣的,欢迎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3.
高 :李老师 ,您好。我知道您最近正在研究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关系问题。今天 ,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委托 ,想请您就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话题谈谈您的看法。李 :你提出的这个话题很有价值 ,我以为教育界对此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几年有一些中学请我去讲学 ,我女儿正在读高中 ,所以对目前中学的语文教学我还略知一二。就你提的这个话题而言 ,我也有一些想法 ,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与《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读者朋友来交流交流。高 :在您看来 ,中国传统文化在目前的中学教学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李 :多年来 ,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4.
刘亚琼 《河南教育》2005,(12):36-36
读到这个话题.我不由想起了不久前我做过的一件让我追悔小已的蠹事。  相似文献   

15.
女儿10岁了,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我的面前来,和我聊起了"钱"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与一久别重逢的高中同学偶遇,喝茶闲聊,话题很多:工作的、学习的、子女的等等。看我不时的将话题转移到教育这个话题,老同学有些不解:教育的幸福从何而来?教育的乐趣何在?  相似文献   

17.
走进我们班,迎面墙壁上巨大、鲜艳的奥运标志引人注目。在标志两侧的田径场和环形跑道公园里,锻炼、行走、观看的人们姿态各异。这面奥运主题墙源于一次我与孩子们的谈话活动。最初的话题主要围绕着乱扔废弃物的问题,后来,谈话延伸到教学计划外的一个新话题——“北京申奥”。孩子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这时,我想到班上的主题墙还空着呢,能不能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来展现自己对“北京申奥”的理解和体验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考试》王编辑约我写一篇稿,就目前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方面,特别是在专业选择上希望我对考生、对家长做一点理性的指导。我高兴地接受了小王之约,因为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话题,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话题。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王下达的“理性指导”的任务,我分别找了几位应届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座谈,还特别访问了高校招生办的主任,共同进入这一话题。座谈和访问后,我的心情有些沉重,我感到这不仅是个现实的话题、迫切的话题,而且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说沉重,不是多愁善感,一旦你从人才的角度,从民族、国家对人才需求的高度来审视这个话题,你再看一看现实状况,家长、考生对高校专业是那么的陌生,那种沉重感、责任感、迫切感会由然而生。为了表达上的方便,我们用谈话的方式深入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9.
我是祁智叔叔。小朋友们的稿件像哨子一样,哨子一响,我就来了。我这次要对小朋友们说的是,要写好这样的稿件,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话题。话题,也就是谈话的中心。我们很可能在一个上午能想到一千个、一万个话题,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可能一次只能用一个或者两个话题。因此,要从中选择最好的。什么是最好的?首先,是最有话可以说的。自己对这个话题没有成熟的想法,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没有话问,被采访的人也没有话回答,那这个话题再好也没有用。比如,我从没有看过NBA,我的采访对象也没有看过NBA,那还谈什么NBA呢?第二,是…  相似文献   

20.
陈佳未 《大学生》2013,(6):32-33
正我自认为对于开车这个话题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首先,我是在美国学的开车——据说这一点就足以让人质疑我的车技;其次,我并不热爱车,尽管车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充其量也就是个代步工具而已;再次,也许听起来性别歧视,但作为女生,很多时候相对于男生来说在开车上确实逊色。不过我依然要动笔写这个话题,因为开车对于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