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复习可以使学习者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有效完成知识的迁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当前,小学语文复习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械重复、师生互动失调、效率低下的现状,教师必须抓住规律,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在新的层面、从新的视野对知识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第一轮复习是中考数学复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初中数学内容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以达到补充遗漏知识,澄清模糊概念,整合零散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系统化、条理化,落实高层次智能目标、促进学生智能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美兰 《考试周刊》2014,(34):71-72
<正>一轮复习是重基础、重系统、重规范,面面俱到的复习,而二轮复习则是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实现知识的关联、迁移和内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函数导数及其应用问题,其涉及面广,与其他模块知识交汇的多,题目灵活多变,学生在复习中难度较大.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应帮助学生"减负",让学生能轻松地形成知识系统,并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以高考数据分析为依据,确定二轮"种子"专题复习的重点,以元认知为基础进行迁移;锚定高考,对核心考点归纳整理;梳理拓展,倡导小微专题复习;建模结网,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起集"结构、代谢、调节"于一体的"种子知识树",并集中"火力"突破核心知识。优化策略,通过类比分析、迁移深化,使原来分散在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深度解读"一粒种子的前世与今生"。  相似文献   

5.
李剑平 《师道》2014,(10):15-16
简单地说.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温故知新.通过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从而系统化,并进一步巩固后形成能力迁移的一种课型。中考语文复习课是在时间短、容量大的背景下。梳理语文知识使之系统化的过程,上好中考语文复习课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如同“链条” ,旧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产生了新知识 ,而对新知识的认识强化 ,又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这样 ,才能使学生学得系统化的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一、类比迁移 ,形成网络在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类比迁移 ,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同化 ,让学生把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感知辨别 ,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精确的分化 ,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在不超越学生学习范围的前提下 ,教师可将整数、小数和分数混合在…  相似文献   

7.
单元综合课要完成三项任务 :一是新授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二是实现知识的条理化 ,进而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 ;三是落实高层次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智能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是通过单元综合复习的教学 ,使学生对一个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 ,使之系统化、网络化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掌握和运用。就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单元综合课要注意“五化”。一、单元复习要注意“系统化”在进行单元综合复习时 ,并不是把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原原本本地复述一遍 ,或按教材内容顺序罗列一遍 ,照本宣科 ,…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复习课的论述不是很多.复习课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二是熟练技能,形成能力,提高正确率.三是发展思维,在复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例如,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已有的知识基础会对当前的知识学习产生影响;当前的知识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影响。在数学复习中,正确运用迁移手段,有利于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益。一、中考复习中知识的迁移数学知识经过广泛迁移,加以概括化和系统化,就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知识的迁移是有条件的,它受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正如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布鲁…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复习具有巩固知识,优化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功能;具有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促进迁移的功能;具有运用规律解决新的问题,促进发展的功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关于“基础知识”的毕业复习指导就必须根据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特色,遵循六条原则:注意针对性、加强自主性、讲究趣味性、凸显规律性、强化情境性、体现综合性。从四个板块即拼音、字词、句子、语言入手,让学生在系统的梳理、总结中巩固知识、夯实基础、发现规律,在灵活的拓展、运用中形成能力、提高素养、获得发展,为进入高一学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复习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有三:一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弥补知识与能力的缺陷;二是巩固、整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结构;三是进一步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充分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复习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有着新授课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不但可以弥补学生知识上的不足,而且能使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复习课时,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对于他们来说,复习就如同嚼冷饭,难以下咽。  相似文献   

13.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七宗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比较零散,同时,对于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通过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复习,应总结提炼并建构起数学思想方法系统,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系统化.因此,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小学数学复习课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功能:1.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复习课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规律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  相似文献   

15.
整理与复习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整理与复习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它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维,领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实现复习课的目标和功能,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促进"深度学习"的物理复习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知识复习、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总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8.
怎样解决中学文科班历史复习教学中课时紧、内容多,学生基础差这一矛盾,事关历史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历史复习中必须注意“面”、“点”、“线”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即首先抓好整个面上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清主次,强化重点;进而分类归纳,串连成线。这样,经过完整铺面,归纳整理,学生不仅能获得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提纲挈领,纵观全局,逐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复习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把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如何在复习课中科学地处理教材的重难点、学习的信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关系,使复习课达到科学的优化与调控呢? 一、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在期末进行总结性复习,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全面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知识系统化。为此,教师应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弄清楚本  相似文献   

20.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比较零散,同时,对于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通过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复习,应总结提炼并建构起数学思想方法系统,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系统化.因此,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强化主干内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的关键时期.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观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往往存在一些偏差(笔者戏称之为"七宗罪"),这些偏差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罪"之一.强调专题,淡化"双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