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作文》2007,(Z2)
这是一堂《品德与社会课》,我快速地讲完书本中的内容之后,便拿出学生的习作本,开始了一堂史无前例的"习作课"。我先问学生们想听谁的文章。由  相似文献   

2.
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这堂习作课,我一下子想起了苏格拉底的一个著名教育故事: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长满麦穗的田地边,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  相似文献   

3.
对于小学习作教学,我认为: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二,在操作方式上,要体现开源导流,开源:打开思路,解决习作内容,让学生有话可写;导流:指导写法,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习作技能,力求把文章写好。一、激活思维,寻找素材,让学生能写"2011版课标"强调,"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一学段),"观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理念小学中年级学生最富于想像和幻想,教师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让学生在想像习作的实践中大胆写抒发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真情实感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二、导写过程(一)巧设话题,激活情趣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举行一次比赛,好吗?[评析:听说要比赛,有哪一个不激动、不兴奋?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教者短短的一句话,把学生的兴奋点激活了起来。]2.这次比赛,要让别人知道什么呢?那就是:我敢想、我爱想、我会想;我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3.好。把“我敢想、我爱想、我会想;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教育随想     
⊙教师可以宽容学生的不知,但绝对不可以宽容自己的不知。⊙教师听一堂经过多次演练的“完美”表演课,远不如听一堂暴露许多“问题”的生成课。⊙学生没有不好的,只有不同的;没有笨的学生,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学生。⊙一个高明的教师总是用自己“教”的方法去适应学生“学”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学”的方法来适合自己“教”的方法;总是善于“用教材”而不是善于“教教材”。⊙教师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是否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是看学生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思维方式。⊙过去,教师们常说:“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快放学的时候,老师对大家说“:我给你们一个特殊的任务,明天早晨,每个人都从家里带来一个生鸡蛋,这一天里你要保护好它,放学以后再把它带回家去。”我们听了觉得很纳闷,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老师说“:这还不容易吗,不就是一个鸡蛋吗?”老师听了,微笑着对大家说“:这确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希望你们都做得很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在教室里显摆自己的那个鸡蛋,大家正说着自己的鸡蛋如何如何,吴宁提拉着一个塑料袋进了教室,塑料袋里的那个鸡蛋成了蛋汤,他懊恼地叫着“:都快下车了,让一个叔叔的屁股给挤碎了。”听到的人看着自己那个完好无损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话题式习作教学,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习作成为自我思想的跑马场。  相似文献   

8.
习作内容:不一样的体验设计理念:1郾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去体会,去观察,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2郾培养学生感悟、体验、领会和表达事理的能力。3郾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亲身的体验中:(1)感悟到健全人的幸福,残疾人的不便和不幸,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关心与爱护。(2)感悟挫折,体会到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乐趣。(3)感悟遇到问题应动脑筋、想办法、沉着应战的道理。习作准备:1.一个近10斤重的书包。2.两根红绳子。习作过程:一、激趣引课1郾师:请看这是我们每个同学天天提的书包,今天我们将让同学…  相似文献   

9.
史勤 《现代教学》2009,(9):53-53
前不久,我承担了上一堂语文推荐课《神秘的小岛》的任务。这是一篇涉及火山知识的科普类文章,如果一不小心就会上成自然常识课。那么,怎样不去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煲出课堂中浓浓的语文味,让语文意识氤氲于学生的心灵?我努力关注文本,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解读,去激活,去点燃。在一次次细品玩味后,我的设计不断有所突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读写新闻     
温总理评一堂语文课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随着上课铃响,身着便装的温家宝总理来到五年级2班,在最后一排落座。这是一堂语文课。下课后,温家宝总理来到学校大会议室,与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座谈。温家宝说:“我们刚刚听了一堂课。我想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老师们表达敬意。”“我觉得,这堂语文课讲得很好,孩子们自己找资料、找答案,这就是启发式教学。但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还有些词语的应用,可…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好习作的时间 在什么时候习作最合适?这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前思考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的课程安排总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天上午或下午有两节连堂的语文课,称之为“作文”课。每每上这两节课.学生总会唉声叹气,思维的弦被绷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教师,谁不希望上好课呢?上好课是每一个教师的愿望。因为课堂是学校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展现自己素质、才华和风采的主要场地,因此,每一个老师都非常重视它。但如何上好一堂课呢?可以从教学过程回答,可以从教学结果回答,可以从教学方法回答。因此,从不同的回答看,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想换个角度问: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如何真正地上好课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学生必定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并不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就可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认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课丈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教师还是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学习好每一篇课文。特别有一点,必须从学生本身出发,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去思考学生会怎样理解这篇课丈,以孩子的思维去阅读课文.我从教学实际的例子里深刻体会了成年人和孩子眼中会如何理解同一篇课文,结合自己学习中的亲身感受来提出这个教学的问题,然后我反思了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历,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今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都有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经历。即使现在自己已为人师,但还是会常常想起自己的课堂体验。会想到某位老师的课上得好,很喜欢听;某位老师的课上得不怎么样,不愿意去听。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应该和教学行为有关。正如一项研究所发现的那样,教师使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采取多样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老师手上有个鸡蛋,大家看好了,我举高一点,再高点,再高点,一松手……”“啪”“呀,真的碎了。”学生一个个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老师。可见,学生并不惊讶于鸡蛋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会碎,而是惊讶于老师怎么就这样打碎了一个鸡蛋?课后,听课的老师也作了评议,有的说:“老师,你刚才是没接住,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吧。”有的说:“为了学生能有所发展,摔一个4毛钱的鸡蛋也值。”那这个鸡蛋该不该碎呢?一部分老师认为应该碎,科学应尊重事实,地面的硬度,鸡蛋的脆度加上这样的高度,岂有不碎之理,否则就不是科学事实了,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听了一堂公开课,授课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堂上投影幕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接一个颇具启发性的问题,一幅接一幅优美的画面,问题与画面对学生都颇具感染力,且能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讨论得热闹沸腾,回答也是精彩纷呈。从直觉看,这是一堂效果甚好的课,可谁知在评课时专家却提出不同意见:这堂语文课缺乏"语文味",教者过于强调对学生情  相似文献   

17.
历时一周的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终于落下帷幕了。一个星期听了近20节课,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事。听了这么多节课,竟然没感到丝毫的疲劳,反而越听越兴奋,连我自己也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有时听课走神,就在想:为什么教师们的课上得一个赛一个精彩?为什么教师们来去听课总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我市教科所主办的"全市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了9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听课过程中,我针对习作指导课的时间效益作了专项课堂观察:一堂习作课的时间比例如何分配才科学?作文前指导与作文后评改,哪一个更重要?笔者以课堂观察为思考点,试以走向专业的听课,从听课中思考、甄别、检验,再反思调整自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因此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多数女生喜欢童话读物,而多数男生则喜欢科普读物。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局限,势必造成知识面局限,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一堂阅读指导课,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同时还设计了一堂习作指导课,引导学生把自己读到的科普知识利用童话形式,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20.
蔡薇 《考试周刊》2013,(43):59-59
<正>一、玩一玩,作文其实很简单在三年级第一堂正式的习作课,我觉得帮助学生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他们感到习作并不难,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课便成功了。我先充分利用例文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对例文的阅读明白习作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自己的愿望和想象等,习作原来并不难。接下来,我便拿出了自己的宝贝——金色的礼盒,神秘地问:"猜猜里面藏着什么?"学生天马行空,众说纷纭。贪吃的建林说是薯片,小书虫丁聪说是老师推荐的新书,最爱异想天开的诺诺说是外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