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用字辨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也易发生混淆,必须认真分辨相像“相”有两个读音。读xiàng,指外貌、姿态,例如“长相”、“相貌”、“可怜相”、“狼狈相”、“立有立相,坐有坐相”等;用作动词,表示察看,例如“相马”、“相面”、“相机行事”、“人不可以貌相”等。“相”又读xiāng,表示亲自观看考察,例如“相亲”、“相中”等;用作副词,表示互相,例如“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等;有时表示偏指一方,例如“良言相劝”、“拔刀相助”等。“像”指按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例如“人像”、“肖像”、“图像”、“画像”等。“相”、“像…  相似文献   

2.
以下这几组字,也是容易混淆的,在此加以辨析。屈曲“屈”、“曲”读音相同,都读qū。二字都能表示弯曲、使其弯曲(“屈指”、“屈膝”,“曲线”、“曲径”、“弯腰曲背”、“曲突徙薪”)。但是“曲”指弯曲的地方(“河曲”、“乡曲”),又指违背(“曲意逢迎”)、婉转(“曲折”、“委曲”);“屈”不能这样用。“屈”指被迫顺从(“屈服”、“屈从”)、穷尽(“理屈词穷”)、冤枉(“冤屈”、“委屈”);“曲”不能这样用。“曲”读qǔ,指歌曲(“散曲”、“南曲”、“北曲”)、杂剧(“元曲”)、曲谱(“乐曲”),是另一…  相似文献   

3.
为虎作伥充当爪牙,帮恶人做坏事,称“为虎作伥”。“伥”读chāng(昌),指伥鬼,读成zhàng(帐)是错的,读成chàng(怅)也是错的,当然也不能把“伥”写成“怅”或“帐”。未雨绸缪“绸缪”这两个字不容易读准确,有读chóunìu(仇拗)的,有读chóumìu(仇谬)的,都不对。“绸缪”应该读chóumōu(仇牟),是修缮的意思。趁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瑕不掩瑜这个成语有时被写成“瑕不掩玉”,意思错了。“瑕”指玉上面的斑点,是玉的毛病,“瑜”指玉的光彩。成语的本意是指玉的斑点掩盖不了玉的光彩,并…  相似文献   

4.
寥寥无几 其中的“寥”容易和同音词相混。有写“廖廖”的,有写“了了”的,有写“聊聊”的。“寥寥”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稀少。成语是指很稀少,没有几个。“了了”读 liǎ oliǎ o(燎燎),表示明白,如“不甚了了”。“聊聊”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闲谈。“廖”读 lià o(撂),表姓氏,不能重叠。这几个同音词都不表示稀少,所以都不能和“无几”组合成成语。   两全其美 把这个成语理解成双方面都美好,于是就容易写成“两全齐美”,这是错的。“全”指顾全,“美”是美好,“其”是他们。成语的本意是做一件…  相似文献   

5.
反应·反映“反应”和“反映”这两个词的区别不太好掌握,所以用混的时候比较多,特别是该用“反应”时,误用为“反映”。“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即有机体对刺激的回答。如“每次吃个痛片都有反应,恶心想吐”4“针没扎到穴位上,没有酸麻的反应”;“打乒乓球得反应特别灵敏,迟钝一点也不行”。“反应”还表示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等,如“这个讲演引起不同的反应”;“电视剧播出后,反应强烈”。“反映”有几种意思。一是表示反照、映衬,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这部小说反映了现实生…  相似文献   

6.
语文诊所     
“颠扑不破”的意思是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颠:跌倒;扑:拍打),比喻理论、学说、法则等正确可靠,无法推翻。语出宋·朱熹《答张钦夫》之一:“须如此而言,方是攧(攧diān: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相似文献   

7.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8.
奇葩·奇芭错例: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芭。辨析:“奇芭”应为“奇葩”。“葩”(pā)即花,“奇葩”本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如“奇葩异草“。又常用于比喻义,喻指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非同一般的人或事物。“芭”读bā,虽与“葩”字形相近,但却是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现多组成“芭蕉”一词,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这种植物的果实。由此可见,例句中的“奇芭”应为“奇葩”。乞求·企求错例:翟某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苦苦企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辨析:这里的“企求”应为“乞求”。“乞求”与“企求”读音相同且词义相近,但用法有所…  相似文献   

9.
班师回朝 “班”指调回,“师”指军队,“朝”指朝廷,成语的意思是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现在常借喻完成任务胜利归来。在实际运用中,其中的“班”有时被写成“搬”,这是错的。“搬”指物体移动位置,不能用来表示“调回”的意思。   暴虎冯河 其中的“冯”字常被读成姓冯的“冯”( fé ng),其实不对,在这里要读 pí ng(平)。有人知道该读 pí ng,但是写错了,写成“暴虎凭河”。只有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才能防止读错和写错。“暴虎”指空手打老虎,“冯河”指徒步渡大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杯盘狼藉 这个常用…  相似文献   

10.
USMARC的新版本新内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USMARC旧称LCMARC(1983年之前)。起初LCMARC是一供图书编目用的机读目录格式(格式中的标识为“BK”),之后又分别开发出其他六种不同出版物的机读目录格式,其标识分别为“SE”(连续出版物)、“AM”(档案与手稿)、“CF”(计算机文件)、“MP”(测绘制图资料)、“MU”(音乐)和“VM”(视觉资料)。自1980年起,美国国会图书馆将这七种机读目录格式(不含《机读规范记录格式》)合成一套活页文献,取名为《书目数据机读目录格式》(MARCFormatforBibliographicData)。1987年还发行了新版。前面两个…  相似文献   

11.
名、字、号     
《出版参考》2005,(12):31-31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I)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相似文献   

12.
一、何为电子艺术:有人说,计算机艺术是用计算机实现的艺术。就像说“用油彩和刮刀实现的是油画”、“用水墨和宣纸实现的是中国画”那样,强调的是工具。有人说,计算机艺术是四维艺术。这是说历史L各个时期的艺术(主要指美术)都是静态的、二维(平面,例如绘画)或三维(立体,例如雕塑)的艺术。而计算机出现之后,信息载体及传播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时间与空间形成一个四维的世界。反映与表达四维信息的成功形式是计算机艺术。这话有道理,但有点“深奥”。有人认为计算机艺术是电子艺术,是崭新的艺术流派。它是高科技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汉字误读错用辨析(三)若谷燕燕,甲骨文作个,小篆作若,象形字。本义玄鸟(《说文解字注》),即燕子。燕,上都是“甘”,不是“、,,。“甘”象燕街泥。燕,有两个读音:作为候鸟的“燕”,读ydn(艳);作为古代国名的“燕”,读van(烟)。常见的错误是燕国...  相似文献   

14.
没齿不忘这个成语中的“没齿”绝对不能读错,读错意思就变了;但还是有人经常读错,读成méi chǐ(眉齿),成语的意思就变成了没有牙齿不忘,这就不成话了。“没齿”的正确读音是mòchǐ(莫齿),表示终身的意思。成语是指一辈子不忘。在使用中,成语常有义随音错的现象,要注意避免。莫名其妙与此非常接近的还有“莫明其妙”。这两个成语都能用,但意义不同。“名”是说出,“莫名其妙”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明”是明白,“莫明其妙”是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一个是说不出,一个是不明白,这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正确使用,避免混淆。拈…  相似文献   

15.
凑合·凑和     
错例:《通知》要求,参加领导班子生活会的同志必须预先准备好发言提纲,切不可临时凑和、敷衍了事。 辨析:“凑和”应为“凑合”。 “凑合”有三个义项:一指聚集。例如“业余时间他们常凑合在一起聊天”;二指将就,例如“没什么好菜,凑合着吃吧”;三指拼凑,用在例句中即属此义项。“合”在这里读轻声he.不能写作“和”。  相似文献   

16.
采、彩两字在字形上的区别是,后者多了三撇。“彡”,读音为shan(山),其义除了和毛发有关外,常和色彩有关。比如,“彪”指老虎身上的花纹,“彤”指用红色涂饰器物等。在汉字实际使用中,采、彩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区别,直到今天,仍是“喝采”和“喝彩”并用,“精采”和“精彩’不分。 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动词的“采”,一般不会用错。这显然是个会意字,上面是“爪”,下面是“木”,表示用手去采摘树上的果实。所以《说文》中说:“采,捋取也。”这是“采”的本义。由此又引申出选择、搜集等义项。“采”组成的词有采用、采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这个名称形成于清代。它基本上来源于清代的“内札萨克蒙古”一词。所谓“内札萨克蒙古”是专指当时漠南地区的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六盟及其所属的49旗。到了20世纪20年代,“内蒙古”这个名称又有了新的地域概念,即指“六盟二部四特别旗”。其中“六盟”当然是指上述清代的六个盟,“二部”则指呼伦贝尔和察哈尔,“四特别旗”则指不属于盟的伊克明安、归化城土默特、阿拉善、  相似文献   

18.
同音词辨析     
同音词辨析●张跃平1.以至与以致“以至”的含义有二,用法也有二。(1)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不断延伸,含有直到或直至的意思。例如:“这种活动在当前以·至·今后不应搞得太多。”(2)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后半句是前半句所述情况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马忠文 《历史档案》1999,(1):116-119
关于戊戌政变后“军机四卿”被捕的时间,近代以来的私家著述记载不一。学术界多以清宫档案和官文书为主要依据,认为他们与张荫桓、徐致靖、杨深秀等人一起均被捕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九日(1898年9月24日)①。然而,新披露出的一些材料表明,“初九日被捕说”仍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其中也涉及到分析和利用有关档案史料的问题。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中,收有近人魏允恭于戊戌年八月初八日(1898年9月23日)致江康年等人的一通密札。扎中自称亲眼目睹了杨锐、刘光第、谭嗣同三人被捕的情形。现将该札内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凶年纪事》(2007)的文本分割为论说与叙事两部分,主角是那位垂垂老矣的作家,说他是库切本人似乎也未尝不可。论说文部分是库切以他的作者身份在说话,尤其是第二编“随札”富于自传性,点明其老作家的身份,而在有关于安雅的故事中他是JC或C先生(库切姓名的缩写),以那具衰弱无能的肉体现身,告诉我们写作“危言”和“随札”的那个人,他在现实中所处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