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和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锻炼,而开发研制的一种适合全体学生的通用性体育锻炼设施。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落实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具有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向都不强,参加锻炼的积极性都不高,但经过坚持"长廊"锻炼后都有明显提高.经常性地参加"长廊"锻炼对男女生的锻炼行为习惯影响最为突出,"长廊"锻炼对男生锻炼态度的影响要大于女生.基于"长廊"的锻炼管理办法可有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进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3.
2012年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而笔者以为在学校里有几个需要解决的关键点,一是校长,二是教师,三是家长。如果能够调动起这三方面的积极性,学生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就基本能够落实。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然而,从目前全国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来看,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学校运动场地狭小、农村学校缺少运动器材,还有很多学校因缺乏体育教师连正常的体育课都开不齐,也有学校因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伤害而不敢组织体育活动等。本刊从四个方面对"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究竟"难"在哪儿进行了深入报道,希望通过对存在问题和一些地方典型经验的介绍,探索出解决"每天锻炼一小时"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保障"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有序开展,对吕梁市两所中学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制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分别是课业负担、学校体育政策、自身运动技能与兴趣、场地、健身指导缺失、家庭条件限制、父母影响。建议学校转变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践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足量保障体育课课时,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引入家庭、社区参与,推动青少年体育健身生活化;政府加大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服务设施的投入,利用供给侧思维调控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资源;各责任主体要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遵循"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对问题学生进行"专项帮扶"。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必须保质保量地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主要的是制订和落实措施,才能持之以恒,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我校从1979年以来,连续六年被评为浙江省群体工作和“达标”先进集体,其经验之一,就是狠抓了一小时体育锻炼: 一、时间安排早操:不论是走读生或住校生,除个别路远同学外,其余一律都参加。内容:跑步、做操或“达标”项目锻炼;时间20分钟。课间操:10分钟;眼保健操每天两次(上午第三、四节之间,晚自修第一、两节  相似文献   

7.
邓桂敏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5):535-536,539
青少年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人口的数量,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以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调查的结果中显示出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为例,对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开展好青少年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达到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日常工作当中,运用访问法、调查法对学校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师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从实际出发,通过加大宣传、组织活动、开发资源、打造特色等一系列措施,组织教师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结果表明,学校领导及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及时间明显地增加,正是由于教师的榜样作用,学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为校园体育的良性运转提供了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体育志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请教师先动起来,是推动校园体育开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有人曾这样描述中国社会群体的体育锻炼现状:“老年人奋起,中年人觉醒,青少年睡觉”。本文旨在对中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让中年人这一社会的中坚力量真正觉醒,积极参与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他们在最佳的身体发育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样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此次研究中,通过深入实际,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情况,进而得出如下一些结论:青少年体育锻炼项目多为球类运动;青少年体育锻炼场地多选择在一些免费的场所;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在早晨和周末;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多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提高体育成绩和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明确一些影响因素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如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助力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香港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身体自我描述问卷”为研究工具,研究体育锻炼对香港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被试为香港某大学的56名学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周的体育锻炼之后,男性被试在身体活动、运动能力以及整体身体自我三方面的自我概念较锻炼前有显著性提高,女性被试在协调性、身体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我、外貌、力量、耐力(体能)以及整体自尊等方面的自我概念较锻炼前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身体自尊在身体锻炼量和体育锻炼史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试述武术与全民健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术自身特点,论述了武术进入全民健身计划的可行性和措施,旨在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体育锻炼标准出台的历史背景、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并对这一标准变迁进行分析,概括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锻炼标准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规律性:制订过程从学习借鉴到自主研制转变;测试内容从体能主导向注重体质健康转变;测试对象由广泛性到针对性转变;测试手段从纯人工向半智能化过渡;执行态度从自愿性向强制性转变;评价方法从达标法到评分法转变;标准地位从部门规章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演变过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健身性、激励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并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提出了持继发展的对策:正视标准的战略地位、改革标准的管理方法、完善标准的评价体系、提高标准测试的科技含量、突破标准执行中的传统阻力、强化标准的法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5.
锻炼健康信念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心理测验的编制原则和健康信念理论模式,编制了锻炼健康信念量表第一版。用第一版量表对250名高校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了测试,对收回的24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剔除7个条目后,得到锻炼健康信念量表第二版,41个条目分属于不同的6个维度,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基本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非典"期间人们体育锻炼情况的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讨论了“非典”期间人们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锻炼的次数情况以及防“非典”与体育锻炼相关问题等,并为人们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武汉市洪山区初中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初中生与女初中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建构了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模型:体育锻炼习惯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的锻炼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效应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定势和思维模式,具有稳定性、重复性、自动化以及效果的积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出,为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了依据。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对策,论述了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与促进全民健身的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浙西地区大众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揭示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推广和发展大众体育锻炼,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切实有效地提高浙西地区国民体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