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活节彩蛋的习俗正华译在复活节,孩子们到花园里寻找复活节彩蛋,或者欣喜地品尝摆放在节日餐桌上的彩蛋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在春分开始的节气互相赠送染成红色的鸡蛋。因为蛋历来被视为生命的起源和大自然复苏的象征,所以人们(尤其是古代...  相似文献   

2.
圣山     
“我的艺术中心在我的头脑里”,高更在大溪地创作这幅画时在信中这样对妻子说。多年后,他仍然坚持这样的创作原则:“我不是根据大自然创作,而是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这幅怪异的画最能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泰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从大自然中寻找和发现艺术的灵感,以及发明和创造的习惯。许多在大自然中不起眼或没有价值的东西,却能够被泰国人当作原材料,用来制作各式各样奇特的工艺品。例如,水灯节上,他们拿芭蕉叶折叠、缝制成水灯;火箭节上,砍削蒿枝杆并捏成“火箭”;用棕榈叶和蒲葵叶编织帽子、斗笠、烟卷、纱罩、钱包、鱼篓等;用贝多罗树叶刻写佛经、书籍等。这些造型各异、充满手工艺术气息的物品非常有趣,同时体现了泰国人的生活观和生命观。  相似文献   

4.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晚期的作品,是受邀创作的。尽管他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邀约,但还是认真对待,充分发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想象。画作的题目借用了法国象征主义作家克罗代尔一部小说的名字。玫瑰花是这幅画的主题,这一主题一直都对马格里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在对立体主义画法进行初探的阶段,曾经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一幅裸女图,画中裸女的胸前就画了一朵玫瑰,艺术效果突出而强烈。  相似文献   

5.
一如今,不光都市人,连很多乡村人,也在失去大自然的护佑。那种存在于野外大自然的细腻、温情、善良和深情,正在悄悄遁失。一位作家说过,为了抵御这种遁失,他常去读一本书,那就是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我手里的这本书《大自然的日历》,包含《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和《大地的眼睛》三部作品。读着这无比美妙的文字,我感到大自然纯净而清新的律动和情感——正从这本书中流淌出来,让呆板、干涩和隔膜的心,得到一丝一丝的滋润和抚慰。普里什文是一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型追求大自然气息,是当今世界一大服饰风格。富有田园风光的大自然流行色,以海滨沙滩色、盛夏园林色和深秋月光色为最佳。海滨沙滩色色调浅淡光亮,清新高雅。阳光下的沙滩更显出一派轻柔明快、五彩缤纷的色调,使人心旷神怡。盛夏园林色古朴典雅,如酷暑盛夏置身于凉爽的园林之中,清新宜人,沁人心脾。深秋月光色清澈透凉,月光下竞相开放的花朵和各种自然景色相映成趣,令人神往。科学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科学地轮换套装,使不多的几套衣服变化出较多的花样来。例如,三套颜色为红、黑、白的女子春装可配成:红上装配红裤、…  相似文献   

7.
碧空无际.翱翔于白云之间的,不仅有鸟儿的翅膀.还有人类的梦想中国民航博物馆的设计,不加穿凿.浑然天成.将诗意融于理性,使建筑成为自然的音符就像人类本想穿越九重去成就飞天之梦.却忽然间发觉.那双翅膀.原来就在杳杳天低鹘没处。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美术创作的永恒命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在创作观念上深深地暗合和影响着中国画坛,本就古代中国美术及新中国美术陌生化实践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化根基中拒斥,而新暑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露台上     
雷诺阿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正是他对腐朽常规的惧怕才使他创作出了令人惊奇和心旷神怡的作品,作于1879年的《露台上》就是一个适例。画面中,年轻妇女、孩子和针线篮一起组成一个锥形,这常被早期画家们用到。同样传统的还有栏杆,它从背景中衬托出人物并给原本复杂的不规则形状添加了一种建筑物的牢固感。这就是雷诺阿的天赋,既管他尊重确立已久的技法,但还是能突出自己的独创性。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和创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个文学流派。从1924年兴起,一批浙江作家就承担起了领导者的重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中都推动了“乡土小说”的发展与成熟。尤其是引人注目的“浙东乡土小说作謇群”,他们的创作贴近生活,包含了大量浙东民间的民风民俗,笔法简洁有力,展现了独特的“地方色彩”,为后来更多带“区域色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