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专业人才,还促进了我国国民音乐素质乃至艺术素质的提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新媒体开展声乐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当把握好新的机遇,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推进声乐教学中的改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者正在着手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孙银 《大观周刊》2011,(18):104-10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逐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计算机音乐教学系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该系统的运用对高校音乐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现状,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忽视了音乐本体教育的价值与作用,背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初衷.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本体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指明了音乐本体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starC教学平台提供的音乐课堂教学工具,提出了基于该平台实现音乐本体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本体教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唐小强 《大观周刊》2012,(13):270-271,266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歌唱教学方法和形式过于简单化;学生缺乏变声期的引导;歌唱教学边缘化;学生的歌唱基本技能知识平乏;教师追求歌唱教学形式而失去了课堂实效;歌唱教学中不注重合唱等等。本文针对当前歌唱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歌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手段在摄影行业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形成了对传统摄影手段和教学手段的强烈冲击,高校摄影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摄影教学改革,既要及时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摄影理念和摄影处理技术,还必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摄影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摄影教学变革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荫滨 《新闻世界》2009,(8):174-174
合唱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成为人们审美追求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合唱艺术的教学与实践是音乐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的美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合唱教学活动不仅发挥了歌曲的宣传及教育作用,教好歌、唱好歌、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丰富多彩的合唱艺术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团结协作精神。使广大学生们在美的旋律中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7.
杨晓燕 《大观周刊》2012,(28):305-305
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高中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毛玫菁 《新闻世界》2014,(12):89-90
新媒体是相较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产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将提供给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无限延伸,同时又在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趋势。本文从长尾理论出发,通过对当代音乐产业的现状、音乐产品的生产和制作成本以及受众对音乐产品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杨鸿年,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常任指挥、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客席指挥,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副主席。指挥风格热情细腻,曲目广泛,表现力丰富。他独具一格的表演艺术以及他在训练合唱方面的技术与修养,深受国内外专家的一致钦佩,被国际上誉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  相似文献   

10.
音像资料的特点及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院校图书馆与一般高校图书馆相比,有其鲜明的个性.这个"个性"就是:除了图书、期刊、乐谱等"无声资料"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有声资料",即"音像资料".因此,在探讨音乐院校资料系统与教学科研的关系时,应该注重音像资料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科研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何文雅 《大观周刊》2011,(48):79-79
“愉悦的过程”就是指音乐教学过程的乐在其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巧。达到教学目的最主要的渠道是课堂教学。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学的结果,如学生是否会唱歌曲,是否掌握了音乐知识等。更重要的是看一看这节课是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为标志;是否以注重教学过程的乐在其中,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水平为准绳,而不是强迫学生掌握理性知识和机械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传媒类专业人才培育方向和重点由传统媒体趋向新媒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使得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略显杂乱,合理利用地域特色文化丰富传媒教学资源,创建特色教学平台,促进校企共赢发展,应是地方高校传媒专业的发展路径。本文以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传媒专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地域文化在传媒实务教学中的价值,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兴动  陈宇翔 《传媒》2018,(5):82-84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变革,"微纪录片"这一新的样态应运而生.同时,创作方式的变化也对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这一新的纪录片类型为研究主体,从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以及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优势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郑艳 《大观周刊》2010,(48):79-79
语文是音乐的土壤,音乐是语文的升华.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文本的音乐之美,准确地为文本教学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巧妙地利用音乐营造情景氛围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赵偲宇 《大观周刊》2011,(35):138-138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情感则诠释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是音乐的生命所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而这种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互动才能进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将情感培养与音乐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寓情感培养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琳娜 《大观周刊》2011,(41):194-194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本文为使学生获得较好的知识与技能,介绍几种施教方法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长园 《今传媒》2016,(11):110-112
中国传媒行业特别是新媒体领域的迅猛发展对从业者和准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培养高校传媒类人才的录音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并不多.本研究尝试将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引入到录音技术课程《数字录音与应用基础》教学中,结果发现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对此教学过程进行详细地梳理和总结,力图为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高校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板.  相似文献   

18.
音乐艺术实践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雅艺术氛围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于高等传媒教育而言,它又是一种重要的专业教学资源.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与育人模式为理论原点,对大学生音乐艺术实践在传媒实践教学中的资源优势和规范化、科学化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9.
王宁 《传媒》2021,(13)
新媒体带来新的传播形态,也改变了公众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对传统音乐产业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新媒体音乐传播在载体、方式、路径等方面均刻上了网络的烙印,这就赋予音乐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与发展空间.由李小莹所著的《新媒体音乐传播——理论与实践》一书,围绕新媒体音乐传播展开内容,探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在新媒体背景下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并着力寻找网络与音乐创意产业融合的思路与方向,提出在音乐内容创作、传播创新、消费升级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的写作活动带来写作材料获取便捷、作品发表容易、写作动机主动、写作形式自由的积极影响,同时也给写作主体带来取材惰性化、思维碎片化等令人堪忧的问题.高校写作教学要积极应变,更新、调整和充实写作理论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新媒体优势开展教学;立足写作根本,以提高学生基本写作能力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