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2012,(2):48-49
于克清:“不差钱”的父母养了“不差钱”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一些父母在各方面出手阔绰,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总是表现出一副“不差钱”的样子。但他们没想到,这种“不差钱”的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使孩子也产生了“不差钱”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不差钱?那么如今的我们差的是什么?小品《不差钱》留给我很多思考:人与钱,权与亲,生与死……  相似文献   

3.
崔敏 《今日教育》2005,(4):37-37
《读者》上有样一个故事:暴风雨后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这时他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海滩上不断地捡小鱼扔回大海。良久.他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那你还在扔.准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那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小男孩充满童真的说道.  相似文献   

4.
《河南教育》2009,(3):2-2
经济严冬钱难赚,物化社会友难交。 “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呢,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台词。“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  相似文献   

5.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 钱钟书有一本《牛津大辞典》,这本辞典钱先生用了几十年,上面写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件事让《牛津大辞典》的出版商知道了,他们找到钱先生,提出高价购买、永久收藏的要求,钱钟书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在乎钱吗?”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节活动课,我准备和同学们谈一下昨天的事:好多同学鸡腿吃了不到一半,顺手扔掉。刚走进教室,值日生报告:“老师,不知道是谁丢的钱,好几个同学在地上用脚踢。”她刚说完,同学们哄堂大笑、七嘴八舌:“一分钱谁在乎一角钱我都不拾……”我听了学生的议论,看看地上,果然有一枚沾满泥巴的硬币。我想发火。但是,我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大多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谁在乎这“不值钱”的一分钱怎么办呢我便微笑着走过硬币,在讲台前站定了。“起立”值日生响亮的口令,使沸腾的教室立即平…  相似文献   

7.
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的裤子穿跑偏了。笑过之后,忽然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时常“跑偏”。且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第三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中最后四节的内容是这样的: 看了一会儿,我忍不住走过去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相似文献   

9.
“小沈阳”在2009年春节晚会后,成为超级人气王。几乎无人不说“小沈阳”.据说他的身价猛涨六百倍。有人说:“小沈阳”的人气来自迎合了大众当下口味的东北俗文化。我觉得有其道理,但不全面。就赵本山领衔合演的《不差钱》来说。成功在于俗中有深。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了“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  相似文献   

11.
老抠     
去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其中那句“这老爷子太抠了”还成了时下的流行语。我们家也有一个“老抠”.那就是我的爸爸。  相似文献   

12.
非常人物     
C罗:不差钱也爱买彩票
  虽说福利彩票更多地是为了给那些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但巨额奖金也确实吸引了不少人,这也包括“不差钱”的C罗。虽然千万欧元的年薪足以保证C罗把最钟爱的法拉利“开一辆,撞一辆”,但“葡萄牙7号”也会经常拿着几十欧元的零钱,去买在欧洲主要针对中老年彩民的数字博彩游戏“宾果”(Bingo),并为偶一中奖激动不已:“这很让人兴奋,因为你能在那坐上很长时间,只为等一个号码去赢得奖金。”  相似文献   

13.
神行太保:听大家这么一说,大人们好像比我们更在乎钱,因为钱都是他们辛苦挣来的啊。太在乎钱,可能会忘记这世界上还有钱买不来的东西;可不在乎钱呢,也可能把劳动得来的果实白白浪费。你认为呢?  相似文献   

14.
【素材1】 小沈阳:母亲是一生的榜样 在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东北演员“小沈阳”因小品《不差钱》一炮走红。春晚后他的出场费更是由500元猛增到10万元。不仅如此.他还参加了北京、辽宁、吉林、天津四个地方台的春节晚会,  相似文献   

15.
不差钱     
在百度上输入“不差钱”三个字,跳出来的肯定不是“关于不差钱的社会学研究”,大家似乎更关心小品中的“屁精”是否辱骂了同性恋或是赵本山在节目之中咳嗽了几次云云。人们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从八卦这一视角窥探这个貌似有序,实则混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苏教版)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文中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潮退后的沙滩上.把一条条搁浅在沙滩上浅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搁浅的小鱼很多.而阳光很强烈。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水洼里的水晒干。小男孩根本来不及拯救那么多的小鱼。这时来沙滩散步的一个大人忍不住劝阻小男孩:“有谁在乎呢?”而小男孩仍不停地捡起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这一条,这一条,还有这一条……”。读了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这一条条搁浅的小鱼不就像班中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稍落后于他人的后进生吗?小男孩对待小鱼如此有爱心。如此尽力。那我们教师更应该学习小男孩。  相似文献   

17.
黎明 《语文新圃》2009,(3):39-39
我看,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中的这一句,代表了“春晚”的最先进文化。或者说:这就是春晚文化水平的最高点,牛年春晚最重要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隐性辍学的形成原因来自教育、社会、经济、文化、情感各个方面。“唯升学教育”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教育原因:“唯学历是举”的用人体制是形成隐性辍学的社会原因;“一切向钱看”的价值体系是形成隐性辍学的经济原因;“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期望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文化原因;“有谁在乎我”的情感指向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情感原因。不改变这些原因.就不能遏制隐性辍学的蔓延,克服教育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小品《不差钱》中“屁精”一词引起一些学者争议。文章运用Hymes话语分析模式对该词所处的情景语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屁精”应理解为“一点儿也不精辟”才符合语境。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认知信息等,对该词产生不同的理解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多久、在乎、干死、弯腰、捡起”等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甚至、继续、蒸干、干死、在乎、叨念“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捡、扔、在乎”等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