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女举39名运动员的经期情况进行统计,将每月经期和平时的训练量及强度作对比分析。研究初步结果:举重运动员经期的训练情况可分为三大类型,其中经期做适度调整的比例较大。建议经期训练不必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2.
一、训练的指导思想 1、明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基础训练计划,避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而导致后期成绩提高缓慢,影响进一步发展和再次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6名国家队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表明:腰部发生的损伤机率最高,其次为膝部、肩部;腕部、背部、肘部发生损伤的机率较低。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水平不够,身体、心理状态不良,准备活动不充分。本文提出了减少损伤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4.
女子举重在选材方面和技术规范方面基本与男子相同,但在心理、生理功能及运动素质上差别较大,特别是女子进入青春期后周期性地出现月经。因此,在女子举重运动中,应根据女子的生理特点科学地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研究了同龄的举重、柔道女运动员和女中学生的肺通气量、肺容量、用力呼气流速——容量曲线、残气量与功能残气、闭合气量与闭合总量,及肺弥散容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举重和柔道女运动员的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残气量、闭合总量与闭合总量/肺总量之比,以及弥散容量等生理功能均此非运动员的女学生高。与此同时,还发现女运动员的用力呼气流速、残气量及闭合总量等生理功能变化,可能和她们从事运动训练时利用憋气或屏息促肌力的呼吸特征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形态、素质指标的选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68名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形态、素质40项指标的测试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体重+胸围)/体重×100、前深蹲等15项指标与举重竞技成绩的关系非常密切(P<0.01),经回归分析.得到两个年龄组的形态、素质回归方程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应用方程可对女子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运动量的基础上,运动量太小,机体的反应就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更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荷,则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本文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负荷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当前女子举重运动员恢复训练中存在如恢复训练不科学、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针对女子举重运动员恢复训练的相关问题做出研究,并提出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恢复训练效率和质量的一些相关手段和措施,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减少女子举重运动中运动员恢复训练的问题和隐患.  相似文献   

9.
女子举重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我国运动员已夺得7枚金牌,展示出我国在该项目上的雄厚实力,但是应清醒看到其它国家运动员的成绩正在飞速提高,幅度之快令人惊讶。要想保持在该项目上的优势,必须在少年女子运动员的选材、身体素质训练等方面打好基础,为今后竞技水平的提高、优异成绩的取得打牢基石。现结合自己多年训练实践,就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10多年带四川女子举重队训练,针对30名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做了统计和调查,总结出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为腕,肩,腰,膝。由于举重运动训练经常出现翻铃,提铃,支撑等动作,所以,运动员在做极限运动时就容易出现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运动员缺乏一些必要的运动损伤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不良,训练计划不合理。对此做出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体重对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体重对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影响,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杭州地区不同体重级别成年人身体素质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成年人的肥胖检出率较高,身体素质与体重指数(BMI)存在高度相关,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随体重级别增加而下降,肥胖人群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差于体重正常人群,但握力和背力好于体重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2.
男子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监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能训练监控能促进男子蹦床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对运动员训练时的心率和血乳酸指标进行测试,认为发展专项素质是创造蹦床高水平成绩的需要,并确定体能训练的监控指标与评定标准,最终建立起优秀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减体重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总结了国内、外运动员减体重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运动员理想体重的确立、减体重的生理生化理论与方法、减体重的适宜幅度及其对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员在减体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减体重的原则和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健美操锻炼对超重女大学生体质情况的影响,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健美操锻炼对超重女大学生控体重的作用。对忻州师范学院31名超重女大学生进行14周的健美操训练,训练每周4次,每次60分钟。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后的指标如心肺功能、身体成分指标、柔韧性等指标和实验前相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女子拳击运动员赛前控、降体重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2003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的114名运动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了赛前控、降体重的调查。赛前两周控、降体重的运动员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3.86%,平均降体重5.57%。结果显示:运动员赛前两周降体重对运动成绩是有直接影响的,降体重多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远远低于降体重少的及没降体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使用身体成份分析仪,对天津市女子柔道队的20名运动员进行测量与分析,并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其控制体重的方法,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体重控制,达到提高其运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对30名女大学生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进行为期16周形体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体成分和身体围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训练16周后,女大学生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瘦体重明显增加,体脂量、体脂百分率、腰围、臀围和WHR明显降低,与训练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形体训练能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促进肌肉发达,使身体向健、力、美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但对女运动员群体的"非人道伤害"也是客观存在的,具体表现为:高强度、非正当训练带来的女运动员伤病健康问题;隔离式异性交往带来的女运动员恋爱婚姻问题;低文化教育和封闭化管理带来的女运动员退役转型问题。可以尝试通过减少破坏力大的竞技项目、杜绝非人道的训练手段、健全在役运动员安康保险体系、完善退役运动员权益保障机制、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的体育价值观、采取理性适度的奖励等措施,把竞技体育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把预防挽救措施做到最严密和最周到,最大限度维护女运动员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优秀女子赛跑运动员比赛中疲劳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过 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0 0 m、2 0 0 m、40 0 m、80 0 m半决赛和决赛的前 8名共计45 8名优秀女运动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出世界优秀女运动员 2 0 0 m、40 0 m、80 0 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 ,旨在为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及成绩目标的确定提供量化参照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赛前降体重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长时间随运动队的调查发现 ,在重竞技运动员赛前实际降体重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它们包括不合理地设置降重目标和不适当地运用某些降重方法。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以期能够对运动员赛前科学合理地降体重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