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探索,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域探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发展历程。在梳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主人公的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了他们人格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保持平衡,达到超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同性朋友之间的爱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男女之爱与同性之爱纠缠不清,总体表现为同性精神之爱、对爱友的敬爱与痴迷、肉欲之爱、出于爱的谅解及诗人对自身美德的热爱。爱的内涵在十四行诗中的演变,反映了莎士比亚进步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精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取向,不断推动着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崇尚理性,则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本质特征。因而可以说,科学精神是基于理性而言的。从认识事物的角度看,科学精神表现为主体把握客观对象本质与规律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这是认知理性;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以尊重、宽仁为核心的理智情绪与行为,这是交往理性;从自我发展的角度来说,科学精神强调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自觉地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短篇小说,具有难以比肩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高度.作家通过对主人公冉娜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表现了当时渔民的一片纯洁、光明而充满人间至爱的精神世界,既以人性的深度显示爱的博大、深邃、无私和神圣,又以精神的伟大显示人生的纯洁、价值、意义和美.冉娜正是作家心中道德理想的外化形象.小说在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中,把真实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演绎成一种人穷而精神富有的人生和生命的大境界.  相似文献   

5.
本校使用的苏科版初中生物学教材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一方面体现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又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组织内容的同时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学生身边的或自身的问题和现象开始,  相似文献   

6.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7,(1):22-25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鼎峰之作,对文中灯塔的寓意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生命美学视角出发,试图挖掘其美学意蕴。通过阐释詹姆斯对神秘灯塔的向往,表达他渴望了解生活真实的愿望;拉姆齐先生对去灯塔的态度从漠然到积极的转变,表现他从理性刻板向感性直觉的精神蜕变;温柔贤惠,无私奉献的拉姆齐夫人与灯塔的光束融合,象征夫人博爱精神永存的真理。灯塔是人类精神之塔,去灯塔是体验人生、挖掘人的内心世界、理解生活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8.
《爱之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处于逆境的主人公乔伊无偿地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老妇人,老妇人后来给予了乔伊的妻子一些帮助的故事。文童通过这样的故事,赞扬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同时也阐明了一个道理: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爱是会传递的。  相似文献   

9.
共同人性包含的具体内容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是一个谈论得较少、认识很不统一的问题。从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看 ,文学中的共同人性 ,主要包括亲子之爱 ,男女之情 ,对家乡、祖国和大自然风光的喜爱 ,以及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等。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不只是人的感性生发与表达,更是人的"理性"选择和实践。技术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创新理性构成了工匠精神的"理性之维"。其中技术理性是根本基础,审美理性是灵魂升华、伦理理性是责任担当、创新理性是永续动力。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包括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涵育工匠精神;塑造"工匠之师",传承工匠精神;完善培养过程,革新工匠精神;实施整体评价,导引工匠精神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突破传统对《洛丽塔》的道德评价,从审美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文本中女性主人公的象征意蕴。亨伯特在对美的迷恋中产生了感性与理性的;中突,而美本身在消费社会的堕落最终导致了悲剧。在这一部谜一般的作品背后,感受到了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深刻危机与现代困境。  相似文献   

12.
对于艺术来说大部分的感性存在都是来自于自然,只有在感性事物存在的基础上,人才可以将感性的、客观的存在赋予自己的精神,表现出来。只有真正的表现出来为人所见,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真正的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就是一种自然美与人精神结合的产物,就如同《诗经》中的鸟意象一样,首先要有鸟这种自然美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将它赋予精神,最终呈现出一种有机的,协调统一的美并以此来抒发感情,表达情怀。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情绪、意志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从医学的角度讲,人的左脑主管逻辑思维,负责语言、逻辑、记忆等;右脑主管形象思维,负责音乐、绘画、运动、情感、想象、感受等.也就是说,人的思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性思维,另一部分是理性思维.感性思维是"爱"、"恨"、"愉快"、"悲伤"等感情部分,理性思维则是"演绎"、"归纳"、"推理"、"论证"等理性思考部分.我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般来讲可分为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鸽子在基督教文化圈内是圣灵的化身,它象征着灵魂的纯洁、自由,与人类社会有密切的关系。《将军族》中的鸽子就是富有基督教的理性精神,是自由、和平、团圆、爱的象征,它体现着人自身的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小说中作者高度赞美了男女主人公三角脸和小瘦丫头儿敢于追寻这种纯洁、自由、和平并因此而平静地选择了死以寻求作为"人"的尊严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表达了作者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与情人>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徘徊在母亲格特鲁德·莫瑞尔夫人、女友米丽艾姆和情人克拉拉三个女性之间,其情感世界在母爱、米丽艾姆的精神之爱和克拉拉情欲之爱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异化.随着对世俗社会的解读和性格上的日趋成熟,他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米丽艾姆的精神依靠;克拉拉只是自己情欲的寄托.母亲的死使他摆脱了畸形母爱的束缚.痛定思痛,他最终迈出了走向新生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鲁迅以其卓越的文学业绩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鲁迅作品不断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鲁迅作品的深刻并不单表现在进行社会历史或思想意识的分析,更表现在对人的自觉意识的独特把握。通过对鲁迅留日生涯中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可深刻理解鲁迅作品中的立人思想及独特追求的自觉精神。这样,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关注鲁迅作品的梦想与激情意义;从伦理社会到市民社会,关注鲁迅作品的自由主义精神气质;从理性启蒙到感性启蒙,关注鲁迅作品的纯真质朴儿童情结。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极具悲剧色彩。小说以批判现实的手法展现了男女主人公性格的两个极端,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交错的爱恨情仇以及对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分析,展现出了自然野性与文明秩序的矛盾冲突。最终,男女人公在选择与宽恕、坚持与放弃中获得了自我救赎,这也是人性迷失后的回归和净化。  相似文献   

18.
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婚外恋故事,在作品中不被人理解的男女主人公最终以生死相依的方式死亡,达到了他们“爱的极致”的目标,谱写了一段淋漓尽致的爱情悲剧,作品对人类文明中的爱情和婚姻探讨上有着鲜明的特色.本文从渡边淳一的婚恋观入手,在分析女主人公凛子和男主人公久木以及凛子与其丈夫、母亲的关系中,看出他对现代婚姻的思考和探索以及现代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9.
在甲骨文中,象形字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是整个文字系统的基础,通过对其人与人体、人造之物、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五部分取象角度的量化分析,充分体现出以对象的本来面目,如实的描绘对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对对象特征进行集中、加工、典型化,以寄寓字义的写实原则;而其中与人有关字数所占比例之高则集中体现出汉字的精神实质——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与抒情文本对话是人的精神建设的重要方式。在对话中, 要充分展开想象, 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之间的转化和推进。要把与文本的关系变成“我与你”的平等交流的关系, 将人与物的关系转变成为一种主体间灵魂问答的关系。与抒情文本对话实质上是通过文本寻找与世界的广泛而深刻的联系, 最终提升阅读主体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