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解分析说明题的关键是审题。审题必须要紧紧抓住设问的限制条件或导语。我们常见的中考政治分析说明题设问导语一般分为内涵式、外涵式和内外涵结合式三种。内涵式是指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作答,常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等导语限定,有时在材料与要求回答问题之间不设导语。外涵式是指把材料作为一种中介或提示,答案要从所学知识中获取,实际  相似文献   

2.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第37题第(4)小题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范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试题设问的开放性。试题的设问是:“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它不仅要求考生谈自己对民族主义的表层认识,而且要求考生对其“历史作用”进行理性思考。考生可以结合平时对民族主义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开卷考试模式的推广和逐渐成熟,中招考试试题的开放性不断增强。为了体现命题要求“突出考生的主体地位”,中招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件事对你有何启示”、“你有什么感悟”、“你打算怎么做”等设问。这样的设问表面看来不偏不难,  相似文献   

4.
●二、审清题意1. 看配分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概括内容要点(概括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每答对一处给1分),这叫做对位配分法。还有一种叫错位配分法,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的配分法,如2000年全国卷之《长城》的第21题的配分。若是4分题,则是要求考生利用概括精练的语句从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来说在题目的设置上,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了“(1)(2)”序号,…  相似文献   

5.
一、认识“开放题”教育部在 2 0 0 0年 3月 13日发出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中 ,要求把“开放题”引入中考命题。随着高考、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推进 ,“开放题”已经现实地被提到了师生面前。那么 ,何为“开放题” ?它有哪些特征和要求 ?运用“开放题”对于当前的教学改革有什么意义 ?所谓“开放题” ,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题、扇形题、发散题等。它是指试题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元而不惟一的一种试题形式。就政治学科而言 ,“开放题”有三个显著特征和要求 :一是试题开放不封闭。问题材料的立意是多元的 ,试题设问的“窗口”也较为宽泛 ,给应…  相似文献   

6.
一、试题特点分析 2014年江苏卷第22题是一道历史论证题,其第(2)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考生作答此题需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等角度对“王韬课士”与“古代课士”及“西式教育”进行比较,理解并论证“王韬课士”所具有的顺应时代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 ,非选择题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比较全面地考查和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应作为高考试题研究的重点。下面就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和趋势试作分析 ,希望能对政治高考备考复习有所帮助。一、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第一、“如何体现”型。这类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为政治常识的内容 ,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型从其答案来看 ,可转化为“体现了什么观点”和“是如何体现的”两个问 ,即考查“是什么”和“为什么”。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 ,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观点 ;其次 ,考查考生…  相似文献   

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一向得分较低。在作答中,考生一要解决怎样“去读”的问题,二要解决如何“作答”的问题。对于“读”的问题,考生应该在充分备考前提下有备而读。备不同材料的不同处理方法,备不同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对于“答”的问题,考生一要“明题析文”,做到“切中肯綮”;二要“扼要整合”,做到“一语中的”。对考生来说,“有备而读”“设法而答”不失为解答现代文主观性阅读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兴防 《新高考》2010,(5):105-108
一、选择题的特点 1.置疑特点由于选择题设问明确、知识覆盖面广、作答简便、评分客观,具有利于考核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的“阅读理解”题中,经常见到一些猜测词义的题目。这种题目旨在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猜测单词或短语含义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涉及到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也涉及到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本文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就如何做好词义猜测题提供一些方法,供考生参考。一、常见的设问方式:词义猜测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问方式:1.The underlined word“...”probably m eans.2.The word“...”in the...paragraph refers to.3.The phrase“...”in the...sentence can be replaced by.4.W hich ofthe following is the c…  相似文献   

11.
1.材料解析题的特点和能力考查功能材料解析题是1989年高考中首次推出的新题型,它较典型地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可以在该题型中得到全面测试。材料解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该题型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它首先强调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要求考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阅读能理解材料所表述的内容,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第二、它体现了论从史出的原则。它从史学著作、历史文献、文学著作等中选取材料,创置新情境。其设问是依据材料提出的,其答案也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引出应有的结论。第三、它突出了一个“新”字,强调知识和观点的运用。古今中外历史材料浩如烟海,为命题者选取材料提供了广阔天地。这就使材料解析题具有素材来源的广泛性、取材的隐蔽性。再加上命题者精心设问,就使材料解析题具有设问角度的无限性。这就为突出一个“新”字提供了保障,而这个“新”字就要求考生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初步运用历史  相似文献   

12.
纵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题,笔者发现,在新课标背景下,“阅读理解”的命题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的特点。本文拟结合2005年中考英语试题谈谈“阅读理解”的新题型——任务型“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形式及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任务型“阅读理解”题的基本命题形式目前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要求考生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来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另一种是要求考生用图画或图表所表示的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务。任务型“阅读理解”题中,在每项任务中通常又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典型考…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浙江卷39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其中第(2)问的分值是4分,其设问是:“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是:“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2分)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2分)。”笔者有幸参加了高考阅卷工作,对考生的作答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据统计,全省共有试卷101202份,从对95.9%即97041份试卷的抽样调查中,得出以下得分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阅读题的“作用题”角度多变,涉及面广。不少考生“临阵”或一筹莫展,或随意作答,得分极低。下面就设题角度及答题方法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高考已正式落下帷幕,综观全国十几套涉及政治试题的文综与单科试卷,很多政治主观题背景材料新颖、设问灵活多样,综合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现从设问形式与解题思路角度摘取几个典型例子,做如下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把握知识精髓、领悟解题方法、探究命题立意、提高解题能力有所帮助。一、归纳推理型设问此类设问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或图表的阅读,归纳其“反映了什么或者是什么”,探究其“为什么”,推断预测其“该如何解决”,分析理解其“有什么意义、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瑞琪 《甘肃教育》2010,(14):64-64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文综试题中历史主观题的命题方式,笔者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将以往单纯的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变为文字材料、图表等结合起来的综合型问答题,从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引导考生致力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考生怎样解答才能获得满意的成绩呢?笔者认为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四审”。  相似文献   

17.
<正>政治主观题一般由情境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组成,情境材料千变万化,设问角度和方式不拘一格,相对于有选项支撑的客观题而言常常是考生比较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笔者认为,主观题作答有一个总的思路,就是要坚持材料逻辑、设问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一、材料逻辑:于千变万化中寻找"层次感"情境材料作为命题人设置问题的依托,每一词每一句都渗透着命题人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立意。仔细揣摩材料的层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可以为主观题作答提供重要的文本依托。主  相似文献   

18.
刘元珍 《教师》2010,(25):93-94
综观近几年高考历史材料题的命制.大多以“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以“新问题”为设问的方式呈现。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但这类试题因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多等特点,又成为制约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瓶颈。如何解答新情境材料题.  相似文献   

19.
“生题”是相对考生熟悉的“成题”而言的,它们或者是涉及的物理情境比较生疏,或者是设问角度与平时的习惯不同,或者是某些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等等.由于生题是大家都不熟悉的,这样它对所有考生来讲就是最公平的,又由于生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考生必须独立进行思考、分析、求解并且把解答过程确切地表述出来,因此它能更有效地考查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它在高考中的主要功能是提高高分段的区分度,以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材,因此每年物理高考试题中都会有几个“生题”.对待生题,从战略上要有自信心,因为“生”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所有的生题都是能够运用中学所学的  相似文献   

20.
二、审清题干意识高考是集选拔性和检测性于一体的统考,其命题是极为慎重的,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难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考命题专家往往会在选题材、编题干、设选项、定标准等方面,巧设各种暗示,引导考生正确作答。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审清题干要求,巧用题中暗示,可以帮助考生阅读、分析、理解,有助于准确答题。根据最近几年高考题干的设计,我把它分为三种类型:(1)某一位置;(2)全文分析;(3)概括说明。“某一位置”指的就是题目对文章中的某一个词语、句子进行设题,主要涉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