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红花对特发性水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特发性水肿患者52例(水肿组),应用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特发性水肿患者表现为血液流变性异常,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花对特发性水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B组(3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经参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低切与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教、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与B组比较亦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A组分别为94.5%及50.0%;B组为73.6%及26.4%.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参芪扶正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海军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特征。方法:对AMD患者27例和正常对照组23例行血液流变学十项指标测定,结果:AMD患者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循环滞留时间、血栓形成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变形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全血还原粘度及血细胞聚集指数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海军AMD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特征为:1.血液呈低比容、低粘滞状态。2.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提示AMD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蛋白在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50例(合并组)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冠心病组),另外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的脂蛋白水平,同时对3组患者的冠脉进行造影.结果:合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载脂蛋白A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合并组与冠心病(CHD)组(P0.05),而合并组显著低于冠心病(CHD)组(P0.05);合并组和冠心病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合并组又明显高于冠心病组(P0.05);合并组和冠心病组的载脂蛋白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合并组和冠心病组之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载脂蛋白A1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检测指标可以为判断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20名患者的血压、血脂、血流变化及甲襞微循环之间的变化分组进行了比较,各组间呈现正相关性。高血压加高血脂组(Ⅱ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0.001),各组分别与健康组(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意义,说明相加因素比单一因素对流变学与微循环的影响更大,它可以提示临床上在治疗高血压病、高血脂等方面,必须以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此次研究主要对丹参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主要以我院教学医院在2011年5月份到2012年12月份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的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丹参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血液流变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的比较上,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血液流变指标上情况以及临床效果比较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参麦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对治疗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6.10~1998.12应用普恩复胶囊治疗64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观察了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64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5.6岁。冠心病3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5例。64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异常。1.2 观察方法 普恩复胶囊,每次400mg,饭前半小  相似文献   

8.
许多文献报道。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明显发生异常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已成为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许多单味中药及其组成的复方治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因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地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早发现微血管病变,并不断积极探讨和研究祖国医学理论和充分有效地应用中医中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降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Hg-Cl2复制家兔ARF模型.通过LG-R-80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ARF组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全血粘度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于ARF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55例冠心病患者和5O例正常人作了甘油三酯、胆固醇、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含量的测定,同时还作了全血比粘度、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用灵敏性和特异性两个指数将血清脂质血流变学进行比较。在血清脂质中HDL_2—Ch在病人组改变最为明显,其灵敏性为71%,特异性为92%在血液粘度中以低切粘度改变最为明显,其灵敏性为67%,特异性为88%。HDL_2—Ch可作为冠心病发病首选危险因子。血液粘度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可作为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HDL_2—Ch和血液低切粘度结合起来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理.方法: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伴高粘滞血症患者40例,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同样患者40例进行对比,两组疗程均15天.对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D)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流变、LPO、SOD,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降低冠心病者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提高抗氧化能力,有效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显微镜检测巨核细胞,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4项血小板参数,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贫血组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增加,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是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重要特征,且与功能相关,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藻酸双脂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观察14d。对比分析二组治疗前后脂蛋白(a)、血脂、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脂钠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对脂蛋白(a)无影响;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可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近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氯吡格雷对高血脂症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氯吡格雷组、三七总皂苷组联合氯吡格雷组(PNSBG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每日1次,连续给8周;自制模之日起,治疗组分别给予三七总皂苷、氯吡格雷、三七总皂苷+氯吡格雷治疗。8周后采血,测定各组小鼠全血粘度、血小板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苷、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血脂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P0.01或P0.001),氯吡格雷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01);与三七总皂苷组比较,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PNSBGL治疗组血粘度、血小板功能、血脂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P0.01或P0.001)。结论:三七总皂苷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协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脂蛋白(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a)、LDL-C、HDL-C、TG、TC含量.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LDL-C、HDL-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p(a)是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Methods: Circulating EPCs were enumerated as AC133+/KDR+ cells via flow cytometry and identified by co-staining with Dii-acLDL and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conjugated lectin under a fluorescent microscope. The migratory capacity of EPCs was measured by modified Boyden chamber assay. Adhesion capacity was performed to count adherent cells after replating EPCs on six-well culture dishes coated with fibronectin. Results: The number of circulating EPCs (AC133+/KDR+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AD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74.2±12.3) vs (83.5±12.9) cells/ml blood, P<0.0\].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EPCs also decreased in CAD patients after ex vivo cultivation [(54.4±8.6) vs (71.9±11.6) EPCs/field, P<0.01]. Both circulating EPCs and differentiated EPC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EPCs from CAD patients, such as migratory and adherent capacities, were also impair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Conclusion: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mpairment of the number and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EPCs in CAD patients is correlated with their lower plasma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潘南金(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泵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我院1998.3~1999.10月收入CCU病房的40例患者进行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1~5天给予潘南金静脉输注,第6~15天改为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第5、10天的血清钾、镁离子浓度,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及第一天24hHolter,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合并用药等方面无差异,所有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第5、10天的血镁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的心衰、室早、室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5、<0.01及<0.05),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潘南金可以减少AMI后心衰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溶栓的患者,潘南金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小再灌注损伤.但潘南金对血压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血压在正常低限时,静脉输注潘南金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Coronaryarterydisease (CAD)continuestobethemajorcauseofmorbidityandmortalityinourcountry .TheactivityofbloodcoagulationfactorshasbeenshowntobeanimportantriskindicatorforCAD .However,circulatinglevelsofcoagulationfactorsmaynotaccuratelyreflect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肋骨损伤院前首诊急救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病史釆集过程中对院前首诊急救治疗的情况分为标准组47例,对照组21例,釆用双盲法覌察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受伤机制、伤情程度、死亡率等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康复率、重伤率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损伤院前首诊急救治疗,可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给予患者有效、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是患者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