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雪波小说中的魔幻与作者的故土情结和族裔身份密不可分。科尔沁沙地的自然地理、蒙古族原始宗教文化、东蒙地区丰富的巫术鬼神风俗等,为其小说铺垫了魔幻文化底色;个体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中不断消解带给作者的忧患意识与惶惑感,草原生态恶化的现实,是魔幻叙事的指向,作者的拯救意识中暗含着欲望批判、找回民族神性信仰的努力;魔幻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共生,它汲取现代中国文学中的隐性巫文化表达传统,同时这种魔幻风格对中国主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一种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魔幻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在俄罗斯童话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魔幻童话将现实与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文化,而在观念中体现了人们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理解。时间观念反映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是思维中反映物质运动特性的抽象观念,在魔幻童话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俄罗斯魔幻童话中的时间观念,有助于认识俄罗斯民族文化,从而更充分全面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机制是落实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体制改革的基础.第三方评估机制在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力度以及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然而,在现实中,第三方评估机制制度供给不足、法律法规缺失、评估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有限以及评估机构独立性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权威性.为此,要化解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加大制度供给力度;国家要积极出台合法法规,为其提供法律支撑;第三方评估机构要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职业院校要更新评估理念,第三方评估机构要提升自身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机制是落实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体制改革的基础.第三方评估机制在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力度以及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然而,在现实中,第三方评估机制制度供给不足、法律法规缺失、评估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有限以及评估机构独立性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权威性.为此,要化解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现实问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加大制度供给力度;国家要积极出台合法法规,为其提供法律支撑;第三方评估机构要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职业院校要更新评估理念,第三方评估机构要提升自身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6.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玉米人》被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是将魔幻与现实结合得最好的著作。其实,魔幻与现实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文字层面。从本质上说,该作品塑造了原始与现代、魔幻与现实、边缘与中心的多维度分裂,由此体现了小说不同方面的内在张力以及作者在多重分裂中的忧虑与挣扎。  相似文献   

7.
白夜照相馆是由青年小说家王苏辛创造的短篇小说,小说魔幻而黑色,从用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展现荒诞的人生和冷漠的人性,魔幻又贴近现实,正是这本小说的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延廷云 《文教资料》2009,(18):160-162
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百年孤独>曾以"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响誉全球,其跨越时空的轮回叙述手法已被20世纪许多作家奉为圭臬.然而其经典性并非止于此,<百年孤独>呈现的"魔幻的现实和现实的魔幻",渗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浓缩着作家对拉美人民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永恒思考,无愧于20世纪文学经典的称谓.  相似文献   

9.
针对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从艺术层面上分析村上小说独特的魔幻主义手法,分析了魔幻背后的现实内涵;以小说的现实性为切入点,分析了主人公在现实世界的各种遭遇,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叹息,放弃又从新拾起生命,并分析了其中隐喻的隐喻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揭示村上在作品中的魔幻与现实之间,展现作者想要勇敢面对现实,真爱生命的内心诉求。  相似文献   

10.
<刺猬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魔幻色彩,标志着张炜在小说创作上第二次转变的完成.但小说中的魔幻色彩与现实批判相互疏离:一方面,小说中的"自由"、"放浪"和"亦真亦幻"的世界不能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这个带有魔幻色彩的世界与张炜所坚守的传统农业文化并不契合.这个现象说明了在新世纪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张炜的创作困境:既不能构成对现代性的有效批判,也不能融入后现代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