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美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围绕音乐的社会功能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即“百家争鸣”,促成了先秦音乐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繁荣。这一时期出身于手工业阶层的墨子提出了他的“非乐”的音乐思想。本文从分析《墨子·非乐篇》入手,从三个方面探讨墨子的“非乐”观,并且肯定了墨子的“非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非乐”,有其一定的正义性,但同时也指出其“非乐”观点的功利性,有一定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墨子的薄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墨子.节葬》中。墨子针对当时侈靡的丧葬状况,发出了"俭节则昌,浮佚则亡"的呼唤,同时也阐明了"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墨子力求引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现代社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影响较大 ,墨家提出的“节葬”、“非儒”、“非命”、“非乐”等观点大都建立在爱民、利民思想基础上 ,历来受到人们的肯定。对于墨子的“非乐”观点 ,许多学者提出了批评 ,认为墨子的“非乐”是代表了小生产者、私有者阶层的意志。笔者认为评价墨子的“非乐”要探究“非乐”思想产生的根源 ,把“非乐”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 ,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墨子的薄葬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墨子.节葬》中。针对当时侈靡的经济现状,墨子发出了"俭节则昌,浮佚则亡"的呼唤,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其原因均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利用资源,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在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墨子的"尚贤"理论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期望通过"尚贤"来达到一个十分理想的状态,但是却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矛盾之中。本文力图通过对墨子"尚贤"思想的论述,弄清墨子"尚贤"尚贤的主要内容及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理顺墨子"尚贤"思想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李勃 《职大学报》2011,(1):18-22
墨子"节用"思想从衣、食、住、行、性、葬、乐等方面揭示了当时君主横征暴敛、奢侈荒淫的现状,并以古代圣王作对照,阐明了自己的主张,奉告君主贵族"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从人与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的关系看,"节用"仍具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墨子是春秋末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学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及墨家学派是先秦时期与儒家相对立的最大学派,并列“显学”。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兼爱是核心,节用、尚贤是根本。《墨经》涵盖了哲学、逻辑学、政治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当代价值,包括伦理、和平、政治、经济、管理、科学、教育等价值和世界意义,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都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借鉴、效法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兼爱"是墨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重要主张,为的是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期求得天下和谐,它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墨子的"兼爱"具有与儒家的"仁爱"和西方的"博爱"所不同的特质,正是这些特质让"兼爱"思想一度沉寂以后,在充满竞争的当代社会中重新大放异彩。本文试图运用逻辑分析工具,从讨论"兼爱"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勾画了"兼爱"思想实现的必要和现实条件,得出结论认为:提倡和发扬墨家兼爱精神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墨子思想非常有特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将墨子育人思想运用到职业院校的发展中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是我国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墨子育人思想为切入点,聚焦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这一主题,寻求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了墨子的忧患意识,认为墨子的忧患意识包含忧国、忧民、忧己三个层面,并对每种忧患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极具有时代的前瞻性;进一步指出墨子的忧患意识是墨子"兼爱"、"非攻"等核心思想产生的根源,并分析了墨子忧患意识产生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达的精确性",其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突破性的意象选择——的协同合作。卡夫卡将"现实与幻想"组合成昆德拉所说的"定义性的比喻",从而精确地揭示出他难以明言的内心体验。《变形记》的人变"虫"就是利用"虫"的意象来对一种特定的人物状态下定义,是卡夫卡准确地把握"格里高尔"的最佳也是唯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保定作为历史文化优势明显的中等城市,如何打造融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区域特色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是一项大课题。提出通过提炼"保定精神"、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政府强力出台鼓励扶植政策措施、注重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精神,创新文化载体、打造"红色文化季"亮丽品牌,加快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打造人才聚集高地,适时启动古城文化名人培育工程等举措,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倾力打造现代精品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青年尼采关注荷马问题。1869年,尼采在巴塞尔大学的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言学》,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荷马作为一个人是否存在?";尼采在1872年准备写作《荷马的竞赛》,最后只写了一篇前言,将希腊世界区分为前荷马世界和荷马开始的世界,荷马世界已经是有一种文明的日神精神作引导,前荷马世界是没有竞赛精神的令人恐惧的深渊;青年尼采以这样的区分来论定酒神精神是超善恶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个别同志认为,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再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已经过时了。而事实上,根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只要有阶级斗争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只要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并没有过时。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5.
莫言小说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艺术问题,其中对"丑"的直白描述就极有争议。一方面是"文革"过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突围与反叛;另一方面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更是莫言在进行新的艺术探索。美丑融合是一种审美境界,更是莫言的审美观,它打破了美丑分离的局面,在美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著名语法学家雅各布森的"对等原则"理论分析А.К.Толстой的诗歌《我的心中充满爱》,便会对这首诗有新的审美感受,使读者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语法变化,感受到诗歌中静谧、唯美的画面和作者内心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7.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18.
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为存在"概念入手,指出"自为存在"可由"表世界"和"里世界"二者共同构成。运用这一理论深入剖析《小城畸人》中"畸人""存在"的本质,并援引萨特"自欺"理论解读"畸人"的解脱方式:通过"自欺"逃避自我,通过"欺他"强迫他我,从而揭示"畸人"并不"畸",而是入世者真实存在的心理写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造字法的理论,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考察汉字中"家"的造字法。分析了传统意义上的"家"从宀,豭省声的形声字造字法的不合理性,从汉字的文化意义以及汉字及其结构的历时和共时的演化来阐述"家"从宀,从豕的会意字造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