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中,有的量词一般只表示一种事物名词,如“羽”,只用于鸽子,如说“一羽信鸽”;有的则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名词,如“张”,可以说“一张床”、“一张纸”、“一张桌子”、“一张地图”、“一张画”、“一张脸”、“一张网”等。这就是说,每个量词可表示一定范围内的诸多事物名词,在这个“一定范围”内,量词可以自由地与其中任何名词协  相似文献   

2.
读过《副、付、傅不可混用》一文(见90年8期),我想接续说几句,聊作补充。“副”和“付”,作为量词(表示成对的、成套的)使用时,不少地方可以通用。譬如“一副手套”可写作“一付手套”。“全副武装”也可写成“全付武装”。若是单个的、台在一起的器具,物品,则习惯用“付”。象“一付木料”,“两付汤药”。此外,形容面部表情或某种姿态,即用“副”。如“一副威严的面孔”,“一副搏斗的架势”。“副”还有符合之意,故此写作“名副其实”。但有人在“名实不符”词语中用“符”,也说得过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起,本来很正常的一次体育活动、一场体育比赛,一经记者们“妙笔生花”,就被抹上了一层或浓或淡的暴力色彩。如“在洛杉矶杀得性起的开拓者”、“帕尔梅拉斯杀入四强”、“莫宁单骑救主 湖人吞吃太阳”、“大连活剥‘双冠王’海狮生吞‘领头羊’”、“湖人痛宰公牛”、“哥俩刺刀见红了”、“德意志血洗英格兰”等,竟是在报道某场比赛!而与此相应,从事体育的各类人士也都随之变了个样。教练成了“帅”;队员成了“将军”、“兵”、“炮弹”、“射手”,其至“杀手”;整个  相似文献   

4.
拥抱新世纪     
当20世纪的最后一缕阳光消逝在世界的西方,我们已经在迫不急待地迎接新世纪的曙光了! 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无限希冀与梦想。21世纪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和着“纳米”“基因”“生物芯片”主旋律的时代,一个充斥着“e化”、“CRM”、“ERP”、“SCM”和“3G”等新名词,让人们放飞想象力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5.
“文化新闻”改为“娱乐新闻”、“文化记者”改为“娱乐记者”、“文化”版改为“娱乐”版,是近些年新闻界的一股浪潮,其势之猛,已经使这一趋向变成一种潜在的定论,似乎“文”改“娱”才是文化新闻改革的惟一途径。娱乐是一种趋势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媒体展示的文化部分基本是  相似文献   

6.
新近,在好几张报上读到“绌”、“拙”混用的现象。比如有张报纸在一篇短文中说:“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集所有长处于一身。在某些方面相形见拙时,就有可能被某些世俗的小人看……”这里,把“相形见绌”的“绌”字,错成了“勤能补拙”的“拙”字。还有一张报纸在一篇文章中写“相形见绌”,而在另一篇文章中却写“相形见拙”。同一张报纸,两种写法,何错何对?还是“绌”、“拙”两字相通?“拙”是笨拙的意思,“勤能补拙”,意指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绌”是不足的意思,意指相比之下显得不足。类似这种容易混淆搞错的字、词,在报刊上屡见不鲜,如错把“偶而”当作“偶尔”,就是经常碰到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时代,三大传统媒体被一“网”打尽,从而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各自独立并存的“立体”化的传播模式,转变成为了“三位一体”,集于一“屏”的“扁平”化的传播模式。所谓“扁平”化的传播模式,一是指在网络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8.
七届人大、政协一次会议,堪称是一次“大曝光”,它们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开性,为国内外新闻记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充分条件和机会。自中共“十三大”开始趋热的我国新闻界的竞争,在两会期间形成整体展开之势:——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一反“配角”常态,纷纷“抢”话筒发问,逼使当惯“主角”的外国记者们不得不要求“通融”;——“两会手记”,“两会漫笔”、“两会寄语”、“议政录”、“本报专线电话摘录”、“发言摘编”、“专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10,(5):58-58
重叠·重迭错例:机构重迭、职责不清,是存在于党政机关中的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辨析:“重迭”应为“重叠”。“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这里的“叠”是重复或一层加上一层的意思。“迭”与“叠”读音相同.但“迭”却是轮流、替换或屡次的意思。跟“叠”在词义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重叠”一词中,“叠”不能写作“迭”。  相似文献   

10.
在上期“精彩回放”中,我们重点介绍了山东广播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些精彩篇章,本期“精彩回放”则聚焦山东电视。在过去的一年中,“山东卫视”用镜头观察生活,用声画记录历史,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场电视盛宴,“天路纪行”、“神六飞天报道”、“爱心医疗求助工程”……如同一串闪光的明珠,点缀着“山东卫视”的运行轨迹;齐鲁频道的“森骥行动”让新闻插上腾飞的翅膀,为观众留下了一个个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农科频道吹来的“乡村季风”依然和煦温暖,拂慰着农民的心田,《中国农产品挑战吉尼斯》又为农科频道的“三农”宣传再添新亮点;体育频道底气十足地喊出了“我们骄傲,我们自豪”。的确,他们是有理由的,“足球亚冠联赛”、“全国十运会”、“中超联赛”、“NBA”……一场场精彩的现场直播, 让观众过足了瘾,也让自己露了脸。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华俗出版公司1991年8月出版了一本叫《移民与近代美国》的书(署名“李其荣著”)。作者在《前言》中自称,他在该书在“理论上”、“内容上”、“方法上”有三大“突破”;一位美国史专家为该书作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称这“是一部严肃的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著作”,在国内“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在国家有关部门再三强调规范使用汉字的同时,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汉字悄然登上各类媒体,这便是让读者、听众和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俬”字。“俬”字的出现常常与“家”字相连,构成“家俬”一词。“家俬”到底为何意?在查遍了《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辞典之后,既没有“家俬”一词,也不见  相似文献   

13.
流通与指导     
重视图书流通中的指导,就是要在图书流通过程中,对读书倾向及时作调查,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设立荐书、评书园地:一学期来,我们分别以“爱书吧!”、“英雄的奉献”、“美的聚会”、“科苑”、“书刊评介”、“竞赛之窗”、“书友、笔花”、“影视、书评”、“我荐读者一本书”等为题出了专栏,荐  相似文献   

14.
一、用词、成语不准确 1、我被当代佐罗——戴依·斯通在你的眼皮底下绑架之后,我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 (1999年6月《青年博览》中的《背叛的女儿》) 此句“在”字应改为“从”字。“在”、“从”同为介词,但“从”与动词界限是清楚的,而“在”有时也可作动词用,用在上句不妥当。“在”改为“从”可与“之后”构成时间状语,并与后一分句“一直”两字相照应。 2、滑稽师躬身请爱丽丝  相似文献   

15.
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媒介正式被允许派记者随各代表团进京采访“两会”。他们的加盟,使每年一次的“两会”新闻竟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出动几十上百名记者的中央新闻单位比作“大兵团”的话,那么随代表分散在各住地,一般只有三两名记者的外地来京新闻单位则是一支支“小武工队”。“大”、“小”之间、“小”、“小”之间有配合、有竞争、有交流、有借鉴,虽然这次“两会”是例会,但由于事关“九五”计划及今后15年远景规划这一大事,因而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单位在报道上都不敢怠慢,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不一般的例会”。  相似文献   

16.
生态龙门     
《记者观察(上半月)》2009,(6):F0002-F0002
1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以原贵生同志为首的一班人带领下,龙门村正一步一步朝着绿色、环保、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绿色村镇10年规划,对全村“八路”“六渠”“一坝”进行绿化,对“四园”(禹门口公园、龙门校园、龙门工业园、街心公园)、“一街”(龙门大街)、“一岛”(鲤鱼岛)、“一环”(300亩环村林)进行了美化、亮化、绿化;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状元”这一名词在来稿中日益增多。有“养猪状元”、“养鸡状元”、“养鱼状元”,有“售粮状元”、“售棉状元”、“创汇状元”,有“高考文科状元”、“高考理科状元”,还有“连中三元”等等,其中又有全乡的、全县的、全省的各级各类状元。如今恐怕谁也说不清一个县、一个市究竟有多少状元。我认为“状元”一词使用频率过高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一些同志把“状元”一词的含义等同于“第一名”或“冠军”的含义之故。所谓“全乡养猪状元”实为“全乡养猪冠军”或“养猪成绩全乡第一名”。  相似文献   

18.
四尹鸿先生的文章 ,一如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 (JohnFiske)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用一种“即便真诚也是自欺欺人的乐观主义”的姿态“去解读流行文化现象” 用文字游戏的技巧 ,虚构了当今中国电视剧的一幅“乌托邦”式的图景。对这幅“图景” ,尹鸿先生的解说有三点 :1 “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通过权力较量、谈判、协商”的结果 ,“建构了主流电视剧的特点”。2 这“特点” ,乃是“政治娱乐化 ,娱乐政治化” ,或者说 ,“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殊途同归” ;3 在这种“殊途同归”中 ,…  相似文献   

19.
只要稍微留点神儿,作为一名读者,您就可以在某些报刊上经常读到“XX特酷”、“XXX攻入一粒金球”、“资讯快递”和“通过这一管道”之类的词语,令您感到自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会产生一种悲观情绪:完了,自己原来掌握的知识真的没有用了,看来非彻底更新不可了!“特酷”、“攻入一粒金球”、)“资讯”、“管道”之类词语,果真是“新知识”,需要新闻媒体普遍效法和读者积极学习、掌握的吗?否!这些词语原来是在我国的极小范围地区使用的方言俚语;如今我们的一些媒体如此热情地将它们搬上版面,加以倡导,这是一种以…  相似文献   

20.
一、文化和互联网的定义现行的“文化”一词在多种意义上使用。①最通常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这恐怕是“文化”的最通俗,最表层的含义。②指某种较突出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等。③我国古代“文化”一词主要指“教化”、“文治”。作为“教化”的文化,如传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