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8,(35):29-29
丁念金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年第5期上撰文介绍了全景教育。全景教育是明确地以人的全景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全视野、全思路的教育。全景教育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
优质学习是以学习为中心并自觉地追求高质量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具有三重基本内涵:有充分意义;高度地合乎学习规律;具有充分的实际效果。优质学习有6条基本原则:以学生素质的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为宗旨;学习高度自主;学习高度个性化;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关注完整的学习经验,包括创造性学习经验;体现优化的学习文化。达成优质学习的关键路径包括:转变教师行为;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指导体系;指导学生写学习计划;转变课堂教学的基本运作;素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是我校牢固树立的办学理念。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所提出的明确的办学宗旨是“三全三爱三服务”,即: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人  相似文献   

4.
宋惠敏 《职业技术》2006,(10):54-5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师生全面发展。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5.
《天津教育》2012,(4):4
办成功教育,建美丽校园天津市第八十九中学以"做更好的自己,建更美的校园"为发展目标,秉承"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遵循"全纳生源,全员育人,全景塑造,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的最高价值是"崇高",教学质量观要体现这种最高价值。无论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还是现代和当前的教育思想,最高文化价值的内涵在发生着重要的变迁,这影响着教学质量观的变化。未来中国最高文化价值的新内涵应该包括:每个人都得到基本的尊重;素质高而受人尊重和推崇;贡献大而受人尊重和推崇。体现最高文化价值新内涵的教学质量观的内容包括:学生素质的全景发展;教师素质的全景发展;教学生活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师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健康的一种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明确地指出:"教育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把之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其归根结底是对于人的培养。在我国2011版音乐新课标中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学出发,以培养具有审美素养的健全人为目标的生本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08,(5):F0003-F0003
合肥市蜀山区绿怡小学座落在美丽的合肥市天鹅湖畔绿怡新村社区,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学校在“人性化教育,个性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办学”的理念引领下.把“以教育科研为依托.走文化立校、内涵发展之路.办学有特色: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突破口.改革课堂教学.教有特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育人宗旨,注重发展个性特长,学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观念的主要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云 《江苏高教》2001,(4):123-124
1 .教育个性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明确强调 :“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的能力 ,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并把之做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尊重人的自我需要和价值 ,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宗旨。现代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特别需要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而创造性与个性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重视个性培养 ,才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个性的发展 ,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 ,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 ,有坚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强调…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是直接有关,紧密联系的概念,但它们有其不同的内涵、特征,终身教育是指对人的教育伴随人的生命全过程,终身学习提供公民个人终身继续学习的全程,学习社会提供学习资源、学习机会和激励社会成员人人学习、继续学习的社会愿景.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习化社会的建成,学习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于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纵观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职业专业化有其自身特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是高师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景图形图像模拟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利用全景图形图像化模拟技术渗透至教学中的整个相关流程,并创建与现实社会类似的环境,从而解决了学习媒体的情景化及自然交互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课程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存在两个不充分:公民学科教育以公民认知代替完整的公民教育,路径开发不充分;其他各类课程协同的公民教育同向聚焦不足,路径拓展不充分。从教师角度思考其原因,是“教书匠”的职业定位蒙昧了其现代教育背景下职能的自觉,拘囿了其教育视域的拓展。教师要以公民教育自觉,为社会和谐与公民幸福而教,拓展公民教育的场域,结成学习共同体,向自然、向社会、向生活开发,搭建全景、多层交错衔接式育公民的大世界;拓展学科教学视域,在学科课程资源中发掘或显或隐的公民教育课程资源,构建全员、全课程育公民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学有一种将学术研究贴上国家标签的符号诉求。预设“国家语境”、提炼“中国经验”并形成可推广的“中国模式”便成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遗憾的是,高等教育学在寻找“中国模式”的过程中一直使用他者视角,其本土化历程没有离开“精英主义”取向,并造成了知识生产的内卷化。学科需要从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互动中记录更全景化的“中国体验”,更需要将自身作为方法,重获“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虚拟现实(VR)培训内容制作专业性强、成本高这一问题,开发一套全景浏览与热点交互的VR实训开发平台,实现全景图片展示、交互热点设置、全景移动浏览、视频与音频运行及全景数据采集等功能,通过可视化编辑实现VR内容制作,大幅降低VR内容制作门槛,提高VR制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到二战前后的一段时间,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快速成长期,也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期。对这一阶段美国公立高等教育迅速崛起的背景与进程进行考察,分析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围绕与社会、政府、私立高等教育及中介组织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相信对我国相关领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景摄影从诞生到发展虽然历时不长,但由于其自身技术与艺术融合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形式。早期的全景绘画,促使人们对大视角影像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业显示出其强大的推动力,这给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摄影器材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计算机图像软件让影像制作变得更加神奇。三维影像、全息影像,这些新技术将给全景摄影带来崭新的明天。  相似文献   

19.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蓬勃发展,直播教育作为在线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直播教育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可以划分为广播直播教育、电视直播教育、互联网直播教育、高速全媒体直播教育四个阶段。相较于传统在线教育,直播教育在情感交流、临场感、交互性、教学资源时效性、个性化学习体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5G时代教育信息的高效传播,将激发直播教育活力,重构直播教育体验,创造直播教育产业价值,从而使直播教育成为变革传统在线教育、创新教育教学形态的重要力量。5G时代直播教育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直播教育媒体、超高清直播教育资源、超高速信息传播通道等要素构成的直播教育传播系统,可以应用于大规模教育、慢教育、课堂教育、AI合成教师教育、全景教育、全息教育等教育模式。尽管5G时代直播教育蓄势待发,潜能巨大,但是目前尚不成熟,尚未形成直播教育产业链和生态链。未来可以在政策支持、标准研制、产业助推、资源建设、质量监管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proposed by Steven Krashen is the theory concerning students’affective education in SLA.The author gives a panoramic view over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lower students’affective filter with a view to facilitating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