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刘禹锡历来被目为中唐怀古诗创作大家,人们普遍认为是他开启了晚唐怀古诗的潮流。然而,在具体的论证上迄今缺乏深入细致的探索。本文立足于此一问题,发掘出唐人怀古诗之发展与其自身的不断时空化现象呈同步的事实。并凭藉对刘禹锡怀古诗的分类和分析,确证了他在唐代怀古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其中,对他作品中特殊的时空感及其创作手法的发现,证明了他与晚唐怀古诗潮间一脉相承关系之真正所在,对前人缺乏论证的判断是一种补充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唐代诗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位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清新俊逸,尤其是以“空境”为意境的诗作更是诗中佳品.他善于通过对“空山”“空林”的描绘,勾勒出充满禅意、万象空灵的静谧境界,点化出纯明洁净、幽静淡雅、脱尘绝俗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3.
甘肃作为诗歌大省,其“西部诗歌”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诗坛影响甚大,在“西部诗人”群中,何来先生以其独特的诗美追求,确立了自己的诗歌风貌。其初期诗作表现出对于大题材的敏感,较多激越充沛情感的抒发,诗歌体式也表现为长篇大章。20世纪80年代之后,其诗于抒情的底质上,更多显现出思辨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陈子昂是唐代诗坛上承上启下的诗人,他扭转了初唐诗人重声色、轻风骨的风气,使唐代诗风向着刚健爽朗的方向转变。他的诗歌体裁多样,有律诗、古诗、绝句等。其诗用韵多种多样,所用韵部就有十八种。陈子昂诗歌创作在当时极具有代表性,因此从他的用韵可见当时唐代诗人的普遍用韵情况。  相似文献   

5.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相似文献   

6.
韩国电影《寄生虫》摘得2019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再一次将韩国电影推向国际视野。从《汉江怪物》到《雪国列车》,导演奉俊昊用一贯的"誊章法"将社会批判寓于电影作品中,表现出独有的凌厉、深邃、冷峻的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奉俊昊电影《寄生虫》的研究来探讨奉俊昊导演在善于恶、阴与阳、明与暗的二元论中表现出对韩国社会现实的哲学性批判与思辨。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诗坛上学杜宗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诗人纷纷以杜甫为宗,提倡诗歌的社会作用,直至明后期诗坛上出现了一股厌唐心理和"批杜"现象。这种诗坛上的"逆袭"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对一个诗人作品接受史的演变,更是政局、思想等多方面演变的结果。对明后期诗坛上的"批杜"现象,我们应该用一种辩证的眼光看待,吸取其中所提出的有价值的东西,摒弃无用的东西,这对新时代杜甫诗歌接受史的研究也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诗的意境影响深远,历代对意境的论述也为数不少,意境说还影响到了西方的诗歌,如美国意象派的创始人Ezra Pound,庞德本人也翻译过很多中国的古诗如李白的诗,也尝试过把中国古诗的意境美移植到西方的文化中,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到中国古诗的意境美,然而庞德的翻译毕竟不是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翻译中的缺陷也很明显,有学者认为庞德是借李白之诗,抒发庞德之意,而许渊冲先生在翻译中国古诗上要略胜一筹,尤其是在传递中国古诗的意境美上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写怀人诗卓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这不只是因为怀人为题材的诗歌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流寓生活的亲身经历,使得他的怀人诗内容丰富、真切感人。他把流离中的所思所感通过艺术概括再现在诗歌里,为读者展示出一幅真实的生活画面,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所开拓的新的境界确实是独树一帜的,当时的怀人诗中,无论从作品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来看,杜甫的诗都是有代表性的,这些诗不仅在当时充实了琳琅满目的唐诗坛,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诗歌财富。杜甫的怀人诗,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色。胡应激在…  相似文献   

10.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诤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二年,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发表了震惊欧美诗坛的划时代杰作——《荒原》,从而标志着叶芝时代的结束,并确定了他在英美诗坛的霸主地位。他不仅称雄英美诗坛,而且是那个时代整个西方位居首位的诗人。《荒原》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尖刻地描写和暴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生活,特别是中、上层社会生活的极度荒唐、贫乏、枯涩和绝望。诗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简直就是整个西方“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一九四八年英国国王向其授勋,同年艾略特  相似文献   

12.
秦嘉徐淑是东汉重要的五言诗代表诗人.他们夫妻二人的爱情赠答诗,对后世文人五言诗创作影响巨大.产生于秦嘉徐淑同时代的《古诗十九首》,多与秦嘉徐淑生平经历、创作情境、艺术风格相契合,故有学者推断:“在现存的东汉无名氏文人五言赠答诗中,定有秦嘉、徐淑二人的作品.”基于对秦嘉徐淑诗文与《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限与诗文风格一致性的比较考察,根据二者创作时间相合、创作情境相近、作品风格相似特点的分析,得出《古诗十九首》部分作品就是秦嘉徐淑五言赠答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当代女诗人李潮蕴在东北诗坛非常活跃,诗人以其旺盛的创作力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她的诗歌唯美深奥又蕴含丰富的生活底蕴,作为女性诗人她在诗歌视域和意象选择上都做到了性别的突破,从而使诗歌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超越性和丰富性.作为知识分子,她的创作又能沉于民间,作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忧患意识.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作品不仅有"小我"的呢喃,还有深邃的哲学追问,其诗作以一种回归诗本身、诗本真的文化立场和人本立场来表达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辨与感性体认,为中国当代新诗写作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颇具特色,结构上工整和谐,遣词造句十分精巧,尤其是诗中诸多重言词,在增加诗歌语言艺术性的同时又不失自然生动。文章从重言词的表现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对《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流云小诗》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兴起的小诗代表,这些小诗诗句玲珑剔透,宁静独特,意趣深远,引人入胜,堪称诗中精品。诗作中的音乐美、绘画美、意境美体现出宗白华诗歌的内在艺术魅力和美学品质,"三美"的执着追求使宗白华《流云小诗》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国朝诗萃》是清代潘瑛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诗人集中在乾隆朝及嘉庆初年,客观上反映了清代中期诗坛繁盛的局面,对于研究清代诗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一,诗选继承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的选诗宗旨,以诗存人,注重诗歌的内容意旨。其二,诗选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清代中期诗坛的复古潮流由此可窥一斑。其三,其选录皖人诗歌很多,对于研究地域文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阅读、鉴赏古诗,读懂诗句是一项基本功。由于古诗语言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在阅读欣赏时产生一些困难,本文试图从古诗语言表达方式的特殊性方面,即从"诗家语"主要的三种表现形式作一简单的归纳、探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诗识与妙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妙悟与诗识相辅相成。对于诗坛后学来说,诗识决定对前代典范的选择,对诗歌方向和旨趣的认同;妙悟决定时人对生活感受的敏锐程度,进入艺术想象的快捷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
王独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又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群,王独清是一个贵族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追求纯诗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认为"理想中最完美"的诗的公式是:(情+力)+(音+色)=诗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罗伯特·李·弗罗斯特对世界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作以简单质朴的语言体现深邃的生活哲理。《摘苹果之后》(After Apple Picking)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典型的叙事诗,以梦幻和现实交织的形式叙说了一位果农面对丰收的焦虑与无助。这首诗虽结构松散但却节奏清晰,表意深刻。文中三个汉译本分别出自对诗歌翻译研究颇有建树的学者方平先生和曹明伦、王宏印教授,对比分析这三个译本在韵律节奏和措辞等方面的异同以及译者所用的翻译策略以期为英诗汉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