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7.
今天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在文化上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精神家园,是有终极性的信仰或信念,古人称为安身立命之所,孟子直称"安宅"。作为理学的一部分,历史上的关学是中国古代学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关学是如何建设精神家园的,总结其精神家园思想,对今天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借鉴意义。关学代表是张载,其精神家园思想要点,在将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共十九大则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的社区文化逐渐变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关键内容。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计算机网络渐渐深入社区,为社区文化的建设创造了新机遇。但互联网存在两面性,不仅给社区文化带来积极影响,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应该强化国内网络的管理,促进社区文化发展建设。本文从成都市社区基本类型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对成都社区文化的消极、积极影响,提出成都市社区文化的建设思路,以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张纲 《大理文化》2006,(1):47-49
文化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  相似文献   

12.
湛风 《华夏文化》2008,(2):57-61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纪念人文初祖黄帝,建设民族精神家因”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1~4日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港澳台和大陆共六十余名学者围绕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联结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丰富内涵、中华文化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及精神家园建设、大学教育与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现摘要刊发研讨会上部分专家的发言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社区文化是某一社区经济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代表了所在社区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形成的理想价值追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群体意识等各方面的文化集成。社区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演进变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速度成正相关。呈现社区功能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社区载体由简单型向信息化转变,社区治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等新趋势。出现城市社区养老与社区护理服务、社区学龄儿童教育、新市民的涌入、社区青年的多样化生活等新需求。对此,本文提出了具有复合型、多功能融合发展的十种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新类型:育人型、传承型、创业型、康养型、运动型、娱乐型、分享型、智慧型、服务型、自治型社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炎黄儿女的精神家园,也是我国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民族自信心的不竭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势不可挡袭来,要成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中国人的"公共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想,要是手里有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简明扼要反映中国文化珍品的著作,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就太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通知精神,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尤其要注重大力弘扬我省精神家园的内核和精华,把重建精神家园融入灾后重建全过程,形成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中华文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存精神家园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特征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断巩固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优质、高速度发展,同时也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精神支柱、知识力量。其中,作为精神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重责、并因此获得发展自身的绝佳契机。即,化建设必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大作为,同时在其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和谐及其进步。作为其基础,我们应当大力发掘和谐化遗产,扬弃传统和谐精神,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传统的资源、化的根据,也为实现社会主义化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和谐奠基。  相似文献   

20.
社区内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团队(简称社区团队)是社区内的居民出于强身健全、结交朋友、丰富生活等目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众队伍,是社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社区团队工作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更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加强党对社区团队的领导,社区文化建设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上个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