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泛长三角地区发挥了中国其它区域无法替代且难以比拟的作用。上海一度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苏浙皖三省创办的宣传革命的报刊和学堂在国内占有绝大的比例;三省留日学生最先从事建立革命组织的活动,泛长三角地区的光复会、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还建立了许多同盟会分支机构;三省革命党人为发动武装起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岳王会发动安庆马炮营起义最先开创了以新军为主力的武装斗争模式;在响应武昌首义方面,泛长三角地区在整体上居于全国的前列,江浙资产阶级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前两湖志士活动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团体,首义之区的湖北在组团方面异常活跃。从花园山机关到共进会的建立,鄂籍志士虽然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但湘籍志士的参与则是湖北革命团体摧不垮、打不烂的根本原因。湘籍志士在团体筹组、新军改造、计划制定、起义策动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两湖志士的共同努力,团结各地志士,湖北革命的主观条件逐渐成熟,赢得了辛亥革命的主动权,从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以黄兴、吴禄贞为首的两湖革命派,首倡中部革命思想;共进会与学社中的两湖志士为中部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又进一步确立湖北首义,全国响应的战略。他们精诚合作、努力进取,进进扎扎实实的宣传、联络、策动,最终促成了革命条件的成熟,实现了湖北首义,全国景从的中部革命思想,中部革命思想是两湖志士大胆探索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的精英分子纷纷出国留学,学习西方革命思想,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写作宣传革命的通俗读物,建立革命团体,进行各种革命活动,从而在湖南兴起了一个声势巨大的民主革命思潮.他们强调,只有革命,才能推翻满清封建王朝,才能振兴中国;特别在行动上,他们积极投入革命运动,勇于牺牲.因此,湖南成为全国革命风气最浓、影响也最大的一省.  相似文献   

5.
湖南、湖北历史上统称荆楚,唇齿相依。两湖革命青年在辛亥革命中同舟共济,相濡以沫。1911年武昌城一声炮响,湖北独立,湖南首先响应,樗着中国近代革命的第一次腾飞。  相似文献   

6.
武昌起义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开端,文学社是直接领导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组织。为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武昌起义,就必须对文学社这个革命组织进行探讨。本文拟就文学社的组织源流,组织成分,以及它的政治纲领等作些初步考察。 (一) 文学社的源流。文学社是由湖北的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群治学社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演变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团体,自科学补习所,日知  相似文献   

7.
一九○六年十二月四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在湘赣边爆发了在同盟会影响下的以农民和矿工为主体、以会党为中心的萍浏醴反清起义。这次起义震动了全国,而震波对湖北的冲击所引起的反响,尤为强烈。它一方面给湖北革命党人以极大的鼓舞,推动了革命团体日知会亟谋响应,虽事功未济,而党人之壮志弥坚;另一方面,则引起了清湖厂总督张之洞的极度惊恐,先后派湖北新军约一个混成协的兵力,充当各省围剿部队的主力,对起义进行了血腥镇压。萍浏醴义师所焕发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巨大潜力,不仅推动了同盟会总部积极在南疆省份多次发动起义,更直接促进了东京同盟会员组建共进会和共进会鄂省总部的设立及文学社的组建,加强湖北的经营,从而加快了武昌首义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1911年的武昌首义,是由湖北的两大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领导的。共进会在武昌首义酝酿、筹备、发动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起义成功后,自身的缺点开始暴露,其领导人孙武为了争夺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开始了分裂活动,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湖北辛亥革命党人因首举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而一直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但是,湖北革命政权最先失落,湖北革命团体很快就开始分化,革命党人中有与旧官僚立宪派同流合污者,有为做官到处钻营者,有独善其身离群索居者……,首义引发的运动还在全国范围继续时,首义之区的革命就已奄奄一息。湖北首义的突起和速退都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决非偶然,为探求其转瞬即逝的历史原因,本文拟对湖北革命党人的局限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科学补习所非华兴会湖北支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华兴会与科学补习所两个革命团体成立的时间、所设机构、革命纲领和工作侧重点等四个方面的不同说明科学补习所并非华兴会湖北支部,并进一步分析导致二者混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武昌首义的成功决不是从天而降的"圣果",而是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均已成熟使然。武昌首义之成功,革命党人发挥了巨大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主要原因。由于湖南与湖北在地理位置上同处大湖南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晚清末年同属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又同受荆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而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习惯。两湖革命党人在反清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期合作,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毫无疑问,武昌首义的成功自然也记载着湘籍志士的一份劳绩。湘籍志士在首义地点的选择、首义依靠力量的找寻、促成首义之区新军向革命方向转化以及策动各省光复、巩固首义成果等四个方面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2.
湖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重要发源地之一。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10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分别建立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它们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其规模和影响在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位居全国第二。本文拟通过对湖北籍将军群体的分析,重点阐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国共10年内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变是晚清政府最后十年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无论在次数上还是在广泛性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湖北民变是全国民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湖北民变的类型及原因、政府的"应变"举措、民变的影响和思考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可见民变推动了湖北辛亥革命的进程,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其社会效应是复杂多元的。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的魏晋六朝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晚清时期著名的“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对于魏晋六朝的推崇,一方面固然有其民族革命的功利动机在内,另一方面,也是他在认真考察中国学术发展史后所得出的关于魏晋六朝“其言循虚,其艺控实,故可贵也”的学术结论使然。  相似文献   

15.
作为儒学地方化的一个学术派别——关学,其源远流长的“经世”思想和实践特点,在近代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深刻地影响了清末民初陕西精英阶层的政治倾向的变化,使他们走出了一条由恪守传统,参与维新到走向革命的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16.
1904年春,皖籍志士李德膏在长沙创办安徽旅湘公学,旋迁至芜湖,更名安徽公学。李德膏先后聘请了一批著名革命党人和留日进步学生来校讲学,在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力量、创建革命组织等方面对安徽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安徽公学被誉之为“中江革命之策源地”。  相似文献   

17.
艰苦的抗战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战时湖北、湖南后方手工业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勃兴的原因。通过比较两湖后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异同,本文认为,在战时工业品异常短缺的背景下,两湖后方手工业与有限的机器工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坚持长期抗战,提升鄂西、湘西山区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发挥突出作用,从而成为大后方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陕西人民革命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陕西人民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坚守西安孤城,支援北伐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迎接各路主力红军长征会师西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设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豫鄂陕根据地,保卫陕甘宁地区。勤劳、勇敢、质朴的三秦儿女,在中共陕西党组织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壮丽的篇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周锡恩是晚清张之洞督鄂时选拔重用的人才,担任陕西、浙江副主考,沿途所撰写的诗文反映了他作为主考官的心理状态;因浙江科场舞弊案而隐居田园,以诗词歌赋记录了自己的矛盾心态,也表达了他对社会认识、人生的感悟。其心态反映出晚清知识分子在变法维新和守旧思潮纠结中的内心世界,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