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新笔记小说在文坛上逐渐兴起,随着各种外来文化的介入,新笔记小说不仅深得传统小说之精髓,同时也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外来文学的影响,不少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中国新时期小说园地因而具有一道奇异风景线。文章从"魔幻"的世界、"魔幻"的手法和"魔幻"的基因三个方面论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新时期新笔记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的小说空前繁荣起来,以至于在西方形成了一股“文学爆炸”式的拉美小说热。在这个时期里,文坛群星荟萃,流派庞杂繁多。题材别致新颖,这种文学突兀发展的现象,恐怕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实属罕见。而“魔幻现实主义”正是这道文学潮流中的一股热流。本文将对“魔幻现实主义”作一个简单的面面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叶以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蜚声全世界,作家作品众多、理论构架完整,造成了拉丁美洲文学的空前繁荣,其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给小说的创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比它早两百多年的曹雪芹却在其作品《红楼梦》中已娴熟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袁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的小说空前繁荣起来,以至于在西方形成了一股“文学爆炸”式的拉美小说热。在这个时期里,文坛群星荟萃,流派庞杂繁多。题材别致新颖,这种文学突兀发展的现象,恐怕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实属罕见。而“魔幻现实主义”正是这道文学潮流中的一股热流。本文将对“魔幻现实主义”作一个简单的面面观。一、古印第安文化是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基因和土壤“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最早见于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于一九二五年发表的关于后期现代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神秘是“隐藏在事物背后并且始终活动着的神秘”的观点。“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经西班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思维方式、表现手法和文化展示三个方面论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并描绘出中国新时期小说园地因而具有的一道奇异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非洲籍美国女性作家,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自成一派。其作品不仅着眼于非洲大陆,更延伸至整个人类社会。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源于拉美,但根植于非洲大陆,将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了莫里森式的独特艺术风格。她的作品广泛传播于世,要想了解其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精妙运用,必读《宠儿》。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在魔幻中巧妙地融入了"高密东北乡"的民俗习惯,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味道的魔幻现实主义。《丰乳肥臀》是其代表作。二者虽均受到拉美影响,但所结合的实情不同,创作风格自然迥异。本文将以《宠儿》和《丰乳肥臀》这两部小说为例分析二者写作手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拉美文学史上难得的杰作,它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流派概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首先出现在拉丁美洲文学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极一时,作品风行欧美。而“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发源于德国,是用来论述表现派绘画的,后来才进入西班牙语文学领域,被定义为“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使其失真”。[独门秘笈]魔幻是创作手法,目的是要反映现实,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中,魔幻手法常常渗透到故事情节中,与现实描写纠缠在一起。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继承印第安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兼收东西方神话的某些创作方法,以及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荒诞、梦魇等手法,用来反映或影射拉丁…  相似文献   

9.
魔幻现实主义的出现为世界文坛带来了一股清风,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奖以来,魔幻现实主义以势不可当之势席卷世界文坛,也给中国的文学发展带来了异样的光彩。西藏以其独特的优势使魔幻现实主义之花在高原绽放,吸引着汉族作家将笔伸向这块广袤、神奇的土地,谱写一首首异域者眼中的西藏魔幻现实主义之歌,它们又以内涵的独特、描写的特别相互区别,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魔幻现实主义兴盛于拉丁美洲,拉美特有的政治、文化、地理环境,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198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舶来中国后,中国作家在对其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再创造。韩少功的《女女女》作为中国文坛魔幻现实主义的最初创作实践,既有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共同特征,如变形、夸张的表现手法,非常心态的写作视角,时间动作的循环往复,寓言式的人物形象等。同时,韩少功的创作又融入了本民族的艺术风格,使其表现出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区别,如艺术渊源不同,艺术重心不同,写作主题不同等。《女女女》中的魔幻艺术手法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运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效果.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 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怎样表达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寻根文学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寻根文学的文学策略与魔幻现实主义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注重凸显民族文学的本土化特征和追求民族文学的独创性目标。但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操作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别当然是由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魔幻现实主义特征的精彩展示──《百年孤独》艺术手法分析金德琅在20世纪世界文学中,拉美文学的爆炸曾轰动了世界文坛。特别是从五十年代起,一直到六、七十年代,在拉丁美洲的文学领域里,优秀作家风起云涌,小说大师辈出。这其中,一个国土不大的哥伦比亚的文学,过...  相似文献   

14.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对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借鉴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借鉴,植根于拉美这 古老大地上发生的“神私的现实”。作家以此为描写对象,加以适当的夸张和集中,创 造出了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这些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萨曼·鲁西迪是印度裔英国作家,被称作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后殖民文学教父"、"二十世纪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人"。《午夜之子》在讲述主人公萨里姆个人的人生故事同时,也从宏观上展现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现代史。本论文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午夜之子》的故事梗概、思想内容等。第二章是对《午夜之子》的叙述手法最主要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三章对文本进行详细地分析,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对其身上体现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60年代“文学爆炸”中备受世人注目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流派置身于拉美社会政治环境,以亦真亦幻、似是而非的形式反映那个令人称奇的现实,它把万物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吸引了世界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斯通是美国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灵魂之湾》具有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小说中的镜子物象折射出当代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揭示当代美国社会中的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18.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举世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扛鼎之作,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相较于其他西方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之一,并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竞相模仿的创作热潮,以寻根主义文学最为典型。本文探究了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的表达方式,以及中国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中的复杂性、个体差异的具体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9.
也谈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魔幻现实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打破人鬼界限,变现实为神话、梦幻,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手段等等,但魔幻现实主义之魔幻的根本,则在于作家以印第安人或非洲黑人的原始观念、宗教习俗和迷信思想去理解和表现现实生活、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获奖理由为:融幻想与现实为一体,勾画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梦幻般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融幻想与现实为一体”的写法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魔幻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