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海燕  董树凤 《教师》2012,(2):73-73
写话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要从生活、阅读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强化生活、读写结合,鼓励学生想说爱说,指导学生乐写会写;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把说话训练点放在最熟悉的事物上;要结合教学组织有趣有益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主要写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怎样在美术课堂上让生活之美尽情绽现,让学生体会艺术,并能创造性的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我在本文中探讨了有关生活和美术的相互性,让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和创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学生缺乏习作方面的体验不无关系。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因此我们应在体验中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一环,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无兴趣写,能不能写好。学生写作的兴趣直接来源于教师的命题,命题能力也是一位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反映。早在50年代,语文教学的前辈们就提出了作文命题的原则应该是让学生能写、会写。所谓能写,就是适应学生的生活范围,使他们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所谓会写,就是指适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和源泉,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情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味生活,激发情感,是指导学生写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情真意切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内容才会内容充实,生动逼真,真实感人。使学生在作文时从无话可说到非说不可,从无从下笔到下笔如有神。情感来源于观察、记忆、体会、畅想,让学生走进生活,切身实践,触发情感,是写好作文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6.
一、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高能力 我们说作文来源于生活,不是凭空瞎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所以,更要让学生知道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学习,也才会相信写作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我不仅带领学生将文中的相关语句讲通,让学生理解透彻。更是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太阳的形成与变化,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太阳黑子等一系列与太阳有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作文部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则短语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写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写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二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爱写.材料贴近实际,才有真情实感;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写作训练的效果才能更好.然而,贴近实际的材料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积累:激发兴趣靠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体验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8.
归因日记     
行为出自动机,动机来源于认识.认识的高低、全面与否直接影响动机的形成,一旦动机形成往往有相应的行为产生.因此,要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就必须提高个人的认识水平.为此,我想到了让学生写“归因日记”.首先,让学生认识“归因日记“.告之内容,教之方  相似文献   

9.
作文来源于观察,来源于生活,在小语教材中明确要求观察的作文就占了95%以上。然而,小学生往往忽视观察。不仅没有观察习惯,也没有观察兴趣和方法,所以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注意四个结合。一、要重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有意观察,即指有目的观察。如为了写好一个小动物,老师事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然后再写。无意观察,即不带任何目的观察,就是平时要留心捕捉到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及在脑海中闪现的念头,要及时写在日记本上,汇成作文材料库。事实  相似文献   

10.
薛淼 《现代语文》2014,(8):144-145
冰心:“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可以看出学生写作,平时的储备非常重要,其中最为直接的素材、技巧甚至是灵感还是来源于语文课本,课堂教学是学生猎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必须结合教学,指导学生精心学习课文。在课堂上笔者就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潜移默化中开花结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着重从仿写标题、仿写句子、仿写段落、仿写思路四个方面来谈写作。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唯有写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最多的。写前的构思来源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写后的批改评价更是教师的了。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提高甚微———大部分学生作文本一发下来看下分数就匆匆把作文本丢一边了,尽管教师作文讲评讲的天花乱坠却没几个学生在认真听,更不用说思索了。究其原因是写作的完整过程只是教师在经历。我不禁反思,何不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作文过程,尤其是经历写后的评价欣赏过程呢?于是,我尝试举行了一次"一对一式"作文欣赏活动。  相似文献   

12.
向玉兰 《湖南教育》2003,(15):15-15
劳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来源于生活,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丰富了学生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内容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大部分同学在作文刚起步时,无话可写,思维单一,语言枯燥乏味,条理混乱。而劳动课能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如在劳动课《作壁挂》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边实践边思考:1.作壁挂可以分哪几个步骤;2.仔细观察制作过程,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动作。制作完毕后,让同学将自己的小制作带到讲台上,边操作边讲述制作过程。然后,以这次活动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就产…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作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如何让学生乐写、能写、善写是值得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能够留心,运用匠心,保持耐心,用“心”去铺设作文成功之路。 一、留心捕捉 积累写作好素材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大多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策略说明】1.例文导学。教师通过例文,将作文目标具体化,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2.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图片等视听冲击,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回忆。3.训练提升。将学生交流片段作文和教师展示下水作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上领悟要旨,提升能力。4.合作探究。通过美读、问答、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清楚作文"写什么"。【过程设想】一、导语设计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学生正式习作的铺垫性、过渡性阶段,写话的教学要求相对较低,旨在让学生通过练笔实践真正体会写话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在低年级写话指导中充分运用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形式,让学生善于写话、乐于写话,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鉴于此,提出要借力细致观察让学生乐写、借力形象描画让学生乐写、借力情境表演让学生乐写,为后续的习作教学蓄力等作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强 《华章》2011,(16)
素材的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而这些材料必须来源于实际,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积累.因此,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张丽娟 《新疆教育》2012,(6):114-114
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即让学生想写;让学生相信能写;让学生随意写;让学生会写;让学生完善写。只有经过这五步练习,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才可以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很多学生能够谈文色变,苦苦思索半天,也无话可写,搜肠刮肚也只有三言两语,作文—难写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我们作文里的"米"就是素材。素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叶圣陶说:"生命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笔下生花的方法很多,关键还要学以致用、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线教师,教案年年写,应该年年新,把新的内容、新的体会写进去.而这些新内容、新体会可能来源于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质疑,也可能来源于自己对课堂的感悟,也可能来源于学生课后作业的错误理解,也可能来源于某些高考试题的变革.总之教师的教案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材料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生活!要解决学生写作的“货源”,就必须把学生带进生活,指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生活是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任何一个空间,如家庭、学校、街道社区、农村等等,都是写作的素材。生活就展示在孩子的面前,孩子如何把握生活呢?我总喜欢把观察生活的技巧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观察生活。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随时随地把自己所看所想写下来,这些都可成为以后写作的材料。但是,还是有学生感觉到没东西值得记录,总向我发问:“老师,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