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小川 《课外阅读》2011,(17):54-55
早就听说外国人对子女的教育与国内人有很大不同,但是,切身的感受却来源于一次德国之行。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世界上是闻名遐迩的。而德国人对子女的教育和对爱的理解却给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德国曾经是教育研究强国,它提倡的是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民主化,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从小学教育到中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德国人构筑了错综复杂的教育结构以保证人们能不受时间、地点、年龄、学历的限制终身接受教育以陶冶自己。德国的这一教育制度在德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变迁中,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近代大学模式影响了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近代化。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日益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在综合大学缓慢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科技大学和…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孕育和发展深受生命哲学、精神科学、现象学、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哲学家康德、狄尔泰、博尔诺夫等人在德国教育人类学成为一门专业研究领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继承了发端于20世纪初的精神科学教育学的衣钵,是精神科学教育学学派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70年代其影响达到巅峰,并对俄罗斯、荷兰、加拿大等国的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实践环节不够。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德国人学习,德国人很重视实验,初中物理德国有200个实验,我们只有40个。这需要我们大力改革。学生没有真知灼见,光有书本知识  相似文献   

5.
应德国莱比锡大学墨丽丝女士的邀请,我们一行6人于2001年11月对德国高校教育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任务是了解德国高等教育与留学生教育,学习先进经验,推动我省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我们先后参观访问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科技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6.
对德国19世纪高等技术教育文化背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业技术文化概念,为德国高等技术教育研究开启了新视野。以高等技术教育发展为线索,梳理德国高等技术教育发展过程,分析了德国高等技术教育与工业技术文化的关系,认为技术教育既是工业技术文化的产物,也是工业技术文化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有关教育的理论自古有之,但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的学科似乎产生于德国,启蒙主义教育学家特拉普(E.C.Trapp)在18世纪80年代就开始构建教育学理论,哲学家康德、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学体系。此后,德国的教育学理论大家不断涌现,赫尔巴特、狄尔泰、福禄贝尔等都是享誉国际的教育学大师,也是中国教育学界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20世纪初以来,我们对德国的教育学大师与著作越来越有陌生之感,即使在教育研究圈内,也很难听到德国教育学家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应德国莱比锡大学墨丽丝女士的邀请,我们一行6人于2001年11月对德国高校教育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任务是了解德国高等教育与留学生教育,学习先进经验,推动我省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我们先后参观访问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科技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通过座谈、讨论与参观等方式对德国的大学教育体制、教育现状、办学条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留学生申请、考试、费用、培养和就业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地了解。一、德国高等教育现状德国现有高等学校300多所,其中综合大学80多所,高等专科…  相似文献   

9.
拉伊和他的《实验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奥古斯特·拉伊(Wilhelm August Lay, 1862- 1926)是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是国际上“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实验教育学运用自然科学的范式研究教育现象。在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实验教育学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教育研究产生了自己的影响。拉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拉伊于1862年7月30日生于德国的一个名叫博亲根(Boetzingen)的一家安适的农庄里。1876年他父亲去世以后,他才能打消作一个农庄主的念头,并立志当一名教师。这是他最高的生活目标…  相似文献   

10.
自1903年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恩斯持·悔伊曼(Ernst Meumann)和德国教育学家威廉·奥古斯特·拉伊(William August Lay)出版《实验教育学》之后,教育实验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得到广泛的尝试,逐步推广到各个预珍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领域,  相似文献   

11.
政治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在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政治修养观汲取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在历史反思基础上自我重建的结果,体现出深刻的人本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论思想和方法论思想。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德国是科技大国和人才强国,其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方略值得研究。近年来,德国发布了一系列宏观教育改革方案,强调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3.
德国是科技大国和人才强国,其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方略值得研究。近年来,德国发布了一系列宏观教育改革方案,强调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高等教育家,他提出的大学教育本质观极富人学意义。在教育本质内涵上,他从真正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交往活动,生存交往构成了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生存交往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灵魂觉醒的活动,教育本质是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等方面,论述了“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的著名观点。他还论述了教育本质中交往的模式:主体—客体—主体,彰显了教育本质中交往的特征:人的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从人学角度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本质观,对于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具有德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对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有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阐述。本文试图从德国如何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保障条件的角度,分析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一、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条件分析(一)传统文化使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重技艺、重技术人员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德国素有“工匠王国”之称,许多德国公民认识到,职业资格不仅是谋生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认可的重要前提。19世纪下半叶德国重要的哲学家、柏林大学教授包尔生说:德国人过去一向以他们…  相似文献   

17.
国内动态     
由中央教科所、《教育研究与实验》编辑部、南通市教科所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实验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10日至13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来自各大专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教育实验的主持人和教师共6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教育实验评价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研究。 与会代表认为,当前对教育实验评价的研究,是反思十几年来教育实验的表现,是教育实验人员从抱着热情起步转向比较自觉的和科学的态度的表现。实验评价对教育实验具有导向作用,研究评价就是要为教育实验确定一定的标准,推动教育实验向深层次发展。 关于国内教育实验评价的现状,代表们认为:教育实验评价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实验评价的水平不高,评价的工具和手段仍很落后,特别是实验过程资料和数据的积累不完整,难以显示出实验的渐进过程,造成对实验进行评价的困难,总的说来,科学的实验评价还刚  相似文献   

18.
底特里希·本纳,柏林洪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荣休教授,当代德国最杰出的教育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教育、教养理论和普通教育学。围绕"德国学者如何看待教育实证研究"的问题,本纳教授与李政涛教授、彭韬博士展开了对话,向我们展示了何谓教育实证研究的"德国视野"和"德国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2000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办的Pisa调查中德国作为经济强国却以失败告终令各国震惊,尤其引起了德国人对自身教育体制的反思。德国的联邦体制决定了其多样化的教育体制,也造成了德国教育改革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历来对于德国教育体制何去何从存在几大争论。目前德国政府为挽救德国教育现状作出了一些改革的举措,本文试图以Pisa中德国的表现和改革分析德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2010年议程》谈开去——德国的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德国联邦政府提出了指导未来若干年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2010年议程》。作为该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被看作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激活创新力的重要举措。就德国教育的国内发展而言.其发展规划和政策主要包括继续增加教育和研究预算,强调革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建设精英大学.集中资助重点研究领域,改革贷学金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促进就业,以及增建全日制学校等。就德国教育的国际合作而言,出台了《教育与研究向世界开放:通过国际化实现创新》的文件,制订了加强德国教育与研究国际合作的八大目标和措施,提出了德国教育国际合作未来应优先考虑的八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