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卫光 《今传媒》2011,(8):125-126
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媒介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媒体为满足受众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播音方式,产生了"说新闻"的形式。这种改变带动了新闻播音的又一次变革。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新闻播音风格已经过时了,所有的新闻节目应该一律由"播"改为"说",这种观点在业界也一直争论。本文通过剖析"播"与"说"这两种形式来探讨新闻播音中"播"与"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庄玮 《新闻世界》2009,(9):49-50
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媒介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媒体为满足受众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播音方式,产生了“说新闻”的形式。这种改变带动了新闻播音的又一次变革。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新闻播音风格已经过时了,所有的新闻节目应该一律由“播”改为“说”,这种观点在业界也一直争论。本文通过解剖“播”与“说”这两种形式来探讨新闻播音中“播”与“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说新闻"的形式在我国的播音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出现了一批成熟的"说新闻"节目和主持人。但是,在"说新闻"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误区也层出不穷。本文就我国"说新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播音学>中阐述播音语言表达样式有四种:宣读式、播报式、讲述式、谈话式.其中讲述式、语言表达变化丰富,包括讲解、说明、叙述、描写、评述等多种特征.因此"说新闻"具有交流感强、距离感短的优势,使受众有亲切、自然、轻松、活泼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王瑾 《记者摇篮》2012,(8):57-58
从十几年前凤凰卫视的鲁豫"说新闻"开始,更多的广电媒体也陆续出现了"说新闻"的播音形式,而且到现在愈演愈烈。既然"说新闻"不是昙花一现的形式,那么在网络空前繁盛的今天,它在广播电视中有什么优势和影响呢?一、播新闻与说新闻通常讲,"说新闻"是指用日常说话的方式传布新闻,而"播新闻"被斥责成照本宣科播读新闻。多年以来,无论是传媒还是受众一度以为,只有宏亮的声音和一字一顿的节奏才能表明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然而,在  相似文献   

6.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广大受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新闻播音要加快语流推进速度,用"播说结合"或"说新闻"的播报样式,使新闻播报更平易近人,具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7.
张薇 《新闻世界》2014,(9):74-75
"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在"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它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8.
晓河 《声屏世界》2009,(7):41-42
新闻播音要求"叙事清楚,新鲜感强,语言朴实,节奏明快",做到了这几点,才是有质量的新闻播音.令人忧虑的是,如今广播新闻播音正在普遍"提速",而"提质"却被忽视,出现了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有一种偏误认为,新闻播报越快越好,把"快"当成了衡量播报好坏的唯一标准,使得一些播音员以"快"为荣,以"快"为时髦.于是乎在广播新闻节目中随时能听到一片高声亮词、平摆浮搁的炒豆般的语言,播音语速似有广播赶超电视之势.  相似文献   

9.
"说新闻"改变了观众、听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听众很大的兴趣。其实",说"的这种播报方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说新闻"的表层形式,而且还在于从便于观众、听众理解的角度出发,调动主持人的储备,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新闻事件本身的要点及前因后果的脉络更为清晰,这种解释性的传播更好地帮助观众、听众接收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说新闻"以传播的互动化、节目的创新性、语言的生活化、观  相似文献   

10.
张研 《记者摇篮》2006,(7):63-63
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较,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流畅、口语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尤其在播报民生新闻时,“说”更能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播”为“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播音的一种形式,说新闻符合播音的再创造性,是播新闻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说好呢?笔者仅就广播直播新闻如何变“播”为“说”谈谈一孔之见。一、采用谈话似的表达方式采用谈话式表达方式,首先要寻示对象感。说者不能机械的见字出声,片面追求“近话筒、小音量”的所谓亲切感,而是应心中有人,如同与知心朋友交流一般,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空谈的…  相似文献   

11.
吴佩兰 《今传媒》2016,(2):141-142
播音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促进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有志于电视播音事业的同行经过不懈努力,播音质量和理论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时代发展,新闻类节目播出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播出形式从之前的"播"新闻逐渐也有了"说"新闻、"评"新闻等类型,本文仅就"播"与"说"两种新闻播报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箫 《大观周刊》2012,(33):309-309
“说”新闻是如今信息时代媒体相互竞争推陈出新的产物,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为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需要主持人通过自己对新闻的感悟,结合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对谈话类的主持人来说,它更加要求主持人掌握灵活的话‘言表达技巧,将新闻生动化。  相似文献   

13.
杨曼 《中国广播》2005,(6):43-45
新闻类节日是各电台电视台的主体节目。时至今日,随着新闻节目的改革与发展,其播音创作主体——播音员、主持人也细化为新闻播音员、新闻评论员、新闻专题节目主持人等。“主播制”(新闻主播)已渐在各台新闻类节目中推行开来。随之而来的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为此,就播音界沿用多年的“播”新闻与近年来日渐时尚的“说”新闻这两种风格的播报方式,以及新闻类节目本身对此提出的要求做以下阐释:  相似文献   

14.
李笑艾 《新闻采编》2005,(5):8-9,13
“说”是播音、主持语言样态之一,常用于主持人节目的播音。“说新闻”是近年来特定的新闻播报中采用的语言样态。这一样态产生于50年代,在山东是“老”张说新闻,在上海是“阿福根”谈生产……,都在听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说新闻”风格著称的是播音前辈费季平,但由于媒体发展的局限,这一样式没有产生很大影响,更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1998年随着香港凤凰卫视独特的媒体运作焕发了生机,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播”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常有一些专家谈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的播音腔问题,并加以口诛笔伐;谈及主持人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作用时,总要和播音员的播音腔进行比对,批评播音员的种种不足,进而对播音传统进行批评,指责播音腔脱离时代,背离现今的大众审美趣味。实际上,"播"新闻是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一直使用的一种有声语言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易颖  董娟 《声屏世界》2009,(7):39-39
依据新闻内容的"加速" 新闻播音中的"新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消息、评论、通讯等体裁,其题材也极其广泛,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民生、体育、文化等.在"提速"实践中应依据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新闻进行不同的"加速".例如.在播报体育类新闻或介绍赛事情况时,播音速度可有明显提高,从而体现出赛事的紧张气氛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进入比赛氛围.  相似文献   

17.
李珂 《今传媒》2013,(5):128-129
现如今,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外界信息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在家庭中的普及,接踵而至的问题是,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于是,"播"新闻之外的一种新型的"说"新闻的形式应运而生了。"播"新闻与"说"新闻究竟孰优孰劣,已经成为近二十年来争议不休的话题。以笔者之见,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应该采取"播"与"说"相结合的方式,将两者的优势融会贯通起来,可以有效避免采取单一的播音方式存在的缺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的传播最重要的新闻话题。  相似文献   

18.
陈勇 《新闻前哨》2008,(8):80-80
“说”新闻以一种平等、轻松、接近口语的表达样式取代居高临下、正襟危坐的播音方式,语言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对语境依赖性强,是新闻播音表达样式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日益加大的信息量的需求,受众渴望出现新的播报模式,"说新闻"以快节奏、多变化的特点,温和幽默的语言被广大受众接受和喜爱。作为"说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主持人是联系媒体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因而这种特殊性就要求主持人应当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主持人良好的新闻素养、政治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说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富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关键,这样才能适应"说新闻"节目迅速快捷、内容丰富的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20.
安娟 《新闻传播》2012,(9):63+65
在以电视为介质的所有语言传播活动中,新闻播音的要求最高、难度最大,不仅要求播音员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高度的政策敏感性,还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播音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就要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对新闻稿件有深入的理解,在新闻播音的过程中进行即时的艺术创作。本文讨论了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