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体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然而,让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和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预设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笔者试图通过新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得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体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然而,让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和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预设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笔者试图通过新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得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教学,转变成为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首要任务的应用型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包含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包含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情感目标模糊化、夸大化的现象,使得情感教育目标无法得到充分落实。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课程改革中的难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非智力因素,其培养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本文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月凤 《考试周刊》2009,(52):178-17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仅是课程的必要目标,而且是课程的终极目标.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教材、社会等因素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析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参与信息活动中形成的与信息技术和信息活动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1][2]可将其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注重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认为情感教学应该贯穿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改革中,情感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情感教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措施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学习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以便顺利完成教学。重点介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授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状况仍没有根本上的改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  相似文献   

10.
STS视野下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还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式.本文就STS视角,从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让学生在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与感悟两方面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