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言文诵读训练刍议谭桂声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读文言课文……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中 ,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代之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每教一篇课文 ,达到当堂基本成诵 ,课后则用少量时间巩固 ,以保证能熟读背诵适量的课文 ,作为将来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 ,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诵读法教学 ,不是单一的朗读训练 ,也不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用诵读来带动其它方面的训练 ,最后达到自然成诵。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诵读要和理解文意密初结合 ,因为诵读的最终目的是理解文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 ,无论读什么 ,思维活动总要比…  相似文献   

3.
阅读和识字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又以朗读、默读和背诵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朗读和背诵方面指导得法,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诵读法运用得好,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因为,诵读法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有利于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引导学生读中领悟、读中抒情、读中积累,已成为阅读课的主旋律。《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诵读和积累,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国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  相似文献   

5.
吴思玲 《文教资料》2014,(13):47-49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返璞归真,以诵读(大声朗读,读熟)为要,让学生积累诵读经验。初中学生文言文诵读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激起兴趣,拉近距离;滋养语感,提升素养;理解内涵,传承文化。作者结合自己《岳阳楼记》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对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诵读经验积累方法的探索,即读准—读熟—读思—读品,逐层深入地进行文言文诵读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朗读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诵读”这一传统教法,又引起了不少教育人士的重视。1995年,我省特级教师魏元石就在传统基础上,经研究、实践,自创了“文言文诵读五步训练法”。它的基本模式即五个程序:①自由朗读,整体感知:②垂范背诵,听读入境;③揣摩感悟,教师点拨;④教给方法,练习背诵;⑤当堂反馈,背诵达标。它是将诵读与背诵贯穿于文言文教学始终,以达到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这是我省开始语文诵读课教学研究的一个标志。六年来,“文言文诵读五步训练法”研究得到了深入开展,并已开始推广实验研究。 在不久前召…  相似文献   

8.
诵读指导     
饶蕾 《云南教育》2001,(20):17-18
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的篇目明显增多,每篇文言都要求背诵,或全文或段落,背诵任务的增加要求教师钻研诵读的指导。所谓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古人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古人曾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多读能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和诗歌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教学大量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现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古文教学有了一点回归传统的意味。我以为诵读指导应紧密联系课文的讲授,使二者水乳交融,相互促进,任何割裂课文理解的诵…  相似文献   

9.
诵读是一种自古就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宋代的朱熹认为“诵读”为“真道学第一义”。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也曾指出:“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了解和写作的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见,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诵读热情,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目的。这些选在教材之中的文言文,可以说是我国千百年来文化沉淀中的精髓。学生要体味几百年乃至几千年以前人的情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是…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7~9年级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和背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但不少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追求教改花样,忽略了读背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读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有两个语文教师,同是用一节课教《爱莲说》。一位老师教后,全班学生都能正确掌握字词,理解文意,人人能诵读,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能背诵半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背诵全文。另一位老师教后,全班仅百分之七十的学生掌握字词,理解文意,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能诵读,无一人能背诵。为何效果如此悬殊?原来第一位教师善于调度学生心理。他首先用五分钟指导学生看注释,然后指名朗读,接着讲解、读练。在读练时,从较容易的部分开始,学生轻松自如,形成了一种心理优势。乘“势”而动,一气呵成。另一位教师则是本  相似文献   

12.
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采用“一朗读、二理解、三归纳”的三步阅读法 ,很有帮助。一、朗读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学习文言文时 ,就首先要进行朗读。通过朗读 ,感悟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词句的含义。朗读时 ,可采取粗读———细读———诵读的方法。粗读课文 ,是先朗读数遍 ,达到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生词、断句等 ,并能说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课文 ,是联系上下文及全文的前后关系去思考 ,琢磨词句的含义 ,基本读懂全文。诵读课文 ,是我们凭借粗读、细读的基础进行离开课本去朗读 ,也就是所谓的朗读成诵 ,这样 ,…  相似文献   

13.
诵读课也是教学的最常见的课型,我认为一堂好的诵读课,就是以诵读为主,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读,乐于诵,乐于思,乐于听,创设读的意境,营造氛围,基于对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声情并茂,口诵心悟,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相似文献   

14.
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常见的是教师进行文白互译和古汉语语法知识的讲授教学,有时教师也会在组织教学时请学生朗读或亲自进行范读,但文言文诵读学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语言依赖于习得,虽说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了用文言句式去交流,但诵读量不够,会导致对语言没有整体的感悟。当然,在今天的教学中,不可能再像古代私塾中那样强行大量地读背,我们强调的是更加有效的诵读学习,即在诵读学习中营造“有我之境”。营造文言文诵读的“有我之境”,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主体的参与、理解和感知,注意调动学生主体的自主意识。借王国维“…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秋季开始,我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实验教材《文言读本》(上、下册),尝试用诵读教学法,即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一年来的教学,证明这是教学文言文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张蕾 《成才之路》2011,(8):32-32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复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周喜悦 《宁夏教育》2000,(12):35-35
新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文言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从过去的“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变为现在的“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所占课文比例由过去的“文言文占20%左右”上升到现在的“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  相似文献   

19.
背诵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文言文学习尤其离不开背诵。熟练的背诵,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有助于掌握句式、积累词汇;有助于获得和强化文言语感;有助于训练说话,提高写作能力。但一部分学生由于背法不当,影响了后面内容的学习;也有部分学生死记硬背,但很快又会遗忘。为此,笔者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一、朗读背诵。古人云:“故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也告诉我们反复读,有利于理解内容,也有利于背诵、因此,背诵文言文篇、段,要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低声快读,反复读,读到琅琅上口…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新版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比起过去又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要求中,“诵读”、“理解”、“背诵”几个词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在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中,读、背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在现行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值得我们注意。其一,现行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错误的教学观念:(1)不少教师夸大了浅易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性,忽视了两者之间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