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速骨运动健将级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变化情况,运动生化有关指标变化情况,在高原环境中对运动员施加运动负荷情况,以及高原训练时间和下高原后参赛时间等进行研完,分析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能水平和成绩的影响,探讨高原训练效应和规律性,为我国速滑运动训练提供高原训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负氧仪模拟“高原训练”——速滑训练科研的新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速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被国内外所重视,特别是大赛之前教练员掌握好时机,安排运动员进行一段高原训练,其对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原场地被视为速滑运动员最理想的训练比赛场地,例如阿拉木图的“麦杰敖”以及我国的长白山天然冰场,都是速滑运动员训练和创纪录的佳境。高原场地除了空气污染少和运动空气  相似文献   

3.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速滑运动员在陆训期进行高原训练对于我国选手来说是新课题。根据高原训练专家的建议,结合宋丽自身的特点安排了高原训练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高原训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今后如何利用高原训练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积累了经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提供了宋丽高原训练期的指标变化特点,为今后更深入地探讨研究速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亚冬会各项比赛成绩的分析,并结合我国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研究,探求我国速滑运动水平与亚洲速滑运动先进水平的差距和对今后训练应取的对策,供全国速滑训练界和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国家短道速滑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进一步监控和探讨亚高原训练对国家队短道速滑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先进的流式细胞单克隆抗体双标记技术检测分析了国家短道速滑队员备战2002年冬奥会期间3次亚高原训练及其前后的细胞免疫参数(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变化。主要结果和结论:常规运动训练对高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一种相对稳态;亚高原训练则显著影响高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细胞免疫功能。建议:在研究运动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免疫功能影响时,应考虑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尤其是高原和亚高原环境的影响;在亚高原和高原训练中,应十分重视监测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一、目的众所周知,速滑运动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技术和身体水平。为了提高我国速度滑冰的运动水平,除了对高水平的成年速滑运动员加强科学训练以外,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和生理机能水平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工作能力并间接推算最大吸氧量。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方法本文受试者为齐齐哈尔市重点体校速滑等级运动员10人(男、女各5人)。平均年龄男13.8±1.09岁,女14.2±0.4岁。500  相似文献   

8.
速度滑冰运动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较为普遍,但我国优秀选手的速滑成绩距世界水平尚有颇大差距。根据速滑比赛的距离和运动成绩,从机体供能特点来看,属于速耐和耐力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有氧供能系统有较高的要求。测试与评定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训练程度,为观察训练的生理效应及检验训练计划安排的可  相似文献   

9.
分析讨论了高原高度、气候条件对速滑运动员训练的影响;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方法及模拟手段;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结束后至参赛间隔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速滑强国都很重视高原训练,很多重大的国际比赛经常在高原冰场举行。速滑世界纪录几乎都是在高原冰场创造的。联邦德国的英泽尔、苏联的麦德熬、瑞士的达沃斯等高原冰场几乎是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训练中心。每年世界优秀速滑选手云集在那里进行定期的中等高原、高原条件下的训练和比赛。然而,我国速滑运动训练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高原训练。据有关资料报道,迄今为止,我国仅有3-4次在高原冰场进行的全国速滑比赛以及1985年8月国家队在长白山进行了一个月的高原训练。因此,系统地进行高原  相似文献   

11.
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与辅助手段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速滑运动是一项培养周期非常长的运动项目,培养一个速滑世界冠军,至少需要15年左右时间。在这漫长时间里,不仅要训练好,同时也要恢复好,而且只有恢复好,才能训练好,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恢复是速滑运动员极其重要的任务,更是速滑教练员的工作重心之一。通过对速滑世界冠军王曼丽多年训练中在恢复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了王曼丽的教练所采取的针对性训练措施,论述了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训练计划、训练负荷强度、训练方法、手段和形式以及重视心理恢复等多方面,阐述了速滑运动员恢复训练原则和训练实施方案,并介绍了多种辅助手段,以供现在负责青少年速滑训练的教练员培养未来世界冠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速滑运动员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在训练中采用“时间感”进行训练,使速滑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更加趋于成熟,增加临场比赛经验,为速滑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速滑运动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速滑短距离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滑跑过程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更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 ,以保持高速滑跑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训练内容。为此 ,本文试图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速滑专项训练学的理论就放松技术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技术动作 ,对短距离成绩的影响以及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解决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加以探讨。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短距离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高校速滑运动员和我国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指标,发现高校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与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除身高外,其余四项指标差异不显著,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速滑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与成绩的相关性较高。指出应加强全年系统性训练外,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与运动成绩相关性较高项目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心理素质是决定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我国短道速滑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的比赛当中,有许多因素都会干扰到运动员实力水平的正常发挥.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特征入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由情感培养入手,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从技战术训练入手,强化运动员的判断力与感知力;加强抗干扰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强化回忆能力训练,加强运动员的思维与技术水平等对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从而有效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在未来的比赛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系统研究,分析中国速滑运动员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探讨我国速度滑冰的战略重点;预测16届冬季奥运会速滑成绩以及中国速滑运动员在16届冬季奥运会可能达到的成绩和名次,为决策我国速滑运动员参加冬季奥运会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速滑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也成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合适的心理训练方法可以对青少年的运动生涯产生积极影响,运动员不良的心理状态将会影响比赛成绩,甚至终止其运动生涯.采用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阶梯访谈法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为青少年速滑训练提供相关依据.基于前人对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根据青少年训练体系将训练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准备比赛阶段、进行比赛阶段、赛后调整阶段四个方面,采用SPSS23.0以数据统计、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及描述性分析,以期得出在四个不同阶段,青少年心理训练中不同训练方法对成绩的影响,促进我国速滑项目后备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速滑运动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力量、技术为一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监控是速滑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对速滑运动员常用的生理生化训练监控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为速滑教练员全面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机能状态等提供参考,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一、高原训练原则 1.在耐力项目中,通过较高的高原与较低的高原训练所提高的运动成绩,有明显的界限。 2.在高原训练和居住的运动员,未必比在平原训练,然后完全适应高原训练的那些运动员成绩更好。 3.高原训练时必须考虑每个运动员对高原训练的适应程度和速率特点。某些运动员需要更长的调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