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作为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应注重对班级的软文化建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软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作为长期奋斗在农村教育一线的班主任,就农村初中班级软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陈宇 《中国德育》2011,(3):54-58
一、班级文化中的"软"与"硬"开学初,学校要求每个班要设计班级文化墙展板,内容包括班名、班徽、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班规,等等。在班级文化"上墙"之前,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班级文化、它包括哪些方面以及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深受班主任指导方式和风格的影响。以前,"专制型"班主任用指令、命令来管理和支配学生的一切行为,但这是一种专断和强硬的班级管理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随着"企业文化"、"医院文化"、"建筑文化"等概念的相继提出,在学校也流行着一种"班级文化"的概念。它和以往的班级管理不同,体现了更多的软约束和人文关怀,它  相似文献   

4.
班级文化的作用巨大而无形,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加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健康的班级文化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5.
班级文化是班级在发展中逐步积淀下来的一种气质,亦是班级特有的精神标识。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即摸得着、看得见的"显性文化"和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隐性文化"。唯有"软硬"兼施,激活班级文化育人"细胞",才能营造出向美向善向上的、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以此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方略主要包括: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建立"自由、民主、科学"的制度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特质有:持久性、渐进性、启发性;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表征有:塑成学生"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建立"健康"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与特长化。  相似文献   

7.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又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负责人,应努力用精神文化、教室文化、制度文化这"三种文化"来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班级文化"这一"无形巨手"对班集体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班级文化"在班级整个文化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搞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成果,对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人健康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Do It Yourself!"做自己,靠自己,是21303班学生发展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0.
小学班级作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文化传承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影响学生健康发展最基本的文化环境之一。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文化构建进行探讨,对班主任进行有效班级管理和塑造学生优良品质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学班级作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文化传承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影响学生健康发展最基本的文化环境之一。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文化构建进行探讨,对班主任进行有效班级管理和塑造学生优良品质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班级文化,是一种融入班级学生思想行动的价值观,它贯穿学生生涯,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健康的班级文化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部充满智慧、至今仍与时俱进的宝典,它对现在的班级建设依然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传统文化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它会连同校园文化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添上厚实的新羽。充分利用班级这一主阵地,融合各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3.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班级文化是以学生学习和交往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微观社会形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抓好班主任、学生、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文化网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完善民主的制度往往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但制度有其一成不变等缺点,在班级建设中应注意"立"与"破"。本文从"破窗效应"、"护花原理"出发,探讨两者在班级建设中的关系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富有活力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消除学生学习后的疲劳,促使他们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其正确审美观,增强班级向心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这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班级也能说话"。  相似文献   

16.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建设好班级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文章从细化管理、创设环境、开展活动三个方面入手,探究了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做到"人有我精,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17.
刘美娟 《师道》2012,(3):38-39
提到班级文化建设。许多班主任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室的文化氛围布置等硬件建设,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告诉我。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规范班级管理,重视班级环境建设,创设和谐的人文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关键。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辟蹊径,努力打造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邢瑶  时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2,(24):198-199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基本的载体。健康向上的班级对大学生的"三观"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创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史延虎 《教书育人》2014,(11):70-71
正如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文化,一个班集体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与形成的精神气候、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与物质形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和谐的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提升创设良好的氛围,还能对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方式进行综合治理与协调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现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部分学校和班主任片面重视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对班级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做的还不够。如果说,物质文化强健了班级文化的“筋”和“骨”,那么班级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充满文化气息的“气”和“神”。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别加强外显层面的物质文化、中间层面的制度文化和深层面的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要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