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主体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或者是以同化的形式把客体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或者是以顺应的形式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完成这样的过程,完全是自主行为,而且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那么,数学课堂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呢?  相似文献   

2.
现代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名学生依据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必须经过一个"理解"与"内化"的过程,否则对于所学习的新知识无法纳入学生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也就无法产生新的认知结构.鉴于个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下面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谈谈本人对促进学生主体"建构"的一些探索与反思.一、关注主体,重在内化,促进学生的主体"建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为了激发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的,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单一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受挫的经验、对数学课堂的不正确认知会给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转化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一切知识、技能只有经过学生主体自身认知结构的筛选和转换才能为学生所掌握。那么,怎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课堂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体验,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观参与体验意识的激发和引导,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中,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提高道德践行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6.
内化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并在教师引导下,把本节课新的知识在脑海中进行内部消化的过程。由于课堂的氛围以及教师的及时点拨,课堂内化效率远远高于学生在其它场所进行的零散的、随意的内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卢艳会 《考试周刊》2010,(20):195-195
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是靠教师在课堂里强硬的灌输与注入,也不是靠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基础上,主动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8.
探究学习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综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由现象入手,展开猜测、操作、实验等活动,从而挖掘出深层次的数学本质规律,推进知识内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课堂探究质量。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鉴于已有的实践,我感到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着眼点首先应增加学生课堂上主动活动的时间和提高活动效益: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组织形式,开发多种组织形式:教学活动要逐渐帮助学生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掌握学习的活动过程结构和数学的知识结构,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品德课的新课标强调:品德课要以儿童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因此,只有积极探索和实施活动化教学,才能保证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这里所说的"活动教学"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操作、亲身体验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自身品德修养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模式。生活体验性活动教学的自身特征就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重点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生活实践知识;重点关注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还是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都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实践、感悟、体检、内化。我们要把学习语文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场所,给他们一个自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发展智慧、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人人参与的过程,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亲历经验,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活动中确保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知识不能以现成形式呈现给学生,而应由学生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去得到,实现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智力参与程度对建构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在头脑里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结构,即作为学生头脑里的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学生主动的认知活动内化而来的。它不仅包括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等“硬件”。而且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等“软件”。在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主体的自主行为别人无法代替,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主体教育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我认为关键是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学生是否能习得新的信息 ,主要取决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每…  相似文献   

16.
“自主习得教学模式”,就是在尊重成长需要理念的指导下,以支持学生自己做主,运用已有知识获得能力发展为特征,以习得结果为评价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习得的过程。但是传统教学观念下的习得,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习得能力的信任,而采取灌输的方式。逼迫学生“习得”,忽视了学生作为习得主体的重要性。自主习得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内化与经历,突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展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学生在参与中建构、在建构中内化的基本教学策略,在地理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目标,提高参与意识教学中要把“质疑”作为学生学习的子目标。教师可通过创设一系列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因此,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坚持"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敬芝 《新疆教育》2013,(1):128-128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