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试析合同自体法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自体法是当代国际私法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同其他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相比较,代表了国际私法的发展方向。它把意思自治说和最密切联系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利用简单的却无所不包的准据法表述公式解决了所有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尽管如此,但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对当事人明示选择法律应该要求是善意的;在当事人没有明示选择法律时,应从合同的条款和性质中,从案件的总体情况中默示推定出来;在当事人既没明示选择,又不能从实际情况中推定出来时,应根据特征性履行理论来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最真实联系的法律,作为合同适用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是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使适用最密切联系地法的前提条件。在当事人没有明确选择法律时,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转让技术所有权的合同中,转让方的习惯居所地法或营业地法是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转让技术使用权的许可合同中,原则上技术保护国法是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但在保护国有多个时,技术主要利用地为保护国;在技术被许可给一个受让方在几个国家利用且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时,被许可国法律为合同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许可方和被许可方有相同惯常居所、营业地、中心管理地或国籍时,其共同的法律为合同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在许可合同明显与许可国有更密切的联系时,许可国法律为合同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表现出扩张和受限两种不同的趋势。晚近国际私法立法一方面对意思自治的方式、时间以及其适用范围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并将特殊合同与一般合同相分割,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的这种发展趋势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我国民法《草案》第9编扩大了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增加了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合同,还将意思自治延伸到国际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但是,参考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发展,借鉴国际立法经验,我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还存在缺陷,应当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涉外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作为弱势一方的合法利益的保护,在确定涉外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时应该受到关注,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国际私法的实质正义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国际私法法律选择适用保护弱方当事人原则的根本要求。但什么样的法的适用方法一方面不违背合同意思自治,同时又真正有利于劳动者,是问题的核心。首先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当事人没有选择准据法时或选择无效时,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补救办法,但不能违背一国强行法中禁止性的规定,直接适用的法应得到合理的适闸。  相似文献   

5.
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表现出扩张和受限两种不同的趋势.晚近国际私法立法一方面对意思自治的方式、时间以及其适用范围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并将特殊合同与一般合同相分割,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的这种发展趋势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我国民法《草案》第9编扩大了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增加了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合同,还将意思自治延伸到国际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但是,参考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发展,借鉴国际立法经验,我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还存在缺陷,应当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意思自治原则是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重要法律选择原则。当事人依约定选择准据法的行为应于合同订立时以明示方式作出,并应符合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的强制性法律规定。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确将当事人意思自治规定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底公布的《〈法律适用法〉解释(一)》亦进一步明确了意思自治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当事人在订立涉外合同过程中应予遵守。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1):136-139
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和网上消费的日益普及,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国际私法规则仍可适用于网络消费领域。网络消费合同适用有限制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和特征性履行原则,各国立法与实践正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消费的法律适用规则,以保护当事人的正当利益预期,促进国际消费者保护统一进程。在网络消费合同形式方面,应对网络消费合同的形式要件适用合同的准据法;对于其实质方面,则需灵活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以期能够寻求灵活、多元、更具有针对性的法律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8.
跨国劳动力流动大量增加,反映在国际私法立法方面,就是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的创设和完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是确定劳动合同准据法的最主要方法。但是,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以及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日益得到重视,强制性规则对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影响显著增强。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呈现出复杂化、精细化、体系化等多种发展趋势。我国《法律适用法》有关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虽然体现了多数国家的一些普遍做法,也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但它排除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贯彻也不彻底,导致过多地适用本国法,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历史及确立的原因,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合同法律选择中的具体运用和意思自治原则的条件性限制等方面论述了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魏希贵 《现代教育》2004,(11):46-47
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法律选择规范,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不同性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何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一个合同是否应该由统一法律规范来调整合同整体和合同各个条款。对于不同性质合同,是否应当统一确定其准据法来进行规范调整,从而进行法律适用确定。在当今越来越紧密的国际经济交往中,合同法律适用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统一论"和"分割论"在主要国家适用实践并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表明我国目前对合同法律适用采取偏重"分割论"观点。  相似文献   

12.
多重超额损失再保险的破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多重超额损失再保险合同的破产概率。当索赔额服从指数分布时,分别对原保险公司、第一层和第二层再保险公司得到了Cramer-Lundberg风险模型破产概率的精确表达式,并且可以推广至多层分保情形。还证明了最后一层保险公司与免赔额无关。  相似文献   

13.
西方契约文化中蕴含的平等、独立、自由、人权、诚信等一系列人文精神,正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需求。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构建法治政府的实践中,应当融入契约理念,使之成为政府官员和民众的自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政府和民众的双向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法治政府的建成。  相似文献   

14.
自由选择作为现代社会的中心价值,因其是契约经济实现以及契约和法规约束下自由意志实现的前提,以 目标取向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大力培养平等、自由等契约观念,认识经济运行中自由、契约、法律三者关系,确立“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信念,将自由选择作为一种长期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违约自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本质上就是当事人通过自由协商,决定其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根据其意志调整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协议。当事人有是否缔约的自由,和谁缔约及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变更与解除合同的自由。但违约是否自由则从未明确地说明。而人们往往根据违约责任的存在而否定违约行为的自由。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违约行为往往就是缔约一方的自由选择的结果。文中从以下方面来说明违约的自由:违约行为的现实合理存在;合同法未对违约行为进行限制;对违约行为的适当规制并不是对违约行为的禁止。  相似文献   

16.
流质契约利弊并存,但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担保方式,不必因其潜在的微小弊端的存在而对其一票否决废之不用。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既解禁流质契约,又对其予以适当限制,以期达到既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私法自治精神,又适当平衡担保设定人和其他债权人以及担保权人之间利益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行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校园,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既是时代选择的新的治校方略,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高校依法治校的障碍,探索高校依法治校的实现路径,对于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有序管理以及高等教育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契约设计方—再保险人视为委托人,将投保人—再保险人视为代理人,将用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巨灾再保险关系,建立了巨灾再保险问题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情事变更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合同制度,许多国家均已立法明确予以规定,而在我国却被排斥在合同法之外。本文指出我国合同法确立情事变更制度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国际合同立法趋势、我国司法实践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确立该制度的必要性;从外国成熟的立法模式、我国自身丰富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经验、情事变更与商业风险的界定三个方面分析了确立该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