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尽了“爵士乐时代”的繁华与虚空.通过表现主人公盖茨比的理想和爱情与当时社会和环境的冲突,菲茨杰拉德揭示了主人公的毁灭性命运,塑造了一位社会悲喜剧中的“反英雄”形象.本文通过分析盖茨比的“反英雄”形象和展示“爵士乐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价值观,来揭示盖茨比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小说女主人翁嘉莉的美国梦在当时美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而实现个人价值的美好梦想,而是不择手段地获取财富的扭曲的梦想。本文试图从自然主义环境决定论和消极论的角度分析嘉莉追逐和实现梦想的过程,从而揭示自然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祝福》以祥林嫂为当时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述说了一个关于女人在中国封建社会如何悲哀地生且悲惨的死的一生。本文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剖析,力图揭示在旧中国封建的男权社会的环境下,女性所受的压迫和残害及其深层根由。  相似文献   

4.
读《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仅就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环境──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作一简短的论述,并与后世的封建礼法相比较,更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用略带伤感的笔触描述了在美国梦幻灭、道德与文化崩塌过程中各式令人扼腕的场景与情节。本文通过分析造成盖茨比悲剧一生的原因,即当时社会存在的多种矛盾和冲突以及在这种环境中人们的集体盲目,揭示美国梦终将幻灭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王海燕 《教师》2008,(10):43-44
本文以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揭示出辜鸿铭翻译儒经时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从理论上证明其译作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自《警世阴阳梦》中晚明自宫风气谈起,对当时社会的这种风气进行了极其深入细致的描写。它通过魏忠贤的坎坷遭遇和自宫前后的精彩描写完整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这一现象的鄙夷心理以及白宫者由于受到公众厌嫌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同时也通过这些心理描写充分地探究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并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具体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环境对嘉莉的影响,指出嘉莉的道德倾以及对"美国梦"的追求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终揭示出该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表现出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甬剧发展变化的历程出发,具体阐析甬剧在每个发展时期与当时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意识、民间风俗、审美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甬剧的深刻影响,和甬剧对时代、社会环境变迁的反映与记录,揭示两者之间深层的沟通与碰撞,探寻其中的规律,以作为戏剧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历代论及唐宋词作,都将词的各种研究定格在其表面的审美角度,以探讨词之思想等方面。本文欲从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及当时文人的审美心态之源,揭示词作者的心理层面,从而将研究的方向定位在词作的性格方面,并结合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与人之“双性”理论,对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与传统研究观点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吕红艳 《文教资料》2008,(10):42-43
本文从修辞手法、语法、语音等角度分析了<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语言特色.揭示了主人公强烈的爱与恨的感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尖锐的阶级斗争,揭示了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势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翻译理论研究将其层面延伸到文化系统,关注影响翻译活动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从译者选材到译作出版各个阶段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甚至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特殊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历史,这一时期鲁迅的翻译反映了时代的主体文化,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根据鲁迅的翻译选材,探索主体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并由此揭示身处全球化背景下的译者应该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3.
《格列佛游记》被公认为爱尔兰作家斯威夫特最伟大的讽刺作品,深受读者欢迎。本文将该作品看作是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主要从小说中对人性和当时的英国政治的讽刺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揭示当时英国社会的混乱以及在政治和人性方面的黑暗。  相似文献   

14.
旗人子弟创作的子弟书内容丰富,不乏对清代中晚期社会现实的描写。在描写当时的饮食现象时,涉及到一部分流行小吃。对这些流行小吃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当时普通人群的饮食嗜好,而且可以了解当时的饮食文化心理。通过揭示其文化意蕴,为今天更好地继承、发扬光大这些流行小吃提供文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音乐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特定的文化,音乐不仅仅是创作人主观意识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作品创作之时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文化以及其内在情感的抒发。音乐并不是单独的创作,它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音乐去感知当时的社会习惯、社会文化甚至是社会风气。因此音乐欣赏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本文从音乐欣赏与文化的概念入手,揭示其内在联系,以期对音乐欣赏研究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6.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的经典现实主义小说之一。小说以叙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亚当·亨利如何凭借一张不能兑换的支票,从一名饥寒窘迫的流浪汉到名噪一时的百万富翁。通过对这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描述,马克·吐温不仅揭示当时社会扭曲的金钱观,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国文化对美国文化形成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百万英镑》的解读,本文旨在揭示《百万英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小说家贝内特通过从社会、家庭和现实的错综复杂的描写中捕捉人物细节,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两极化女性形象。本文以贝内特的小说《老妇谭》为例探讨和分析了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位女性人物不同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妇女的社会、经济和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8.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从来就是被当作了欲望的化身被人们不停地言说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形成她的悲剧的原因,揭示她悲剧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当时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红叶题诗"小说自它产生之日起便盛传不衰。立足文本加以解读,可发现其成为唐五代社会一个独特文化现象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红叶意象所具有的美丽而凄凉的美学特质,唐五代人好奇的心理和审美情趣,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等,通过对其文化内涵的阐释,可以揭示唐五代宫女的悲剧生活以及当时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20.
抗日歌曲的深刻内涵,是伴随着民族危亡而孕育诞生的。本文通过其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抗日歌曲的历史意义,弘扬了民族尊严、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