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鼓励提问、表演课本剧、补充知识等一系列教学行为推动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课堂的热情,发展学生阅读力的境界,必能达到提高语文阅读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堂表演是指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的活动,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较常用的教学手段。课堂表演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立足文本选择适当的表演内容,依托合理的形式组织表演,并且关注表演的动态生成,使课堂表演成为低段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课堂即兴表演,指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通过表演、游戏等形式再现出来的活动。低年级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东西较感兴趣,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表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学习特征,有助于语文教学收到实效。下面我就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即兴表演在低年段教学中的作用。一、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无异于发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马达。课堂表演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静”学堂“活”起来,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喜爱。课文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小燕子…  相似文献   

4.
祁自成 《甘肃教育》2011,(24):67-67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所谓“主问题”指的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过深入研读而思考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主问题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在教学中“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有利于课堂教学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课文的深读、美读,有利于精致地显现课文文本的特点、要点、重点,有利于激发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性学习等.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之一。他还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丰阵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游戏教学正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成为一种教学形式进入课堂的。科学、合理的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促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表演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喜欢阅读童话,但缺乏深入的思考探究,且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究其原因,是童话教学过于功利性、成人化导致。为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悟人物形象。这样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童话阅读的乐趣,充分发挥童话文本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广泛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增加阅读量。信息技术以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阅读,要把语文阅读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之色彩纷呈。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阅读,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享受自由自在地阅读,我试着做以下几点尝试:一、“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二、“多元”——学生体验阅读的丰富性;三、“真切”——学生领悟阅读的情感性;四、“受益”——学生达到阅读的目的性。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切享受到阅读的“自由自在”,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课堂上师生交流少,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了教学附属品。“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堂创建以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彰显学生个性化学习。本文就对如何有效开展“学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冯芳 《新疆教育》2013,(13):187-187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3):44-45
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能够涉及信息技术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小学语文是学生刚刚进入语文学习阶段的时期,要想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阅读,更好地学习语文阅读,就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效率,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想象力,活跃课堂的气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是学生了解生活、感知生活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学习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让学生乐于读,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使得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6.
在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做好组织者、引导者、训练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展个性,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体操作过程为: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变课堂“单项”结构为“三项”结构;培养学生识记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只听”为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某些 (特别是评比的 )语文教学 ,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端还时有表现。在这些课堂上 ,跑来跑去 ,演来辩去 ,花样翻来翻去 ,起承转合 ,热闹非凡 ,实质上却是在进行“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怎样让语文教学走出“空中楼阁”呢 ?一、把“阅读”做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至少有四种 :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此 ,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方位的对话 ,从而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沟通情感、化解疑…  相似文献   

18.
正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核心是大量阅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强调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大量积累来学好语文,简单说就是让学生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为此,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两年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好字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因此我觉得引导学生很好地识字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利用各种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识字 1.利用课堂环境识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语文课堂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所以在课堂上我有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识字:首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渎得怎样。“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棒,相信你们能行!”这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在凑中认识汉字。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问题,可从课堂内外同时着手,多措并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课堂内,从注重导入开始,注意调控课堂时间、调控课堂气氛,采用多媒体教学、绘画、表演、辩论、角色换位等方法激发兴趣。课堂外,组织竞赛,成立文学社,广泛开展阅读、郊游采风等,激发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