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教材分析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 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C.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相似文献   

4.
带电粒子在示波器(低速)中和在粒子加速器(高速)中的最终速度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利用相对论的相关知识推导出粒子加速器中带电粒子最终速度的计算公式,并与在示波器中利用牛顿力学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利用牛顿力学的计算式是有局限性的,不适用于高能物理中的相关计算,不能随便假设能量数据进行计算,最后得出设置能量数据时要考虑能量与粒子静止能量的比值W/m0c^2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1.挂在房顶上的吊灯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房顶”,这种说法正确吗?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如图1所示,吊灯是拴在绳子上的,与吊灯直接相互作用的物体是绳子——即绳子与吊灯之间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绳子和吊灯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因此,吊灯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而不是“房顶”,房顶应该是绳子的施力物体.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力1.力的概念(1)力的意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含义有: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力不能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于某一物体来说,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④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国际通用的是牛顿(牛).(2)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其中最常用…  相似文献   

7.
高勇 《中学理科》2002,(9):20-25,46-47
二、要点说明 1.正确理解力(1)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的作用中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某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可以是直接接触产生,也可以不直接接触而产生(如磁铁)。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梳理1.力弹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是两个物体间发生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自身也受到力的作用.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相似文献   

9.
在牛顿力学的学习中,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求解问题的前提.我们在研究物体的受力时,经常遇到摩擦力.摩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领域.当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时,沿接触面物体与物体相互施以阻止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就是摩擦力.不仅固体与固体的接...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认为: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光速属于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常数;当物体加速时,物体本身的质量增加,而加速需要能量.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加,维持速度所需的能量也更多;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它的质量将达到无限大,所以要使物体继续运动的能量也要无限大,因而超过这一极限是不可能的.爱因斯坦不仅不接受“量子纠缠”的思想,而且还坚持认为不可能存在比光速还要快的信号,任何比光速快的“鬼魅似的远距作用”都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1.
戛 缈 一、选择题(每题中可能有一个正确也可能有多个正确)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②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③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重力垂直于斜面…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概念,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一定有一施力物体的存在 B.一个物体受力时,它一定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卷(选择题50分) 一、本大田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申,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叭)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阴)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力是不能离开施力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①)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2.质量相等的100C的水和100℃的水蒸汽,它们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了牛顿定律后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力是相互的,也就是说甲物体给乙物体一个作用的同时,乙物体也给甲物体一个作用力。我们把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甲、乙两个物体可称为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如图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力学是学好整个中学物理的基础,而对物体受力情况的正确分析是学好力学的关键;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能判断出受力分析中的错误。为此,下面给出两条判断物体受力分析是否正确的原则:一、每个力都能找到施力物体;二、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相吻合。 第一条原则可以使学生避免在物体的受力图上多画力,如所谓的下滑力、向心力、回复力等以作用效果命名的力。但是,只掌握第一条原则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多画的力也可以找到施力者。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测定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找到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作用,乙物体肯定对甲物体也有作用B.力是施力物体发出,被受力物体接受的一种特殊物质,力的单位牛顿是度量这种特殊物质多少的国际单位C.物体间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的同时,乙物体也对甲物体发生作用D.地球对苹果有重力作用,苹果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力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力和能是力学的两条主线。本文对高中物理(必修本)力学部分的重点、难点扼要归纳和举例分析。 1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分析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时,通常要把这个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并把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方法叫做隔离法。用隔离法分析受力,既不能漏掉实际存在的力,也不能添出无中生有的力。一般可按下述顺序来考虑:首先考虑重力,其次着周围跟哪些物体相接触并有无弹性形变来判定有无弹力,再根据与它相互挤压的粗糙接触面之间有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来判定有无摩擦力。  相似文献   

18.
一、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说,甲给乙一个力的作用,乙同时也给甲一个力的作用。因此,此时甲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而乙是受力物体,同时乙也是施力物体。不过有一点要弄清楚,说甲是施力物体,是对于甲施加给乙的这个力而言的;说甲是受力物体,是对于乙反过来施加给甲的这个力而言的。同样,说乙是受力物体,是对于甲施加给乙的这个力而言的;说乙是施力物体,则是对于乙施加给甲的这个力  相似文献   

19.
"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力的基本属性之一。根据力的基本属性就可以明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力不可能单独存在,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在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重点在于认清"相互作用"的本质,"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相互作用"产生的实际影响。本文对"相互作用"做了介绍,深入分析了"相互作用"的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20.
力和运动     
《物理教学探讨》2009,(7):43-50,158
1.力的有关概念:力是物体对物然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