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村长     
谁是小村长? 他! 他,是我们山里的孩子。你一定会问:孩子怎么会是村长呀? 让我们告诉大家吧。那天,我们看见了他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咱们村,村外到处是庄稼,村里到处是楼房。  相似文献   

2.
[影片内容介绍] 赵光是个孤儿,下沟村的人们一起把他养大,改革开放后养鸡致了富,被县里评上“先进个人”。赵光为福利院孤儿捐了一笔款,又对着电视镜头说了一句“愿为所有孤儿当爹”,不料由此引来十里八村的二十五个孩子在他订婚那天来下沟村“认爹”。二十五个孩子难以驯服,把村里弄得一片狼藉,赵光的未婚妻桂清也被气走,村里人也都开始不满。但赵光被孩子们家中的贫困震撼,决定抚养这些孩子。赵光教他们吹笛子、打快板,又按照村长的建议用“学习”来拢住他们,  相似文献   

3.
灵猴之死     
小时候,我家住在蒙山附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爷爷是大队里的护林员,养了一只褐色的猴子。9岁那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灵猴在山溪边钓鱼,村里有个叫曹虎的孩子来到我身边要和我玩。曹虎力气大,村里的孩子都不是他的对手。他父亲是我们村的村长,他仗着老子当官,常常欺负我们这些小孩。曹虎从兜里掏出一个鸟蛋大小的玻璃球在我面前炫耀,说是琥珀,里面有苍蝇,我眼馋得流口水,讨好他说:“哥哥,借我玩一下好吗?”“不行,除非你叫我爹!”曹虎狡诈地冲我笑着道。“是真的吗?”虽然我心里很不情愿,但一颗童心毕竟禁不起这个神奇玩具的诱惑。“当然!”曹…  相似文献   

4.
娘是爹买回来的.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爹的长相很平庸。加上腿脚不好和痨病。村里没有一个姑娘看得上他,于是奶奶省吃俭用、东拼西凑,为爹买了个媳妇。  相似文献   

5.
小芳(小说)河南黄孝喜1村里晚饭吃得早的人家,已经开始上床睡觉了,可爹到县城里去卖鱼还没有回来。弟弟嗡嗡叽叽地对小芳说:“大姐我饿。”妹妹一遍遍地问小芳:“大姐,爹快回了吧!”小芳一边回答妹妹:“快回了,快回了,”一边抚摸着弟弟的头安慰他说,“再等一...  相似文献   

6.
村里人都叫我土蛋子。娘说生我那阵子,她正刨山药,我是躺在山药筐里回的家。六爷爷说:“这小子离土近,好养活。”要上学了,爹请六爷爷给我起了个大名———王富贵。六爷爷肚子里的学问最多,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请他去。可不知为啥他一辈子没娶过婆姨。六爷爷突然病倒了,我们一伙去给他挖药根,可他还是讲不了课。在霜打黄土叶的季节里,六爷爷去了。村里人没人能给他写对子,全村人用手抺上锅黑,给六爷爷“写”了个对子。村长说,到乡里给娃们讨个老师来。我天天到磨顶上去等,总也不见新老师来。后来,有人想占学校漏粉条,村长把他们日撅了一顿。金…  相似文献   

7.
老师胡桃     
胡桃是北陲边境那儿的小学老师,也是我们指导员的老婆。记得我们指导员和胡桃结婚有十几年了,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但胡桃老师有一大群学生,她说那就是她的孩子。胡桃的爹是建边村的鱼把头,有人管他叫胡老倔。胡桃六岁的时候,胡老倔的女人被村里的一伙人揪出来批斗,因为那女人是个俄罗斯娘们,那女人是胡老倔到境外打鱼时领回来的。两人有了胡桃之后没过上几年好日子,边境的形势便吃紧了,村里的几个混混受了上边指派,盯上了胡老倔的老毛子女人。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江泌的孩子,家境贫寒。小时,家里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由于生活所迫,他成了小小修鞋匠,专门替人削木鞋底。江泌的母亲见别人家的孩子能上学读书,而自己的孩子却上不了学,难过得流着泪对丈夫说:“唉,我真觉得对不住孩子。”懂事的小江泌忙安慰父母说:“爹,娘,请不必忧虑,我会想办法读书的。”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在一个名字很唯美的地方——童话村。多年来,这里和谐安宁,没有敌人的杀戮,没有战火狼烟。我爷爷是这个村的村长,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我说:“海涅,你是这个村里的守护  相似文献   

10.
理由     
高考结束后,正赶上村里一名幼儿园教师出嫁了。村长让我代一段时间的课。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不知怎么的,我竟爱上了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可不幸的消息也随之而来:我没有如愿盼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远在广州的表姐来信安慰我,并说已经为我找了份足以养活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爸爸,醒来     
他是位单亲父亲,带着个有"问题"的孩子来到了他打工的城市上小学。班主任一次次让他到学校来,诉说孩子的不守纪律、贪玩和不服管教。他当时就想打孩子,但所有老师都拦着他,说"这样不可以"。孩子听了,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相似文献   

12.
母亲七十四岁的时候,意外分得一块放草地,这是她老人家一直梦寐以求的。这是母亲房后堆放杂草、乱石的一块废弃地,有一分大小,村里规划时就近分给母亲做放草地,母亲如获至宝,说要改成小菜园。  相似文献   

13.
那水·那人     
河水静静地淌着,水乡人依旧漂流在水上,靠水吃水的规矩延续到今天,当跑船的人经过我们村这条河时,脸上都会流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神情,只有村里人知道,是因为水中的那个人。那人叫什么名字,我们小一辈的不清楚,都管他叫水哥,大概因为他的水性最好吧。水哥小的时候,爸爸在海外,妈妈“文革”时受到批斗,熬不过自杀了。村长看他可怜,收养了他。据村长说,他是村长的一个远房侄子,叫水生。水哥长大后,成了全村人的“侄子”。张家有事,他去帮忙;李家有喜,他也去喝酒。水哥还为我们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用他的全部积蓄为村里盖了…  相似文献   

14.
老郑     
赵小波 《山东教育》2014,(11):56-56
老郑当了一辈子村长。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那可是村里最大的官。 人说当官的都有宫样,老郑就是这,他就有官样。 夏天热,人们都穿褂子,老郑也穿褂子。人家穿褂子时都是拿起褂子先伸上一只袖子,然后再伸另一只袖子,就穿好了。  相似文献   

15.
电视台组织“孩子教育大家谈”市民论坛。主持人说,大家可以先谈谈自己的困惑。于是,学生、家长、教师,困惑纷呈。美国人戴博先生是特邀嘉宾,他说,我的两个孩子还小,我现在没有困惑,只有快乐,因为我爱他们。 我想,戴博先生的只有快乐没有困惑,并不是说孩子小困惑还没有到来,也不是  相似文献   

16.
嘱咐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地喊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了一会没动。他走进屋,女人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升起了又幸福的降落。她呆望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那潮湿闷热…  相似文献   

17.
西部山区有一个边远的村庄,叫凹坑,离乡里约三十多里,只有一条窄窄的山道通往外埠。因附近没有学校,凹坑村的孩子想上学都是一种奢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都把子女送到三十里以外的乡里去就读。住在凹坑上屋的尚学问,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大伤脑筋。孩子才七岁,乡里又没有亲戚朋友,万般无奈之际,他想,我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何不自己办一所学校?尚学问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点点头:“是好办法,去和村长商量商量。”尚学问找到村长,把集资办学的事跟村长说了。村长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行,不行!你瞧瞧,村民们维持温饱都难,办学校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8.
亲吻爹娘     
可能是爹的瞎话说多了,娘总是不相信爹的话。清早,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娘根本不相信。孩子长大了,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不嫌弃爹娘就不错,还会亲你的老脸?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了?老东西,又说瞎话。爹急赤白脸地说。是真的,不是做梦。谁说瞎话谁是地上爬的。爹娘疼爱断肠儿。小三子兄弟三人,小三子最小。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在爹娘的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叨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亲过二老了。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  相似文献   

19.
我家孩子多,三个妹妹一个哥。我爹在矿上挖煤,挣不了几个钱,妈妈是农村妇女,半山腰种几棵玉米,种两垄土豆,就是一家子的口粮了。哥哥最大,穿新衣裳,背新书包,一蹦一跳上学校。二姐脾气大,我妈说咱家没有钱,你甭上学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爹和娘     
爹和娘已经是年过五旬的老夫老妻了。印象中,他们看起来并不是很恩爱,原因在爹。 爹的脾气很暴躁,而且往往是说一不二,几乎没几个人能受得了他,就连奶奶也说祖祖辈辈就没出过他这种脾气的人。相反,娘的脾气却是村里出了名的好,而且手脚勤快,人也忠厚老实,人们都说这是爹几世修来的福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